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传承“功夫锤”
哈工大报讯(刘培香/文 工程训练中心 尚明锐/图)习近平总书记说,干事业好比钉钉子,要一锤一锤接着敲,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
建校100年来,一代代哈工大人以“钉钉子”精神,千锤百炼,接续奋斗,谱写了一曲砥砺奋进的百年华章。
百载耕耘,功勋隽永;百载传薪,滋兰树蕙。
在建校百年之际,为表彰广大教职工为学校做出的贡献,学校专门为来校工作满30年以上教职工制作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功夫锤”,由学校工程训练中心组织学生设计制作,向一代代哈工大“八百壮士”致敬献礼。
今天,让我们跟随哈工大人回忆的脚步,走近“功夫锤”的前世今生,共同解读一段难忘的金工实习故事,共同诠释一种薪火相传的精神。
“功夫锤”代表一种母校情怀
在很多校友的心里,那段金工实习的日子,那段精心制作“功夫锤”的经历,是一段难以割舍的回忆,更是一种深深的母校情怀。这种情怀和“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传统、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一样,始终伴随着他们、影响着他们,至深至远。
2017年6月航天学院成立30周年之际,自动控制系60级校友、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胡世祥将军回到母校,参加“我与航天”主题报告会。他在报告中深情回忆在母校的学习生活,尤其是金工实习“抡锤子”的故事,由此畅谈母校的校训、校风带给自己的深刻影响——
母校的校训是“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我们当时都要到工厂实习3个月。哈工大的电焊很出名,师傅把两个钢板一放,几下就焊好了,给我们看焊缝,是非常漂亮的鱼鳞纹。师傅让我们上去试试,我当时上去,一下就整出个窟窿,变成切割了。再就是剁钢筋,老师让把锤子抡圆了,结果“啪”一下就把手打出血了。老师就把搌布给我了,说继续剁,不剁就不及格。当时我们好多人都受伤了,但是这种严格的训练让我们磨练出来了屡败屡战、绝不气馁的性格。
伟大的事业都是由千千万万人做的普普通通的事,但是这每一件普普通通的事都要做好,否则这件伟大的事情就会毁掉。我毕业后搞航天,体会更深——小小螺钉关系到民族大业。我这一生经历了很多次成功,也经历了很多次失败,是母校教会我踏踏实实做人、做坚强有力的人,认认真真做事、做“功夫到家”的事,教会我攻坚克难、屡败屡战、绝不气馁。这也是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真谛。
“功夫锤”加工车间
2013年,机械工程系85级校友、时任上海航天局局长朱芝松在接受母校采访时回忆起当年的金工实习,印象深刻——
学校很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从大一开始,学生就要到校办工厂进行金工实习。虽然天气很热,老师却一丝不苟地手把手教。到了专业实习,学生要走出校门,到哈量具厂、拖拉机厂,跟工人一起生活工作半个月到一个月。临近毕业了,我们到长春一汽实习了一个月,每天的安排非常紧凑,还要写实习报告。到了最后的毕业设计,老师手把手和学生一起制订方案,用精细线和虚线标注出来,改了一遍又一遍。同学之间还要互评。
经过4年的培养,哈工大的学生动手能力都很强,功底扎实。做事要讲究规格,功夫要扎实,精益求精,这是哈工大人做事的文化,也是科学精神的体现。
实习车间
2015年,机械工程专业93级校友、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湖南航天管理局航天机电设备与特种材料研究所副所长李斌华在接受母校采访时说,刚到基地的一年时间里,几乎每天都在生产车间里度过。那段时间在一线,他常常想起在母校读书时的金工实习和生产实习。车、钳、铣、刨、磨,每个工序都要严格按规程操作,每个环节都要做到严丝合缝,做出来的小锤子才美观、耐用。他说,哈工大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理论和技能,更是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态度。
“功夫锤”成品
“功夫锤”代表一种育人理念
在哈工大师者的眼中,制作“功夫锤”不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意志品格的重要途径。一把小小的锤子,要经历许多个精益求精的环节方能做出成品;一个人的成长,也要经历持之以恒的千锤百炼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机电学院博士生导师宋宝玉教授说,从学生时代自己做锤子,到成为教师教学生做锤子,对“功夫锤”的理解和感受越来越深刻——
做锤子是学生金工实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钳工实习过程中的基本训练。从一个圆柱棒的原材料,通过锯、锉、钻、车等环节,做成一个锤子成品,这个过程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平时,学生学习了很多书本上的知识,要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就必须进行工程训练“实战”,才能实现书本知识到生产实际的无缝连接。而且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做成一个实实在在的产品,也是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对未来进行工程设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从更高层次来说,做锤子能够培养学生的品格。