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文谈玉米价格:“玉米跌至5毛多一斤”不准确

01.11.2016  12:36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伴随东北地区玉米收购即将进入高峰,今年首次取消临时收储后玉米价格的走势受到广泛关注。在正在进行的清华大学“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高峰论坛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前副组长陈锡文在谈及玉米价格时表示,当前我国玉米在价格上具备了国际竞争力,有媒体报道的“玉米价格跌至5毛多一斤”并不准确。

  在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几十年时间里,尤其是谈及农业农村重大问题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前副组长陈锡文一直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人所知。说到玉米,也不例外。

  陈锡文表示,价格由市场来决定,但是农民的损失,政府要承担责任,要对农民进行适当的合理的补贴。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玉米临时收储价格首次下调后,玉米价格有所回落,但国内外每吨价差仍高达600多元。今年,在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从2007年开始实行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取消,陈锡文坦言,正是对去年调控措施的更进一步。“2014年的时候,在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玉米平均政府收储价格是1块1毛2。但不同地区是不同的,辽宁1块1毛3,吉林1块1毛2,内蒙古东部地区和黑龙江省1块1毛1。去年9月,国务院下决心让价格开始回归市场,去年把价格已经从1块1毛2调剂到了1块钱,由此影响农民收入,吉林和黑龙江的农民收入大概人均要少收五六百块钱。对农民的打击比较大。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的进一步提出了下一步改革的思路,很清楚地提出,市场定价,价补分离。

  前年的1块1毛3,到去年的1毛,今年大概是多少呢?陈锡文表示,现在新玉米上市,收购已经开始。目前了解到的情况,从南到北价格逐步递减。大概正在收购的玉米在辽宁,是7毛到7毛5一斤,在吉林,大概7毛钱上下,在黑龙江,大概在6毛5到7毛,和去年国家定的一块钱临储价相比,下降了25%到30%。

  但今年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除了“市场定价”,另一块重要的内容是“价补分离”,由国家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保持东北优势产区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

  农民收入损失怎么办?陈锡文表示,“中央已经提出了对于东北地区生产玉米农民的补贴法,现在7毛多的价格上,会通过别的方式补贴,不是用价格补贴的方式,让农民每斤都能获得更高的收益。也有人说,哪怕是7毛5的价格和去年相比跌得也太多。是跌得多,但是你必须考虑到政府给每斤大概还有1毛5到2毛钱的补贴,这个不在价格中。

  这一点在内蒙古通辽农民王强口中也得到证实。“今年玉米价格不是很好,但是国家今年给一定的补贴,把自己的苞米卖了,加上国家的补贴(收入)能跟去年持平。

  陈锡文补充,玉米价格下降是政策的预期,也是当前的实际情况。但有媒体报道的“玉米价格跌至5毛多一斤”,并不准确。“有没有这个现象?有。但大家都知道,那是潮玉米,水分很高的玉米。进入仓库能够储存的玉米,安全水分必须低于14%,只有低于14%水分的玉米才可以储藏。但是农民收下的玉米,东北现在最冷的地方都结冰了,玉米籽粒里头的水分结了冰,蒸发不掉,所以往往玉米的含水量在百分之二十五、二十八,甚至有的地方高过30%,这部分玉米需要烘干水分,才能折成标准的含水量不超过14%的玉米入库。5毛多钱的玉米有没有?有,就是这些潮玉米。

  根据农业部门统计,当前东北地区调减玉米面积约为2300万亩,面积下来了,价格也下来了,陈锡文说,我国玉米开始有了国际竞争力。“最新的北美进口玉米到岸完税价格,大概在1550元左右,也就是说接近7毛8。在东北地区向农民收来的玉米,现在是7毛到7毛5甚至更低一点,如果加上运费,到了需要加工玉米的地区,总体来讲,在这个价格水平上,中国的玉米开始具备了价格竞争力。” (沈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