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品牌电动剃须刀测评报告:松下续航时间短 使用时易发烫

30.11.2015  14:02

  大叔变小鲜肉,哪款电动剃须刀更能助你颜值提升?

  ——5品牌电动剃须刀测评报告

  爱美不是女士们的专利,在这个“萌风”盛行的年代,潮叔、猛男、小鲜肉纷纷手拿电动剃须刀奋战在“颜值担当”的道路上。

  “往复式的电机功率强劲”、“旋转式的刀网结构更易于面部贴合”……在各种宣传攻势面前,消费者亦是满脸愁容,难辨真假。

  2015年8月,《消费者报道》向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了博朗、飞利浦、松下、超人和飞科这5个品牌的电动剃须刀,同时招募5名志愿者依次对每款剃须刀进行主观体验测评,从剃须效率、舒适度及操作便捷度这三个方面给出综合评价。

  到底哪款电动剃须刀剃须干净又舒适?面对镜中憔悴、粗糙如斯的你,该如何选择?

  结果显示,虽然5款剃须刀的转速或往复次数符合标准规定,但在使用30min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在主观体验中,有体验者反映超人、飞科剃须效率不高,使用时需要反复剃刮。

   测评报告一:剃须效率松下较高,飞科较逊

  剃须刀是每位男士手中的“标配”,其中电动剃须刀凭借其方便、快捷、舒适的剃须体验,在男士个人护理市场上持续增长。据艾肯家电网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电动剃须刀总销售量约为3500万台,同比增长17%,零售份额约为55亿元,同比增长11%。

  无论生产厂商在剃须技术上如何卖力宣传,在消费者眼中,剃须效率高才是“硬道理”。为此,2015年8月,《消费者报道》向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了博朗、松下、超人3款往复式剃须刀以及飞利浦、飞科2款旋转式剃须刀,通过测量额定转速、刀片锋利度这两个指标,再结合5名体验者的使用评价,对5款电动剃须刀的剃须效率进行对比评判。

  结果显示,虽然5款剃须刀的转速或往复次数符合标准规定,但在使用30min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在主观体验中,有体验者反映超人、飞科剃须效率不高,使用时需要反复剃刮。

   博朗、超人剃须表现较稳定

  2014年,同济大学力学实验中心发布的《理论力学研究性实验报告》指出,电动剃须刀剃须过程实际是一个胡须剪切过程,由内刀片与外刀网密切配合。电机驱动内刀片相对外刀网进行高速旋转(圆周)或者往复(直线)运动,从而令伸进外刀网的胡须被剪断。可见,刀片的转速或往复次数是直接反映剃须刀动力的客观指标。

  “如果转速或往复次数过低,使用时会影响剃须效率及有可能出现胡须拉拽现象。当然转速或往复次数也不是单纯的越高越好,在设计上也需要考虑到振动平衡、噪音等问题。”参与本次测试的工程师向《消费者报道》记者强调。

  本刊此次额定转速测试按照国家推荐性标准GB/T 23132-2008《电动剃须刀》执行:对剃须刀施以额定电压,待其达到稳定状态后,用测速仪连续测三次,取平均值。该标准中规定旋转式剃须刀额定转速应不低于1500r/min,往复式剃须刀额定往复次数应不低于5000r/min。

  结果显示,在标准规定的“额定电压”测试状态下,飞科、飞利浦两款旋转式剃须刀的额定转速及博朗、松下、超人3款往复式剃须刀的额定往复次数均远远高于标准中的限值。

  考虑到参照国家标准进行转速测试需要使用外接电源,为了尽可能模拟消费者的日常使用状况,本刊加入“自带电池充满电”、“自带电池充满电(运转30min后)”两个附加测试项,以验证剃须刀在电池电量不充沛情况下是否能够保持转速稳定。

  结果显示,在“自带电池充满电”的情况下,5款剃须刀的转速或往复次数均比“额定电压”状态下高。对此,莱茵检测华南区高级销售主任梁英扬向本刊记者解释:“企业在标称额定电压时一般比较保守,标称值往往低于满电状态的电压值,所以,在电池满电状态下测得的转速值会高一点。

