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肇东农民种植“丰禾6号”玉米种子后减产
10月28日,人民日报读者聚焦栏目刊文《面对“问题种子”农民欲哭无泪》,反映近几年肇东市黎明镇不断有假化肥假种子假农药出现的情况。
紫红色包衣的“丰禾6号”玉米种。王智圆摄
10月30日,人民网黑龙江频道记者前往黑龙江省肇东市黎明镇调查读者反映的问题。在黎明镇,部分农民反映,他们在种植一种名为“丰禾6号”的玉米后,秋收时发现大量玉米结棒异常,亩产锐减,而且产出的玉米形状异常。
30日上午,记者来到肇东市黎明镇同心村张恩屯,在这个小村庄内,就有18户农民种植了“丰禾6号”玉米。村民李宏得知记者的来意之后,很快找来了其他种植这种玉米的农户,到村民张春荣家看他们收割下来的“丰禾6号”玉米。李宏说:“今年这地算是赔了,一共两垧地(20亩),总共才产出了14000公斤左右的玉米,每亩产出只有700公斤。”据记者了解,黑龙江省肇东市是玉米的主要产区,经过多年发展,玉米平均亩产早已达到900-1000公斤。村民们觉得,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和他们选购的玉米种子有很大关系。
早在2014年年初时,肇东市天赐种业的销售人员在对“丰禾6号”玉米种进行推销时,曾经让村民去看过这种玉米的试验田,当时李宏几人去看过试验田之后,对玉米植株的状态比较满意,销售人员向他们推销的主要卖点就在于抗病性强、高产稳产。李宏觉得近几年气候不太稳定,选一种产量稳定的对于保证收成会有帮助,结果这种子一买到家,他们就有点儿犯嘀咕。有一户村民家剩下了半袋种子,拿出来给记者看。打开袋口之后,能闻到很浓重的药味,种子颗粒倒出来不是玉米本来的颜色,而是紫红色。村民将这种情况叫做“拌药包衣”,原来的作用是防止种子遭受虫害,但是现在有很多质量不佳或陈年的种子采取这种方法进行掩盖。张春荣说,当时虽然觉得不太对劲,但是春耕时间紧迫,花完的种子钱又不能白费,就都种进了地里。在玉米植株的生长过程中,春夏两季都没什么异常,可是到了玉米结棒的时候,这些种了几十年玉米的老庄家地农民没见过的玉米出现了。
一株玉米上长出三个玉米棒,两个棒没颗粒,一个棒是“侏儒”;明明是同样的种子,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玉米瓤(玉米轴),一种红色、一种白色、还有一种是黄色;同样的种子,有的颗粒金黄色紧致成排列,有的颗粒橙红色排列稀疏、歪歪扭扭。记者在张春荣的玉米堆里看了一会儿,也对“丰禾6号”玉米到底长啥样犯了迷糊。
村民们在相关种业资料中查询到“穗长24cm,穗行16-18行,百粒重42g,红轴,籽粒半马齿型”是“丰禾6号”应该有的样子。可眼前的这些本应是“一家人”的玉米,长相差距实在太明显。村民们都说要是光减产,他们还会找找自己的原因,可黎明镇同心村一共18户种“丰禾6号”玉米的,家家都是这种情况。种其它玉米品种的,今年全都收成正常,也没出现过一个品种长出两个样子的,这也是他们对种子有质量问题的主要疑问。18户一共500亩土地,今年的收成亏了将近三分之一,村民们的脸上没有丰收的喜悦,只有疑惑和气愤。而且村民们在其他村的亲友也有种植这种玉米的,现在大家一共损失了多少无法估量。
种子管理部门对“丰禾6号”无质量问题的鉴定。王智圆摄
发生这种情况之后,他们也向辖区的肇东市种子管理站进行了投诉。但肇东市种子管理站经过鉴定之后,认定“丰禾6号”没有问题,称主要原因出在村民自身管理不善,气候异常,以及种子遗传特性等因素。记者就这一说法联系了肇东市种子管理站,负责人王志臣确定了这一鉴定的说法,如果村民对鉴定结果有异议,可以自行聘请黑龙江省相关高级农业专家进行鉴定。
相关新闻:
面对“问题种子”农民欲哭无泪
黑龙江肇东市是玉米之乡。近几年,肇东市黎明镇不断有假化肥假种子假农药出现。春光村农民高丽英和本村十几户农民种的玉米棒特小,霉粒和大瞎(没授上粉)多,亩产最多400公斤。在几乎同样的条件下,只是种子不同,别的农户亩产都超过1000公斤。这些歉收的农民拿着今春购买玉米种子的发票去找当地玉米种子销售点,负责人说他们要去找种子公司。现在,这些农户心里忐忑不安,究竟能不能得到赔偿、到底能赔多少,还是个问号。(王智圆、汪晓涛)
编辑: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