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匠精神”打造“大师工作室”
记大庆炼化公司质量检验与环保监测中心润滑油检验站“何琳班”班长何琳
黑龙江日报记者蒙辉摄
司丽华黑龙江日报记者蒙辉
对工作追求极致,对产品精雕细琢,坚持用“工匠精神”打造“大师工作室”。她,就是被省总工会命名的“何琳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大庆炼化公司质量检验与环保监测中心润滑油检验站“何琳班”班长何琳。
初见何琳,是在高高的龙塔下面。她到这里接受一个新的荣誉——龙江最美石油人。个头不高,说话轻声细语,很难想象在她的身上竟会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能获得这个荣誉,是我们班组共同努力的结果。”带着兴奋,何琳这样告诉记者。工作28年,何琳获奖无数,全国劳动模范、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中央企业技术能手、连续15年大庆炼化公司劳动模范……她带出的团队先后被授予全省“学习型标兵班组”和“巾帼建功示范岗”荣誉称号。
知识为梯成就技能专家
何琳21岁技校毕业成为一名化验员。懵懂的她,在实验室复杂的仪器面前脑子里一团雾水。老师傅告诉她,过硬的基本功只有在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中才能掌握。性格倔强的何琳,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知识储备不够,就一头钻进图书馆,光学习笔记就记了30多本。操作手法生疏,就反复练习,不厌其烦。最令人吃惊的是她竟然在42岁时,自学考取了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她撰写的《柴油中的多环芳烃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获得2012年度省优秀QC成果一等奖。
她先后完成了炼油、润滑油、聚合物等11套装置的开工分析任务,精通掌握18种产品200多个分析项目。经她手分析的数据多达19万个,填报的产品质量检验单3万多张,全部精准无误。
2012年,何琳被聘为集团公司技能专家,成为百万石油员工中唯一的一名油品分析技能专家。
挑战权威用能力树“国标”
在公司生产食品级白油期间,何琳被委以重任,负责建立食品级白油中砷、铅、重金属等14个分析项目。从事过化验分析工作的人都知道,现行标准中有国家标准、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一般没有人会对“标准”质疑,但何琳却在建标工作中提出了“异议”。按照国家标准,在砷含量分析中必须要用到的三氧化二砷,是一种又被称作砒霜的剧毒药品,化验员每次用这种药品作分析,即使在通风橱内进行还需要加倍小心。何琳看在眼里,就思考如何既能保证化验分析的安全性,又不影响分析结果。在反复论证后,何琳提出用毒性不大的砷标液代替三氧化二砷做标准物质。“何琳的胆子可真大啊,竟敢修改国家标准,能行吗?”很多人心里画着问号。面对质疑,何琳信心十足:“标准是人建立的,修改意见我是经过反复试验过的,我有信心,能行。”炼化公司经过仔细论证后,确认何琳的方法可行,并向该项目国标起草部门提出了可行性操作,很快,何琳的提议得到了权威部门的认可。
渐渐地,何琳成为大家心目中化验分析的“国家标准”,解决疑难问题的“多面手”。一次,公司生产的石蜡产品运抵大连港要出口欧洲,海关检验时认为石蜡产品中的一项指标不合格,要求退货。何琳带上封样赶到大连,与即将出口的产品进行对比试验,分析结果与出厂合格产品数据完全一致。后经有关单位专家组成的仲裁委员会检定,认为石蜡产品没有任何质量问题。这件事,让海关对公司的产品质量和化验员的操作水准非常认可,并主动提出对公司生产的石蜡产品免检一年。
带出优秀团队的“何师傅”
“一晃就是28年,总感觉时间过得太快,再干几年就退休了。”何琳感慨说。作为班长,她把所掌握的知识无私地传授给班里的13个人,班里不管年龄长幼,对何琳都有一个共同的尊称——“何师傅”。
“何师傅”带徒弟有一套办法,差的拉一把,自觉性低的带一步,没兴趣学的推一下,总之,学习进步一个都不能少。
女工张中华提起“何师傅”的帮助,感慨万分:“我当初就想,都四十好几了,照顾孩子就够忙的了,哪有时间钻研工作,差不多就行了。”何琳找她谈心,平时学习带着她,调仪器也拉着她,还把自己的学习笔记放在她的桌上。在潜移默化的引导中,张中华态度转变了,主动性增强了,通过勤学苦练,在第二年顺利通过了助理技师的考试。在何琳的带领下,她所在的班组有10人被聘为高级技师、工人技师和助理技师。2014年,省总工会以何琳所在的班组建立了由何琳名字命名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大师工作室建立两年多来,何琳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她经常说:“我快要退休了,我的时间很宝贵,我要尽自己最大所能,争取再培养出5至7名技术骨干。”
编辑: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