  而在工作30min后,5款剃须刀的转速或往复次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两款旋转式剃须刀中,飞科的下降百分比较高,达到15.3%。记者从飞科售后服务人员处了解到:“飞科剃须刀有智能防夹须系统,在低电量时也能保证电机转速稳定。”不过面对这一测试结果,飞科集团没有进一步回应。

  另外,3款往复式剃须刀中,松下的30min后下降百分比较高,达到7.7%。(如图1)

  图1

  针对转速及往复次数均有下降的测试结果,莱茵检测华南区工程师志宏向本刊记者提到:“电池电量降低时,输出电压也会跟着下降。所以理论上,剃须刀的转速或往复次数是会在电量降低时下降的。但质量好的剃须刀在电量下降时能保证输出电压稳定,这样转速或往复次数就不会忽高忽低或者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影响剃须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受测的松下剃须刀声称使用磁悬浮马达,往复次数能达13000次。不过根据本刊的测试结果,在充满电的情况下,松下剃须刀工作稳定后的最高往复次数只有9652次。记者尝试就此检测结果致电松下方面,不过截至发稿时仍未收到其答复。

   超人飞科剃须用时较长

  除了转速,刀片的锋利度同样影响剃须效率。“如果刀片不够锋利,剃须刀的胡须切割能力就降低,不但增加了剃须所用时间,而且在剃须过程中容易出现胡须拉拽现象。”从事剃须刀售后维修工作的知名博主李力璋向本刊记者解释。

  本次锋利度测试按照GB/T 23132-2008执行:给剃须刀施以额定电压,用10根直径为0.05mm至0.10mm的一束人造毛发伸进受测试剃须刀进行切断试验。结果显示,5品牌剃须刀的卷曲根数均在1根以下,符合上述标准规定的“3根以下”。

  同济大学的上述报告指出,电动剃须刀的设计除了要考虑“切削速度”及“刀片锋利度”外,还要兼顾“刀网对胡须的捕捉”、“刀片的角度”等。多名业内人士也表示,剃须效率还与“刀头贴合度”密切相关。

  对于此类标准以外的指标,多名从事剃须刀检测的工程师均认为只能通过实际使用反映。因此,本刊参考国际电工委员会测评标准IEC 61254-1993《家用电动剃须刀 性能测试方法》,招募了5名胡须类型不同的体验者,每名体验者需对受测试的5款剃须刀全部进行体验,体验项目包括“蓄须一天”和“蓄须三天”,且对每款剃须刀的体验时间不少于一周。

  体验结果显示,超人及飞科在“剃须效率”上得分较其他3款低,其中5名体验者都认为超人剃须用时太长,使用时需要对个别部位进行反复剃刮;而同时也有2名体验者反映飞科剃须用时太长,脸颊下方剃净效果一般。

  综合5名体验者的意见来看,松下、飞利浦这2款剃须刀能够较好地跟踪脸部轮廓,减少了剃须刀在脸部来回的时间,提高了剃须效率,同时它们在处理难剃部位如鼻子下方、脸颊下方、脖颈的时候表现较佳。

  值得一提的是,从体验者给本刊提供的剃须效果照片来看,3款进口剃须刀博朗、飞利浦、松下,在处理一天胡须及三天胡须时表现相差不大;而两款国产剃须刀超人、飞科,在处理三天胡须时则较容易造成胡须残留。

  飞科售后人员就上述情况解释称:“蓄须三天后,个别部位的胡须可能有一定长度,应该先用修剪工具将较长的胡须进行修剪,再使用电动剃须刀对短胡须进行剃刮,这样效果会更佳。”而博朗及飞利浦的产品包装上则标示出:多重刀头系统,同时处理长须与短须。

  “购买剃须刀除了关注最后的剃须洁净度,还要考虑剃须用时;同时,剃须效率高就意味着能减少剃须刀在脸部来回的次数,从而减少脸部的不适感。”李力璋表示。

  综合转速和锋利度两个客观测试指标,同时结合5名体验者的主观体验,本刊给出了5款剃须刀的剃须效率的综合评分(如图2)。其中,各项目的权重划分参考了部分业内人士和检测工程师的意见。

