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机合作社引领小农户迈向大农业

10.07.2018  20:11

新兴村的篮球场。黄春英 摄

               


新兴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先进农机具。黄春英 摄

                         



新兴村的别墅。黄春英 摄

                       

  汽车在雨雾中疾行,大片青翠的田野在公路两侧次第展开。6月末,农业生产进入中耕时期,龙江大地清新碧绿,生机盎然。

  渐渐的,前方有了人烟。汽车驶进一个小城,安静而整洁。水泥路笔直平整,路旁种着高高低低的树。随着绿化带的延伸,一个个别致的路灯和小巧的垃圾箱站立在路边。树木掩映处,一排独门独栋的二层小别墅十分醒目。

  “新兴村到了,你要采访的新兴农机合作社就在这里。”引路人告诉记者。“什么?这里是新兴村,根本不像农村啊?”经常下乡采访的记者不免惊讶。新兴村的现代风貌令人耳目一新。

  如果时光回溯40年,我们看到的会是截然不同的景象:“新兴村以前是有名的贫困村、落后村,在20世纪90年代村集体还背着200多万元的外债。那时村干部没有办公室,村里的道路都是土路,垃圾哪儿都是,房屋都是低矮破旧的泥草房。”今非昔比,新兴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军感慨道来。

  (一)

  让新兴村今非昔比的力量,来自于村里15年前成立的农机合作社——新兴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新兴合作社”)。新兴合作社位于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北联镇新兴村,是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

  早在2003年,我省探索大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路子,在克山、海伦、呼兰、富锦4个县(市)18个村建设农机合作社试点,每个试点投资100万元。新兴合作社是这支“先锋队”成员之一。

  走进新兴合作社占地万余平方米的场院里,发现比那座三层办公楼更气派的是高大的机车库棚和排列整齐的各种农机具。其中最抢眼的是一台黄色“巨无霸”农机,一个身高1.7米的人站在它的旁边,其高度仅达到它的车轮。

  “这是美国产的世界上最先进的甜玉米联合收获机,它一天就能收获400亩甜玉米,这种收获机我们合作社有两台,总价值近千万元。加上其它大中型农机具,合作社一共有69台套农机具,工作人员24人,固定资产5700多万元。现在仅靠这24人和69台套农机具,就能完成4.04万亩土地的耕种经营。”王建军自豪地告诉记者。

  能对合作社那69台农机具如数家珍的人是合作社的老农机手王华柏。

  摆弄一辈子农机的王华柏对村里农机化的历史也最清楚:“改革开放以前,我们村成立过一个机耕队,队里有两台东方红拖拉机和两台联合收获机。1982年左右,土地承包到户后,村里的机耕队就解散了。家家开始用‘牛马犁’种地,就是牛、马在前拉犁,农民在后扶犁。又过了三四年,‘小四轮’拖拉机出现了。可是‘小四轮’只有12马力,干活劲太小,趟地的深度才十几厘米。再说它在地里来来回回把地压得结结实实,地都板结了。”

  时间到了2003年,农机手王华柏又“上岗”了。“到2003年,我们村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合作社买了一台100马力的胶轮拖拉机和一台100马力的链轨拖拉机,又自配了4台80马力的拖拉机。这样结束了‘小四轮’一统天下的局面,地里再也看不见‘牛马犁’了。”

  (二)

  虽然有了农机,但农机合作社的起步并不顺利。

  “2003年,我们合作社刚成立的时候,村里种的作物一家一样,有的种大豆,有的种马铃薯。合作社的大农机作业时不得不南山跑一趟,北山跑一趟,很多油都浪费在道上了。更可惜的是,当年秋整地因为土地连不成片,竟然形成了1300多条‘垄沟’,白白浪费了500亩土地。”王建军说。

  这让王建军和新兴村的干部认识到,农机合作社要发展,仅有农机是不够的。要让大农机真正发挥作用,土地就要集中连片、规模作业,“合作”更重要。

  2003年秋收后,他们用了3个月时间,动员村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这样到2004年,新兴合作社集中了全村90%的土地。然后对集中起来的耕地进行统一供种、统一春播、统一施肥、统一收获。当年,新兴村的粮食总产就从2003年的470多万斤提高到610多万斤,增产30%。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800元,当时全县人均收入还没突破2500元。

