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临储七年之困:涨涨涨造成的市场失灵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进入七,八月份以来,市场上的玉米价格连续下滑。在坊间流传了许久的一条传闻,也终于在这个周末“靴子落地”:国家降低了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的价格。这是政策实施七年来,收购价格第一次调头向下。
临储收购价格本来是为了保证农民收入的,如今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降低,影响是可想而知的。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重要原因,使政府痛下决心、顶住压力,对玉米价格非调不可?调整后,整个链条的改善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特别报道《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查》今天关注第二篇《尴尬的临时收储》。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新一年的玉米临储价格公布,每斤从去年的最高1.13元降到了今年的1元钱,算得上是临储价格自打实施以来的头一遭。但合2000块每吨的临储价格在贸易商马青春看来,与进口玉米还是有挺大差距:
马青春:接近市场价就得卖到1800(每吨),因为我们从乌克兰进的玉米1700到港。
而在此之前,玉米临储实行了7年,临储价格也涨了7年,从08年的7毛4,涨到去年的最高1块1毛3。
但同时,国际的玉米价格却出现了连续下跌。而这一国际市场形势的变化,也成为旨在避免价贱伤农的临储机制,开始出现“梗阻”的时间点。因为从这一刻起, 临储托的不再是市场价格的底部,而是进口和国产玉米间倒挂的价差。
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进口玉米开始出现激增,从2009年的8.4万吨暴增至157.3万吨,此后更是连涨三年,最高达到520万吨,近年来虽有回落,但也都保持在250万吨以上。
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主任黄汉权表示,原料需求的用脚投票可不止在国产玉米和进口玉米之间。由于玉米进口有配额,许多饲料企业干脆选择了弃用玉米:
黄汉权:因为玉米的进口它毕竟受到国家粮食配额的制约,所以好多企业比如像大麦、小杂粮还有高粱等等其他东西来进口替代玉米,这些是不受配额限制的。
而既没有配额,也没法找替代的部分深加工企业则更是一肚子苦水。黑龙江成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采购经理王辉说,今年产品价格大降了近一半,去年国内玉米的价格却在上涨,如今企业运转全靠贷款。
王辉:因为企业现在不景气,现在都抬钱干呢,我们是今天抬到100万,我就拉回100万的。如果这个价格下不来,所有加工企业都干不了!
下游企业嫌贵,但是有国家临时收储兜着,玉米的销路却并不发愁。与临储价一样连续上涨的,还有玉米的种植面积。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不到3000万公顷,到了去年这一数字已经增至3700多万,到了今年预计还将有1.3%的增长。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主任黄汉权分析说,这是因为玉米的收益高了。
黄汉权:玉米目前临时收储是为了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应该说玉米的收储价格对国家粮食11连增,加今年的话就是12连增,农民增收应该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我们很明显的看到现在东北包括有些地方为什么现在大豆面积是在逐年的萎缩,玉米的面积是在不断的增长,这里头就是玉米的收益比大豆高,所以现在都不种大豆转种玉米了。
产量提高,价格不降,下游企业也不太待见,那玉米们都去到了哪里呢?答案是国家临储。记者在东北某省的粮库看到,新建的粮仓正在加紧施工,当地一位官员坦言,这粮食真是堆不下了:
官员:现在我说的没处放,不是指咱们这个仓库没处放,而是咱们粮库里边能做囤子的地方,不是往仓里,囤子都做上了,让我们再做囤子都没有地方做囤子了。
既然堆不下,那为什么不卖掉呢?说一千道一万,还是价格问题。高于市场价收回来的玉米,要想顺价销售几乎不可能。
某接近临储价格制定部门的知情人士表示:如果升价销,销不掉,如果要降价销的话,就是导致一个是财政负担本身比较大,二就是这样就会进一步导致其他的企业没法收购了,因为国家高价收低价卖,那我其他的企业更没法收了。
在哈尔滨市双城区,粮食局长杨继祥告诉记者,国储粮库今年甚至还出现了已经拍卖给企业的玉米遭到退货的情况:
杨继祥:已经拍出90多万吨,后期还有20多万吨,最后已经拍完了,最后人家退货了,说可能价格不合适就退了,现在从整个看,玉米销售处于低迷状态,没人要。
拍卖可以流拍一轮儿再挂一轮儿,但粮食却时时刻刻都在由新变陈,新的粮储设备正在建设,可地里的玉米又开始成熟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主任黄汉权表示,由于临储价量齐增,仓储需求高涨,近年来临储玉米带来的财政资金压力越来越巨大,而且增速惊人。
黄汉权:2014年我们国家临时收储这块花的资金是1800个亿,增长幅度非常快,2012年的时候还只是610个亿。
销售不佳、仓容不足、财政压力剧增……玉米价格政策的“七年之痒”已经变成七年无法承受之重!表面上看似是进口玉米价格持续下跌导致的,但实质上,正如黄汉权所说,内在的原因是政府对价格的干预阻碍了市场机制:
黄汉权:收储价格导致了我们玉米的价格是从单边上涨的市场,我们说一个合理一个正常的市场它的价格是有波动的,只要你东西多了价格降,然后生产少价格起来才能够形成市场的促进和平衡,收储价格虽然是国家的托市,使得正常市场机制的作用收到了抑制,这是我们说的对玉米生产的过度刺激然后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今年的玉米临储收购价格公布以后,国家粮食局表示,之所以定在一块钱,主要是综合考虑国内外市场供求和价格情况,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将临储价格水平尽量贴近市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粮食价格回归市场。
其实,早在玉米价格调整之前,棉花和大豆已率先在去年相继实施了目标价格补贴改革试点。接下来大家关注的是:国家会有哪些政策帮助种玉米的农民尽量减少损失?此外,其他享受临储政策的作物,例如油菜籽等,也会面临同样的命运吗?
明天请继续关注中国之声特别报道《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查》第三篇——《站在价格改革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