  图2

  结果显示,5品牌电动剃须刀中,松下剃须刀在多项刀网温升测试中“领跑”,其中在电池充满电空转10分钟后录得的最高温度为53℃,温升达到31℃,俨然成为了“烫脸山芋”。而噪声和粗糙度的数据则显示,5品牌剃须刀均属于放心产品。

   测评报告二:松下、超人剃须刀成“烫脸山芋

  电动剃须刀作为“亲近”面部肌肤的理容电器,用户使用起来是否舒适也影响着对产品本身的整体评价。试问谁愿意在剃须过程中默默接受“血的教训”呢?

  为此,《消费者报道》通过测量刀网温升、刀网粗糙度、噪声3个指标,再结合5名体验者的使用评价,对5款电动剃须刀的舒适度体验进行对比评判。为了保证主观体验的科学性,每名体验者必须对受测试的5款剃须刀全部进行体验,体验项目包括“蓄须一天”和“蓄须三天”,且每名体验者对每款剃须刀的体验时间不少于一周。

  结果显示,5品牌电动剃须刀中,松下剃须刀在多项刀网温升测试中“领跑”,其中在电池充满电空转10分钟后录得的最高温度为53℃,温升达到31℃,俨然成为了“烫脸山芋”。而噪声和粗糙度的数据则显示,5品牌剃须刀均属于放心产品。

   松下、超人剃须刀使用时易发烫

  “正常工作时,剃须刀刀网是一直紧贴面部肌肤反复移动的。如果刀网温度过高以及刀网表面较粗糙都会为使用者带来灼热感和疼痛感,甚至是剃须后的局部皮肤红肿。”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廖列辉接受《消费者报道》记者采访时说道。

  本刊此次刀网温升测试按照国家推荐性标准GB/T 23132-2008《电动剃须刀》执行:给剃须刀施加1.06倍额定电压,其正常运转10分钟后,采用热电偶测量刀网表面的最高温升,其中温升指的是测试温度减去环境温度。为了保证实验的客观性,本刊增加了“剃须刀电池充满电”这一状态的测试作为对照项。

  结果显示,以1.06倍额定电压运转10分钟后,5款剃须刀的刀网温升均在上述标准要求的30℃以内。但如果以充满电的状态来运转10分钟的话,5款剃须刀的刀网温升是整体高于前者的。

  其中,松下的刀网温升为31℃,换言之,加上环境温度的话,其使用时接触皮肤的最高温度能达到53℃,比温度最低的飞科高出21.9℃;超人也不容乐观,刀网温升逼近30℃。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刀网温升测试中,动力强劲的往复式剃须刀温升整体高于旋转式剃须刀。(如图3)

  图3

  刀网的发热到底来自哪里呢?负责本次测试的工程师向本刊记者说道:“刀网温度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刀网与刀片的贴合度设计,两者过分贴紧会加大摩擦和电机负载。

  一名长期从事机件检测的工程师告诉记者:“人手触碰到50℃左右的物件时,手感较烫,长时间的接触会有汗感。而且剃须刀网由金属所制,一般导热系数比较高,即单位时间传递的热量比较多,人能够很快感受到其温度变化。”对此,廖列辉也补充道:“娇嫩的面部肌肤对高温接触可能会更加敏感。

  与客观测试较接近的是,5名体验者的主观评分显示,飞利浦及博朗的使用舒适感较佳,体验者在使用中及使用后均没有出现皮肤不适的情况。而超人的得分则低于其它4个品牌,其中4名体验者集中反映:超人剃须刀在处理三天蓄须时,剃须时间较长,使用时需反复剃刮,皮肤会有明显的灼热感与不适应。

  另外其中一名体验者给本刊提供的照片显示:松下剃须刀在处理三天蓄须时,会引起唇周的局部皮肤红肿。一名胡须类型为络腮胡的体验者指出:“飞科剃须刀在处理三天蓄须时,出现胡须拉拽的情况。

