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深加工行业已进入整合加速期
玉米工业消费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玉米深加工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化学工业,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玉米深加工潜力巨大
玉米素有长寿食品的美称,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及多糖等,具有开发高营养、高生物学功能食品的巨大潜力。玉米不仅是人类粮食的主要来源,已成为一种热门的保健食品,经常出现于餐桌上,并风靡欧美世界。
玉米在我国的种植范围极广,夏、秋季采收成熟果实,将种子脱粒后晒干用,亦可鲜用,深加工后的产品种类更是种类丰富、营养价值高。它不仅是人们的口粮和“饲料之王”,也是重要工业原料,可加工成的工业产品达3000多种。玉米加工业的特点是加工空间大、产业链长、产品极为丰富,包括淀粉、淀粉糖、变性淀粉、酒精、酶制剂、调味品、药用、化工等八大系列,但主要是淀粉及酒精,其它产品多是这两个产品更深层次的加工品或生产的副产品,这些深层次的加工品或副产品其价值相当高即具有较高的附加值,随之便可带来高利润。
由此可见,玉米工业消费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玉米深加工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化学工业。玉米深加工产业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中国玉米加工业和扩大玉米产业链的增长,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市场规模将大幅增加,其潜力将是巨大的。
专家看好玉米精深加工
“空间大、产业链长、产品极为丰富是玉米加工业的特点,玉米的加工品或副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正是看中了玉米深加工的前景,吉林农业大学的刘景圣教授决定将玉米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在刘景圣团队的努力下,国家“863”计划“玉米绿色供应链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制”课题成功开展完成,老玉米有了“新身份”。
“玉米深加工”通常以玉米为原料利用生物酶制剂催化转化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等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并辅以物理、化学方法,进一步加工转化的工业。
刘景圣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玉米精深加工,他率先开展了玉米蛋白质和淀粉分子修饰和分子自主装技术研究、玉米粉质构重组技术研究,应用低场强核磁共振、多角度激光散射等技术,开展了鲜玉米采后品质变化机理研究。将玉米深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纺织、汽车、食品、医药、材料等行业。应用分子修饰和质构重组技术开展了玉米主食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突破了玉米主食化加工的技术瓶颈。
我国是世界五大玉米生产国之一,其每年用于深加工的玉米量在1000万吨左右。有了原料,有了技术,刘景圣更加坚定了发展高附加值玉米深加工的决心,他要延伸产业链条让玉米深加工产业向多元化、规模化集团化的趋势发展。
玉米深加工机遇和风险同在
不过,与其他粮食加工一样,会面临市场变化及政策调整的风险。比如去年末今年初的时候,在国家玉米“托市”收购政策影响下,东北地区原料玉米价格保持高位,然而淀粉、酒精、饲料等下游市场产品价格却长期在低位徘徊,在政策、市场的双重压力下,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此外,由于加工链条短、产品趋同等原因,目前玉米深加工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凸显,行业进入升级整合加速期。
专家分析认为,除原料玉米价格过高外,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行业长期低迷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全行业加工链条短、产品“同质化”造成的结构性产能过剩。
吉林省农委主任李国强表示,玉米深加工行业“不景气”的深层次原因是企业产业链条太短,产品附加值太低。“上个世纪末,年加工玉米1万吨就算大企业了,从2007年起,产业开始整合,现在东北地区年加工玉米15万吨以下的企业基本不存在了。”中国粮食协会玉米分会副秘书长刘笑然说,“从目前的开工率看,全国玉米深加工行业起码产能过剩40%,下一步还将有企业被淘汰兼并,行业已进入整合加速期。”
另有业内人士分析,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寒冬还得持续3年左右,这也是行业整合加速期,规模小、效益不好、资金链不充足的企业会被市场淘汰。同时,国家应该提高玉米深加工行业的环保、能耗等门槛,倒逼行业升级整合,“淘汰能耗高、环保不达标的‘打游击式’的小企业”。
由此可见,玉米深加工虽是个香饽饽,但也还是挺烫手的,没有绝对的实力和更好的发展规划,必将被市场淘汰。下一步,玉米深加工企业或将面临环保、能耗、技术的多重压力,相关深加工设备企业可以说是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救命稻草。推进玉米深加工行业升级整合,并不单单靠深加工企业、政府的推动,还需要玉米深加工机械设备企业做其发展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