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曝电梯维保乱象:维修证书淘宝有售仅需千元

29.07.2015  10:41

  记者调查电梯维保乱象

  “电梯维修证书”淘宝店里随便买

  电梯安全,三分靠生产,七分靠维保。电梯事故频发,但不少隐患仍然游走于法律监管盲区。按照国家法规,从事电梯安全管理、安装维修等特种工种,必须持证上岗。但记者调查得知,这类证件只需1200元就可在淘宝店轻松买到,无需培训无需考试。此外,电梯维护价格浮动大,维保质量参差不齐,全无规则可言。质监人士则提醒广大电梯业主购买电梯保险,并提高乘梯的安全意识。

  文/广州日报记者杜萌

  署名除外

   考证乱象:

   不用培训考试 给钱就能办证

  日前,湖北荆州某百货商场手扶梯“吞人”事件引发公众对电梯安全大讨论。荆州市安监局通报表示,据初步分析,事发时电梯并没有处于维修状态,事故发生原因为电梯前沿板于中盖板之间连接松动。

  根据国家《特种设备安全法》的规定,从事电梯安装、维修等特种设备的专业人员需要持证上岗。但在实际操作中,该类特种工种的证件仅需千余元便可拿到,根本无需参加培训和考试。

  昨日,记者在淘宝网上以“电梯维修证书”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了数家“卖证”的教育培训机构。在一家标注地址为济南的培训机构,记者发现该店铺售卖多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拍下商品并付款后,将报名所需的材料(二寸白底照片和身份证正反面的扫描件)发给我,再注明想要办的证件代码即可。”店铺老板表示,电梯类的作业证件却只需1200元就可拿到。“不需要考试,不需培训,只需要把材料发到卖家邮箱,一个月左右就可办到证。”面对记者的疑问,老板再三打包票,“我们加入淘宝消保的,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申请赔偿”。

  记者了解到,电梯类作业证按照具体工种不同,又分为T1、T2、T3,分别对应电梯机械安装维修、电梯电气安装维修、电梯司机等三类。店家表示,不管何类证书,均可保证真实可查。不过,店家也坦言,“现在出了事,这个证件估计已经不好弄了。

  为什么无需考试无需培训便可拿到特种设备作业证?该老板告诉记者,“我们做了好几年了,有实体店可以培训学员。你只需提交个人信息,我这边可以帮你做培训学时和培训纪录,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帮你拿到作业证。

  而且,由于店家提供的是真实有效的作业证书,厂家并不能凭证件发现工人其实并不具备相关技能。

   维保乱象:

   价格全没谱 报价从200多元到1000元

  除了电梯维修技术人员队伍参差不齐外,电梯维保价格浮动大,行业不规范已经被诟病已久。

  2013年,广州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曾抽取了广州市内26个单位、近一万台电梯,一台电梯日常维护的报价从200多元到1000元不等,价格差距很大。对此,广州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于2013年8月份首次公布了电梯维护保养指导价,10层以下电梯的指导价不低于455元/月·台。据协会相关人员介绍,这个指导价格是根据广州市地方技术规范《电梯安装、改造、维修与日常维护保养的基本要求和安全管理评价方法》中的相关要求提出的。《方法》提到,“维保单位保养电梯数量与配备保养作业人员数量之比宜为22”。协会的负责人表示,这个指导价就是按一个维护工人人均月收入5000元,每月保养22台电梯计算的。

  但是协会公布的指导价并没有法律效力,无法从根源下提高服务水平,完善安全监督链条。“我们请了具有国家最高资质的电梯维保单位驻场维修,每台电梯每月支付900元。但我们的物业人员巡查发现,这些驻场的维修人员,早上上班打卡,一个人代8个人打。每半个月要进机房进行的28项检查,就是在楼下绕一圈然后全打钩。而有一部电梯钢丝断骨已久,他们一直没有发现。”富力物业公司总经理张万和曾在某次研讨会上表示。

  对此,特种设备行业协会的相关人员也表示,指导价只是一个行内的参考值,跟电梯公司的好坏不会直接挂钩。虽然协会并没有权力强制不合格的维保公司退出市场,但该协会目前正在开展电梯维保企业信用档案分级,并将结果面向社会公开。

   管理乱象:

   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之后发生惨祸

  审视荆州这起扶梯惨剧,在事故发生5分钟前,商场工作人员已发现电梯盖板有松动翘起现象。如果能及时关闭运行电源;如果能在扶梯入口安排专人值守或摆放安全警示标志;如果能利用商场广播等广而告之;如果能坚持扶梯的日常维护与巡检……惨剧或许就不会发生。

  相关安全生产法规和制度落实不严也是重要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明确规定,电梯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特种设备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负责;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方可继续使用。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对商场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特种设备实施重点安全监督检查。不知在湖北荆州安良百货商场,这些“应当”究竟落实了几分?