  博朗理容产品公关负责人李辉针对上述结果对本刊回应:“往复式剃须刀的发热一般较旋转式的大,但博朗的CoolTec冰感系列剃须刀有自带的降温功能。”不过据记者了解,CoolTec冰感系列剃须刀的价格比本次测试的售价699元的360s-4高出将近1倍。

   飞科剃须更舒适,超人较差

  刀网温升反映的是“烫不烫”,刀网粗糙度反映的则是“疼不疼”。

  负责本次测试的工程师向本刊记者介绍:“刀网粗糙度不是反映刀网网孔的疏密,而是刀网钢材自身的加工光滑粗糙情况。刀网粗糙度的等级以Ra值进行划分,Ra值越小代表粗糙度越好,即越光滑。

  GB/T 23132-2008规定,刀网外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Ra0.40,记者也通过查阅粗糙度标准得知:以Ra0.40为例,其粗糙度表现为“微辨加工痕迹”;而Ra0.20的粗糙度表现为“不辨加工痕迹,有轻微1000#砂纸纹”。

  此次测试结果则显示,松下ES-ST25表现较佳,粗糙度为Ra0.10,而另外4款剃须刀的粗糙度均为Ra0.20。由此可知,5款剃须刀在剃须时并不会产生令人不适的摩擦感。

  刀网除了粗糙度,是否设计得越薄就越贴合脸部呢?跟进本次测试的实验室负责人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就此进行了解释:“虽然刀网做得越薄,刀片越接近胡须,但相应各种保护性就越差。因此,刀网的厚薄在设计时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能过分追求‘贴合’。

  此外,本刊的实验室噪声测试结果为:超人(66.2dB)、博朗(62.9dB)、飞利浦(61.6dB)、松下(58.8dB)、飞科(58.0dB)。5款剃须刀的噪声均在标准要求的75dB以下。另外,有2名体验者在评分意见中指出:往复式剃须刀噪音较大,对比旋转式有更强烈的振动感,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这一描述基本符合客观测试结果。

  “往复式剃须刀电机动力强,在工作时,刀网、刀片间呈左右直线相对运动,由于刀片在往复运动中不断加速、减速,可能会造成使用时噪声和振动较大。另外,如果使用者长时间不对剃须刀进行清洁也有可能产生较大的噪声”,从事剃须刀售后维修工作的知名博主李力璋向本刊记者解释。

  本次舒适度体验综合评分如图4所示,各项目的权重划分综合参考了受访业内人士、检测工程师、问卷受访者的意见。

  图4

  结果显示,5款剃须刀的充电时间和续航能力基本如说明书或包装上所述;而在主观操作体验上, 评分较高。就体验者的评分与意见来看,电动剃须刀的后续清洁与刀网保护受到重点关注。

   测评报告三:松下续航时间短,博朗操作体验较佳

  毫无疑问,剃须效率、舒适体验是衡量电动剃须刀好坏的核心指标,但操作便捷性同样是消费者选购的重要参考因素,尤为突出的就是电池续航与刀网清洁。

  为此,《消费者报道》同时测试了5款剃须刀的电池性能。另外,本刊参考了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 61254-1993《家用电动剃须刀 性能测试方法》的主观测试方法,招募了5位胡须类型不同的体验者进行主观体验。

  结果显示,5款剃须刀的充电时间和续航能力基本如说明书或包装上所述;就体验者的评分与意见来看,电动剃须刀的后续清洁与刀网保护受到重点关注。

   松下续航时间较短

  男士们在享受剃须动力强劲的同时,也不希望充电时间和续航能力成为电动剃须刀的短板。对比起几年前电动剃须刀市场“充电8小时,剃须30分钟”的普遍状况,现在的产品在电池性能上有了很大的升级,大部分品牌都主推“充电1小时,剃须60分钟或以上”。

  本刊此次续航测试参照国家推荐性标准GB/T 23132-2008《电动剃须刀》进行,为了模拟消费者的日常使用情况,测试时采用开启5分钟、间隔24小时再开启5分钟的循环测试流程进行。负责本次测试的工程师向记者介绍:“本次测试在剃须刀空转(开启剃须刀但不剃须)情况下进行,因此,测试出的续航时间可能比实际使用时间要长。

