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天量”库存如何去? 得先解决好这些事儿
要说今年玉米行业最抢头条的事,“三高”问题绝对首当其冲。自东北三省一区开始执行玉米临储收购到如今已运行至第九个年头,自2012/2013年度以来,玉米临储收购数量屡创新高,截止至4月25日,2015/2016年度东北玉米临储收购累计1.23亿吨,保守估计在4月30日临储收购结束之前将有1.26亿吨玉米入库。
3月28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召开媒体通气会,正式宣布:2016年东北三省一区将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玉米临储被取消,预示着2015年玉米临储收购结束之后,临储库玉米将不再增加,正式进入“去库存”的通道。
结合前几年玉米收储及拍卖的情况,临储玉米库存将达到2.7亿吨以上的历史“天量”水平。用今年粮食行业内比较流行的一句话讲,即使今年全国农民不种一颗玉米庄稼,释放这些库存,国内也不会出现供应紧张的局面。换句话说,国内要消化这些玉米库存,并不是一两年之内就能办得到的,想安全、合理的“去库存”更是难上加难。
令人头痛的进口替代产品
2014年我国进口高粱、大麦和DDGS的总量为1660万吨,2015年增加至2825万吨,增幅达70%,可以说2015年国产玉米的替代品用疯狂来形容也不为过,接近全年玉米饲用量的四分之一。再来说说关于2016年进口情况:海关数据显示,3月我国进口高粱数量83.40万吨,上月为56.69万吨,去年同期为92.22万吨;3月我国进口大麦数量32.32万吨,上月26.18万吨,上年同期84.95万吨;3月我国进口DDGS数量37.31万吨,上月为18.08万吨,上年同期为24.33万吨。2016年1-3月,我国已累计进口高粱、大麦和DDGS为412万吨,比去年减少120万吨。2016年玉米替代进口量虽然暂时下降,但环比是增加的,根据海关前两年跟踪的数据显示,4-9月份为替代产品进口的高峰期,形势不算乐观。
不得不说的玉米进出口
由于国内玉米受临储收购价格上涨而持续走高,而国际粮价自2012以来不断下跌,导致国内粮价大幅高于国际粮价,玉米进出口形式反转,虽然国家用720万吨配额来控制进口,但其数量日积月累下亦不可忽视。2014年我国进口玉米260万吨,2015年增加至473万吨。据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1-3月我国已累计进口玉米65万吨,比去年减少58万吨。3月我国进口玉米数量57.54万吨,环比增加513%,同比增加1038%。3月进口玉米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用粮企业在进口玉米依然有巨大优势的情况下,继续选择大量进口是大概率事件。
而关于玉米出口的问题,市场一直有一种假说,假如未来国内玉米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国内玉米需求饱和的情况下,玉米走出国门能最大限度的达到玉米快速“去库存”的目的,笔者分析认为,目前美国玉米港口报价折合人民币1100元/吨,考虑其运到亚洲地区成本高,中国玉米若要大量出口,玉米价格必须在1200元/吨,照这样计算,先不考虑前几年的玉米成本,今年临储玉米收购价格为2000元/吨,即使不加上其他费用的成本,出口1吨玉米便是亏损800元以上。
严重失衡的玉米产量与需求
纵观临储历年收购情况,受益最大的当然是玉米种植户,临储收购价格年年上调,农户对玉米种植热相继提高,玉米产量也连年增长,但玉米的下游需求却与之不对应,以至于到如今供需严重失衡的局面。2015年12月农业部发声5年内拟调减非优势区域玉米种植面积5000万亩,其中2016年力争调减1000万亩,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为3812万公顷,那么2016年玉米种植面积大约为3747万公顷,根据前几年玉米单产情况,预计2016年玉米产量仍在22000万吨左右。我们在这里做一个大胆的猜想,假如2016年玉米价格下降到1500元左右,那么将至少可以限制高粱,大麦及ddgs的进口,而伴随着下游养殖及深加工刚性需求的增长,2016/2017年玉米的需求量也将在20000万吨左右,库存消费比依然要继续增长,也就跟本谈不上“去库存”了。
我们继续总结以上几点:目前大商所玉米远月合约期价在1500左右徘徊就可以看出,未来替代产品进口量会减少是大概率事件,而玉米进出口也会相应减少,但是玉米出口的问题暂时还不能拿上台面讲,关于来年玉米种植面积的问题,笔者还是那句话,仍需要等待政策明确,就目前情况实不敢妄加推测。我们再回到“去库存”的问题上,之前有传言说玉米价格能跌到1200元/吨,笔者分析认为,“去库存”牵扯到市场各方利益,但归根结底还是政府怎么“定价”的问题。临储玉米每降价1元/吨就是好几个亿的亏损,而来年“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里,目标价格定多少,补贴多少,这些其实完全取决于政府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