  自此,新兴村925户农户全部带地加入了合作社,实现了合作社成立之初的理想:“反租农民土地,放飞劳动力”。农民将土地交给合作社耕种以后,就从土地上抽身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畜牧养殖。

  村民孙福印一家2005年就去大连跑运输,月收入几万元。现在他们已在大连买房安家,让村里人羡慕极了。村民韩光敏自小就学木匠,可种地并不在行。以前每年都得为他那9亩地忙活大半年,自从带地加入合作社后,他腾出身子到外面干木匠活儿,每年都比原来多收入几千元。

  (三)

  从2003年之后的5年中,我省农机合作社发展迅速,数量由最初的两位数发展到了三位数。

  现代化大农业建设要求农机合作社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2008年,我省启动了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每个合作社投资1000万元。这些合作社技术先进、机制灵活、土地连片,大部分装备采用世界上先进的智能化、信息化农机具,能实现从种植到收获全程机械化。从此,我省农机合作社开始提档升级为“现代农机合作社”。

  这其中不断积蓄力量、一年上一个台阶的新兴合作社也抓住机遇,顺势提升为新兴现代农机合作社。

  新兴合作社以大机械、大农业的生产方式起步,随后向产业化迈进,近两年相继成立了粮食贸易公司、食品公司、生猪养殖公司。通过多元化经营逐步发展壮大,新兴村集体资产也随之不断增加,目前已达到2.1亿元。

  “修完路、栽完树,我们接着盖别墅!”这在新兴村并不是玩笑话。从2009年以来,新兴村累计投入自有资金525万元,修建了村里巷道、休闲广场和农民文化活动室;累计投入农民建房补贴资金1541万元,新建别墅131栋、一般住宅183栋、多层住宅楼4栋;累计投资70万元,为五保户修建公寓住宅9栋,还承担了全村村民的合作医疗费用。村里自建专业清洁队,负责全村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自建消防队,配备一台专业消防车。新兴村已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五星级示范村。

  农村的别墅什么样?记者走进新兴村村民王桂芝的家。王桂芝热情地带着记者参观了一番。只见这座使用面积230平方米的别墅设计得简洁实用,虽不豪华,但房间宽敞明亮,阳台、卫生间、太阳能热水器、上下水、车库等一应俱全。

  “这些年我们村的变化可真是翻天覆地啊!以前我们一家4口住在50多平方米的泥草房里,屋里又黑又潮,窗户又小,下雨阴天屋里都看不清人。2009年村里盖别墅,让村民自愿买。我们才出了7万元钱,就住上了这么好的‘小洋楼’,其余大头儿都是村里给补的。现在我们用的自来水、下水、有线电视、太阳能热水器全是村里管,不用我们花一分钱。有的人家还开上了小汽车,我们已经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王桂芝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足。

  (四)

  近年来,新兴合作社投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向市场调整种植结构,种植甜玉米、高蛋白大豆、马铃薯和汉麻。

  将农机合作社从单纯生产型向综合生产经营型转型升级,新兴合作社又走在了前列。2015年,合作社投资8000多万元开始建设甜玉米加工厂,2017年8月加工厂正式投产,整个生产周期共加工甜玉米粒13000吨,销往河南、广东、浙江、大连等省市,实现销售利润1300多万元。

  看着市场种地,今年,新兴合作社扩大了甜玉米和汉麻的种植面积。同时正在建设一座4000平方米的冷库,准备用来存放甜玉米。还准备扩大甜玉米加工厂的生产规模,新建三条生产线。

  2008年以来,历经近10年的发展,我省现代农机合作社迈过了起步、巩固和提高三个阶段,正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目前,全省农机合作社数量达到1481个,入社农户9.2万户,自主经营耕地面积786.7万亩。

  正如新兴合作社一样,我省现代农机合作社以先进的装备、大规模的土地,不断增强的市场话语权和销售能力,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化大农业有效对接,正在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等领域大显身手。

  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已经吹响。现代农机合作社将一如既往,勇做“主力军”。(作者:黄春英)

(责任编辑: 齐雪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