  结果显示,在充电时间上,5款剃须刀基本符合说明书所述,都在1小时左右;在续航能力上,5款剃须刀的表现则有较明显的差异,其中表现最好的是超人,续航时间达到180分钟以上;而表现稍逊的松下续航时间仅为42分钟,低于说明书所述。(如图5)

  图5

  值得一提的是,飞利浦及博朗这两款剃须刀支持快速充电功能,在充电5分钟的情况下,飞利浦能使用7分钟,博朗则能使用4分钟。这样一来,忘记充电的用户只需要较短的充电时间就能进行剃须。

  考虑到不少男士需要出差,这就要求了剃须刀需要同时兼备“商务性”。本次受测试的5款剃须刀中,博朗、飞利浦及飞科支持“充插两用”,这样一来,用户就可以在忘记充电时直接接上电源线使用,也就是俗称的“有绳剃须”;另外,博朗、飞利浦、松下及飞科支持全球电压(100V至240V),在设计上照顾了需要逗留在国外的朋友。

   往复式剃须刀水洗更方便

  本刊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在200名受访者中,81%的人认为剃须刀是否支持全身水洗以及水洗是否方便很重要。本次主观测试的其中一名体验者石通刚就说:“支持全身水洗的剃须刀在进行清洁工作时能更有效、更彻底,不用顾虑到‘电器怕水’这个因素。

  根据5名体验者的反馈,受测的5款剃须刀均支持全身水洗,其中2名测试者指出往复式剃须刀的清洗较旋转式剃须刀方便。这是因为往复式剃须刀(博朗、松下、超人)在卸下刀网后,体验者可直接用水对刀网及机身主体进行冲洗;而旋转式剃须刀(飞科、飞利浦)需在打开刀头后再扭动旋钮才能分开刀网与刀片,其中飞利浦在分开刀片与刀网后,各零部件较分散,不太方便清洗且有可能导致零件遗失。

  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工程师王耿鸿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反复使用长期未清洁的剃须刀是会影响到皮肤健康的。因为电动剃须刀刀网内部有较多间隙位置,如果没有定期对刀网内的胡须屑和皮脂进行清洁,就会滋生葡萄球菌这类容易引起化脓的细菌。

  苏宁家电卖场的销售人员向本刊记者介绍:“针对清洁一环,不少品牌已经推出‘智能清洁中心’,消费者只需要把剃须刀放进一圆桶状附件中,按下清洁按钮即自动完成对剃须刀的清洁工作。”不过据记者了解,带“智能清洁中心”的电动剃须刀在售价上会比普通产品高出60%至80%。

  同时,剃须刀刀网虽然由金属制成,但高品质的刀网厚度往往不到0.1mm,因此多余的“磕碰”都会使其变形,影响到其后续的剃须效果。

  本次参与测试的5款剃须刀中,国产品牌对刀网的保护考虑得比较周到,飞科及超人均为用户提供了刀网保护盖以及旅行保护套。另外,据一名体验者反映,飞利浦的刀头保护盖较松,偶尔会出现掉落情况。

  “续航一直是‘无绳’工作电器的重要参考指标。”莱茵检测华南区工程师志宏向本刊记者提到。同时,本刊参考了5名体验者的建议以及电动剃须刀主观测评人李力璋的意见,对操作体验的各个项目分配权重,并给出操作体验评分。(如图6)

  图6

  综合剃须效率、舒适度、操作体验三方面来考虑,博朗360s-4、飞利浦PI877这两款价格相对较高的电动剃须刀表现不俗。而从便于引导消费者选购的角度考虑,主观测评标准还是有必要应用到企业生产中。

   测评报告四:综合评价博朗居首,超人垫底

  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起来,一把好的电动剃须刀赶走满脸倦容,是不少男士心中的美好愿望。

  为此,2015年8月《消费者报道》向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了博朗、松下、超人3款往复式剃须刀以及飞利浦、飞科2款旋转式剃须刀,根据国家推荐性标准GB/T 23132-2008《电动剃须刀》进行测试。另外,为了反映出实际剃须感受,本刊参考IEC 61254-1993《家用电动剃须刀 性能测试方法》,招募了5名体验者依次对每款剃须刀进行主观体验测评,