  更令人遗憾的是,今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国家质检总局对11个省区市展开“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的督察调研,湖北省位列其中。督察真正起到作用了么?这个追问也无法回避。

  应对事关公共安全的拷问,厘清责任、严肃追责不容回避。惨剧既已定性为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就要将责任一追到底、不留死角,逐一梳理电梯运行保养维护的全流程,严惩直接责任人。同时追根溯源,彻查事故背后安全生产监督监管职责疏漏,对可能涉及的失职渎职人员,应移交司法部门严肃处理。(新华社记者萧海川、吴振东)

   质量乱象:

   涉事电梯多次出事 缘何生产商完好无伤?

  据媒体报道,申龙电梯曾经多次出现故障。早在2012年9月,据《宁夏日报》报道,银川市光耀上城小区美居华庭2号楼1单元10楼的电梯出现“自由落体”,涉事电梯为苏州市申龙电梯有限公司生产。

  2011年8月30日下午1时多,一名4岁男童在浏阳市步行街一超市内被手扶电梯卡住。该男童被救出后,在送医过程中身亡。报道指出,出事电梯由苏州市申龙电梯有限公司制造。

  2011年9月11日,青岛九水路李沧宝达大厦电梯出现忽上忽下来回晃动的怪现象。涉事电梯合格证显示是“苏州市申龙电梯有限公司”字样。

  然而,频繁的事故,并未对涉事电梯的生产厂家造成任何影响。到底是电梯的质量问题还是使用问题,并未有人给出明确的说法。 (综合)

   迟到的道歉

   家属:这样的道歉信到底给谁看?

  针对发生于7月26日的荆州电梯安全责任事故,28日湖北安良百货集团有限公司对外发布声明,“向逝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对逝者家属表示真诚的歉意”。但对于这份道歉信,逝者的家属并不满意。

  “我们都还是在网上看到的道歉声明,这不像是给逝者家属的,倒像是应对媒体的。”向女士的叔叔柯庆杰说。

  逝者的亲属柳婷在安良百货商场上班,据她介绍,这份道歉信是“商场强制要求员工必须转发的”。柳婷在微信朋友圈中写道:“我感到特别的寒心,特别后悔在害死我亲姐的这个地方上这么多年的班。事情发生的时候商场不出面,怎么真相出来后就这样子回应。

  (新华社 记者梁建强、王自宸)

   三大原因

   致电梯事故频发

  记者从多个城市质检等部门了解到,当前电梯事故频发主要存在三大原因:其一,使用、维护保养不到位。广州市质监局特种设备监察处处长杨延晖表示,因为市场没有考核机制,部分维保单位通过降低服务质量获取不正当利益,形成“劣胜优汰”的现象。

  其二,管理责任主体不明。据了解,电梯在实际运营中,电梯投资者、建设者分别为开发商和电梯公司,电梯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业主,物业管理权是物业公司,维修、保养、检验的权利归属于质监部门,这就容易因管理责任主体众多导致安全“防火墙”容易被打破。

  其三,问题电梯脱离监管,流入市场造成极大安全隐患。据新华社之前的报道,去年湖北荆州警方成功破获一起制售伪劣电梯案,销往国内多省份、价值2200余万元的百余部品牌电梯全部是假冒伪劣产品。

   流言澄清:

   扶梯前第二块板存盲区”?专业人士称“没这回事

  近日,扶梯安全事件频发。随后,有关“专业人员指出,扶梯前总共有三块踏板,即使是正常并未损坏的电梯,第二块板属于盲区,不安全不能踩。”的说法在网络和微信朋友圈大量转发。针对此,记者28日采访了相关专家和技术安装人员,证实这一说法有误。

  国家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电梯分委会委员黄文和说,任何一个质量过关的扶梯,这三块踏板都是安全的,而且并非只有第二块踏板下面是空的。三块踏板下面都是有空间的,只是空间大小不同。安装好的扶梯,这三块踏板都是固定好的。

  奥的斯南京分公司安装部部门负责人也证实网络流传的这一说法有误。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扶梯踏板固定好后都是可以踩的,不存在网民担忧的安全隐患问题。踏板下面都是有安全感应开关的,每个厂家设计时都用螺丝或者其他方式固定,也就是说,一旦踏板拿开了,电梯是不应该继续运行的。

  (新华社 记者周琳、朱国亮)

   湖北“电梯吃人”追踪:

   其母过于悲痛试图自杀

  27日,记者来到事发商场——安良百货。1至7楼的自动扶梯均已停止运行。6楼至7楼的扶梯入口处,已被蓝色的卷闸门封闭,旁边贴着一张红底白字的纸——“电梯故障,正在检修。请走观光电梯或7号通道客梯。

  殡仪馆里,向女士的父亲还在“等说法”。他告诉记者,女儿平日里十分孝顺。事发后,向女士的母亲因过于悲痛,曾试图自杀,幸好被及时制止,目前正在医院住院。

  “我们现在只想尽早知道调查结果,知道究竟是谁的责任。”56岁的父亲说,目前,家属最大的诉求是尽快查明真相。至于赔偿等善后工作,目前并未与安良百货商场协商。

  让向女士的小叔柯庆杰有些焦虑的是,“现在调查到了哪一步,有什么进展,我们完全不知道。

  当地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荆州市已经成立了专项调查组,正在对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至于调查何时能够完成,暂时“没有时间表”。

  (新华社 记者李伟、徐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