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进入高质量的时代有可能言之过早!
中国国际教育展近日在京开幕,《出国留学状况调查报告》同时发布。有媒体截取报告的部分内容认为,出国留学进入“高质量时代”。他们的其中一个依据是,“211”院校本科毕业生出国读研的比例远高于非“211”学校。但是,他们没有注意到,上述报告还讲述了研究生留学增长进入平台期。以赴美国读研究生的留学人数来说,其占留美人数的比例在近10年来是逐渐下降的且幅度不小。
留学的高质量时代究竟是什么样?大家都知道,在自费留学热潮到来之前,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出国留学有几个特点:主要是去往美国等少数国家;学生主要是北大清华中科大等一流985高校;攻读学历层次主要是博士;专业方向主要集中在理工科领域;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外院校的全额奖学金;部分回国的留学人员,基本上都成为了各个领域(工作单位)的领军人物。大家公认为那是一个精英留学时代,而如果称为“高质量留学时代”,是没有人可以质疑的。
针对部分媒体的“高质量留学时代”说法,笔者认为,如果仅仅以几个数字和独立的现象来定义一个时代有失偏颇,出国留学进入高质量时代可能言之过早。有几个现象值得分析一下:
首先,所谓来自211大学“高质量”申请越来越多,这固然是个好事。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高校扩招以及就业压力的影响呢? 因为我们还不能忽略一个现实,那就是本科招生几乎没有扩招的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出国留学的人数和比例实际上是下降了。以清华大学为例,北京青年报报道,2013年清华毕业生总人数(6644人),其中本科毕业生755人出国,占本科总人数25%。当时,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表明,清华学生毕业后出国留学的比例近年来持续下降,其中研究生下降最明显,已经从2007年高峰时的15.2%降至今年的8.35%。到了2105年,还是北京青年报的报道,北大、清华2014届已就业的毕业生中,有约一半留在北京,有接近一成当了公务员;北大本科生出国留学的接近半数,而清华已经降至四分之一。
其次,中国留学生去向国多元化其实是个伪命题,专业选择与真正的多元化相去甚远,跟中国国家建设的需要和社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上有很大距离。 如果以上述报告和教育部公布的相关数据看,2013-2014年,超过33万人赴美国和英国留学,占了留学人数的71%多。;关于专业选择的数据,工商管理、工程科学、工程技术和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排在前四位,占总数的将近三分之二。粗略一看容易误导很多人,其实在所谓的“三分之二”中,工商管理类专业可能又占了多数,而选择自然科学、新材料、环保、医疗器械、生命科学、时尚设计、工业设计、工业4.0等不同领域的相关专业的人数是远远不够的。
再次,扩大高水平博士生留学的规模恐怕是影响中国留学进入“高质量时代”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能否继续扩大国家资助自费留学生的规模,能否将国家公派奖学金向更多攻读国家紧缺专业和未来继续专业的自费博士生倾斜?无论是清华北大这样的中国顶尖高校的学生申请留学的比例下降,还是留学服务的行业人士接触到的业务数据,抑或是优秀的海外华人教授,都体现或者注意到了一个现实,那就是,中国学生申请留学的人数确实很多,但是,申请博士的人数却不见增长反而有所减少,有的学生以申请博士出去了却中途放弃甚至引来了美国一些著名高校的教授对中国博士生的诚信质疑。
如果这个所谓的“高质量留学时代”能称其为时代,那么,一些不道德、不公平、考试作假以及其他一些影响这个时代的学生群体的整体形象的现象就不应该存在或者至少不应该这样猖獗。笔者也并不否认低龄留学生中有“高质量”的苗子,如果他们学成甚至学成回国效力之日,还有越来越多学习新技术、高科技的高学历人次回国,并且大家一致认为,这是高质量的留学回国人才,再连同一个纯净的留学服务和留学申请竞争环境,那么我们再说,中国留学进入“高质量留学时代”为时不晚。
编辑: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