  综合剃须效率、舒适度、操作体验三方面来考虑,博朗360s-4、飞利浦PI877这两款价格相对较高的电动剃须刀表现不俗。而从便于引导消费者选购的角度考虑,主观测评标准还是有必要应用到企业生产中。

   博朗、飞利浦使用体验较佳

  根据本刊的测试结果,博朗及飞利浦两款剃须刀因其在剃须效率、舒适度体验、操作体验三方面的表现,综合评价较优。当然这两款剃须刀的售价也相对较高(如图7)。

  图7

  飞科及松下这两款剃须刀虽然综合得分不错,不过各自存在短板:飞科在剃须效率上表现欠佳,松下则是剃须舒适感不够理想。综合5名体验者的主观评分意见来看,超人剃须刀的剃须效率不高,使用时需要对脸部胡须进行反复剃刮,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脸部的不适感。

  据艾肯家电网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电动剃须刀主流品牌销售占比的前两位分别是飞利浦(38%)和飞科(22%),而飞利浦及飞科均是主打旋转式剃须刀的品牌。本刊进行的问卷调查也显示,在200名男性受访者中,将近6成的人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旋转式剃须刀整理胡须。他们选择旋转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旋转式剃须刀能够较好且大面积贴合脸部。

  不过从本刊的测试结果来看,往复式和旋转式各有自己的优势。从事剃须刀售后维修工作的知名博主李力璋通过本刊向消费者建议:“胡须相对浓密且胡须较硬的用户可以考虑选购往复式;而胡须相对稀疏且胡须较软的用户可以考虑选购旋转式。

  另外,单从销量上看,剃须刀的国产品牌和进口品牌基本各占半壁江山。不过在价格层面上就表现为:进口品牌占据中高端市场,国产品牌则走性价比路线。

  本刊建议,追求剃须效率高和剃须舒适的消费者可以考虑博朗360s-4和飞利浦PT877这两款剃须刀,而追求性价比的可以考虑飞科。当然,对剃须动力有要求的消费者可以考虑松下ES-ST25。

   缺失的主观测评标准

  电动剃须刀的质量评价存在一定的难度,这种难度来自于目前国内在相关标准上的不完善。

  一位业内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电动剃须刀属于CQC(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自愿认证产品。企业可以在包装盒上声明自己的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就算该产品实际上不符合国标,出厂时也无需受到约束。

  但是否意味着CQC产品就不受监管呢?答案是否定的。

  “各级工商执法部门会定期对在市场上销售的电动剃须刀产品进行抽检,一旦发现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工商执法部门会依据《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并下令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上述人士补充道。

  不过在中国现行的标准当中,只有一个国家推荐性标准GB/T 23132-2008《电动剃须刀》是针对电动剃须刀性能的,并且其对剃须刀性能的涵盖是有所欠缺的。比如对于企业集中宣传的“剃须高效”和“更贴合脸部轮廓”,该标准便没能明确给出。

  国内多名从事剃须刀检测的工程师向记者解释:主观测评的进行除了要考虑样本量,还要兼顾主观评分产生的偶然误差。而且主观测评相对客观测试而言,重现性较低。

  对此,也有工程师持不同态度。德国莱茵检测华南区工程师志宏向记者介绍:“主观测评在欧洲是一件很普及的事情。以电热水壶为例,煮出来的水在味道或气味上均有分等级,而评分就是通过主观体验完成。

  本刊此次的主观测评就是参考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61254-1993进行的。该标准中包括了选取体验者的要求、主观问题的设计、测试流程的处理及主观评分的处理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标准在国内被翻译成QB/T 2532-2001《家用电动剃须刀性能测试方法》。

  “对一款产品的评价是应该包含客观测试和主观评价的,这样才能更全面地引导消费者进行选购。但主观评价同样需要具备科学性,以电动剃须刀为例,测试样本量必须正确反映出该地区的用户构成情况,其中包括胡须种类、脸型等。”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成果推广负责人邵光达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道。

  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