以上率下 形成合力(习近平治国理政关键词(25))

03.05.2016  06:56

  原标题:以上率下 形成合力(习近平治国理政关键词(25))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关键词中,有一个词是“关键少数”,自从2015年2月首次正式提出以来,他在多次讲话中都强调必须抓住“关键少数”。

  当下中国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抓住“关键少数”都已经成为一个有力抓手。通过对领导干部的严格要求,良好的从政环境正在形成。

  “关键少数”内涵何在

  “关键少数”一词首次走进公众视线,是在2015年2月2日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的开班式上。当时,习近平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在此之后,习近平在多个场合都对“关键少数”提出要求。比如,2015年3月的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和吉林代表团审议时,都强调要从严管好各级领导干部;今年1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指出,要抓住“关键少数”,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领导干部责任越重大、岗位越重要,就越要加强监督。

  对于中央政治局,习近平说,全党看着中央政治局,要求全党做到的,中央政治局首先要做到;对于省部级干部,习近平说,“要深学笃用”“要用好辩证法”“要创新手段”“要守住底线”;对于县委书记,习近平说,要带头抓班子带队伍,带头依法办事,带头廉洁自律,带头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带头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真正做到率先垂范、以上率下。

  习近平还指出,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一起努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上不断见到新成效。

  对于紧盯着“关键少数”,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治国理政,作为“关键少数”的党员领导干部责任重大,看住了“关键少数”,也就抓住了从严治党、依法治国的“牛鼻子”。

  管好领导干部有实招

  中共对“关键少数”是如何管的?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对于领导干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从中央到地方接连推出实招。

  中共中央针对领导干部,连续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反腐败和整顿工作作风力度,坚持以上率下,看住“关键少数”,这些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很好地净化了政治生态。

  在强化党内监督方面,“关键少数”成为重点,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中央纪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先后发布了37条中管干部接受组织调查的信息,其中担任正职一把手的至少有13名。另外有些被查时虽没有担任“一把手”,但绝大部分此前都曾在关键岗位任职,担任过各级“一把手”。

  为了补足监督短板,中共还密集亮出巡视“利剑”。从中央巡视到各省的巡视,均把各地党政一把手作为巡视监督的重点对象,土地出让、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等重点领域成为巡视监督的重点内容。通过巡视,对“关键少数”的腐败行为进行了曝光,产生了更大的震慑力。

  管理监督日趋严格

  进入“十三五”时期,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如何才能更好地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习近平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明确指出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

  事实上,十八大以来,中共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制度和纪检体制改革不仅节奏加快,更逐步向源头治理、防患未然的更深层次挺进,对于“关键少数”的管理制度日趋严格。领导干部级别越高、位置越重要、权力越大,管理越严格,这充分体现了抓“关键少数”的精神。

  比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印发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修订颁布,对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和遵守纪律方面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特别是将十八大以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以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等要求转化、上升为纪律规范,凸显纪严于法,实现纪法分开。

  全面深改需要攻坚,面临的矛盾多、难度大,从开展“两学一做”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增强法治意识到严格依法办事,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到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少数”如何率先垂范,并带动全体民众,是摆在中共和中国面前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