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火爆艺术片却受挤 “叫好不叫座”谁之尴尬?
新华社北京4月20日专电题:电影产业火爆艺术片却受挤 “叫好不叫座”谁之尴尬?
新华社记者吴嘉林
“对于中国电影导演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但是对于艺术电影来说,现在的环境就比较尴尬。”日前在京举行的一场“中国电影行业:现状和挑战”主题研讨会上,导演陆川感叹,在中国电影产业整体的火爆发展之下,艺术电影的生存空间却受到挤压。
尽管没有明确的分类标准,对商业片、艺术片的区分却客观存在。前者通常拥有充足的资金、大牌的明星、成熟的制作团队等优势,尽可能迎合大众口味,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后者往往投资不多,而且更着重于主创的个人化表达,着力于挖掘艺术、社会、历史、人性等方面的深度。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上的商业片发展迅猛,《人再囧途之泰囧》《捉妖记》《美人鱼》等影片屡破票房纪录,在今年春节档多部商业片的推动下,2月中国电影票房首次超过美国。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艺术片市场的低迷。中国电影家协会发布的《2015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显示,2014年,共有300余部国产影片上映,其中只有10部左右的“正剧/艺术片”类影片,占3%;而2004年,国产电影放映数量为80部左右,其中的“正剧/艺术片”类影片能达到40部。
“在中国,做艺术片的导演越来越少了。”陆川指出,艺术片的空间和市场在变小,他对这种情况表示担忧。
数量上不占优的国产艺术片也没能获得市场的认可。2015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左耳》《何以笙箫默》等国产商业片以及好莱坞大片《速度与激情7》纷纷收获数千万元人民币的票房;而导演王小帅的艺术片《闯入者》仅收获300多万元票房,排片率仅为1%左右。
王小帅在微博上感慨:“我以为这部电影作品在五一档能拥有它应有的市场空间。但现实情况之严峻、排片量之少、排片场次之边缘,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贾樟柯历来被看做艺术片的代表导演,他的新作《山河故人》去年11月上映,票房止步于3000余万元,虽然这已经是贾樟柯电影最好的放映成绩,仍仅为《捉妖记》《美人鱼》等影片二三十亿元票房的零头。
贾樟柯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希望中国电影市场能够逐渐摆脱一些对于文艺片的成见和误解,多一些耐心,给文艺片多一些机会。”
事实上,除了在柏林电影节获得金熊奖的《白日焰火》票房过亿,多数在电影节上获得肯定、口碑优良的国产艺术片都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境地:《心迷宫》《一个勺子》票房在一两千万元水平,《万箭穿心》《钢的琴》票房不足千万元,《团圆》《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收获则不足百万元。
“我们衡量影片是否成功的标准太单一了,就是市场,票房几乎成了唯一的标准。”陆川说。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指出,中国电影在不断取得票房新高的同时,却忽略了对于电影艺术和文化内涵的追求。目前中国电影不缺高票房的“产品”,却缺少具有文学价值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