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脚踏实地的习惯。要做出一把小小的锤子,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需要每一个环节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才能做出一把合格的锤子。任何大事都是从小事做起的,这个看似平凡、简单的过程,恰恰能够让学生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一件事,不好高骛远,不半途而废。另外,还能够帮助学生锤炼坚定的意志。做锤子的过程有很多个环节,每个环节之间环环相扣,需要下功夫、肯吃苦,需要有耐心、有韧劲,很多学生的手都锉出了泡,甚至还受了伤,可以说非常考验学生的意志。没有愚公移山、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很难做出满意的锤子的,这一点与工匠精神异曲同工。
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指导金工实习时,不仅要教会学生做锤子的技能,更要教会学生真正理解做锤子的精神实质,加强对学生品格和意志的培养。而我们的广大学子,也要深刻领会做锤子的真正意义和内涵,通过这一把把“功夫锤”,传承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精神,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大国重器贡献自己的力量。
每一个精致的锤子,都起源于普普通通的原材料
教育部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教学名师邢忠文教授,曾担任金工教研室、工程训练中心主任多年。他经历了早年传统小锤到今天多功能小锤的变化,但不论形式如何改变,“功夫锤”作为金工实习环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这一功能始终不变——
学生参加工程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综合能力。学生在工程训练过程中能够获得对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工业过程的基本认识,生产工艺技术、工艺方法的初步训练。
传统小锤的制作过程,包含了工业生产的多种工艺:如下料、锻造、刨工、铣工、钳工、车工、热处理、检测等,都是工程训练中最基本的操作内容。由于工程训练的时间有限,很难找到一个既包含如此多的工种,又能在短时间内制作完成的产品。而小锤恰恰能够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这也是目前全国80%以上的工程训练中心都把小锤制作作为工程训练内容的重要原因。
今天,在传统小锤的基础上,多功能小锤进行了锤体结构的重新设计,不仅外观更加富有创意,在制作上也融进了数控加工技术,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并给学生创造了更大的创意空间和更多的创新设计、创新制作余地,便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
锤子加工三维图
“功夫锤”代表一种精神传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很多师生来说,大学期间制作“功夫锤”,是从理论迈向实践的第一课,也是切身体会“规格”与“功夫”的第一课。其中种种体会和感悟,潜移默化地融入日后学习、工作的每一段成长经历中,沉淀为一种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哈工大‘功夫锤’的精神,就是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鄂鹏教授回忆说,大学期间,第一次进入金工实习工厂,一切都很新鲜。一把锤子的炼成,需要铣、磨、车、抛等多道工艺,每一道工艺的精度直接决定了最后成品的质量。“10多年之后,我进入大科学工程建设指挥部(现“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工作。虽然我负责的只是复杂的大科学装置中一个系统,但是整个大科学工程就像一把锤子,每个人做的工作就像其中一道工艺,只有每个人精益求精地投入才能最终铸就一个世界领先的国家大科学工程。”
锤头加工过程及成品
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崔俊宁教授说,金工实习做小锤子的经历,给他留下了一生的深刻印象。正是那一把小锤子,让“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精神,第一次在他的心里播下种子。“指导教师给我的小锤子打了满分,是老师从教20年生涯中指导过的实习学生里,第二个满分,我觉得非常自豪。做锤子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我们精益求精的精神,让我更有信心投身精密仪器专业,投身科学研究事业。”
锤柄加工过程及成品图
能源学院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大四学生陈孟石回忆金工实习制作小锤子的过程,感触颇深——
“没有小锤子的大学是不完整的”,这是早就流传在校园的一段话,因此我对金工实习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看着工人师傅熟练流畅的操作,心中萌生出“这也不过如此”的念头。可真正到自己动手时,才发现连最基本的器具使用手法都没有掌握,操作流程也是忘个七七八八,手忙脚乱、费劲力气还是做得一塌糊涂,结果事倍功半,终于理解了知易行难的道理。
其实做每一件事情的过程都是类似的,以小见大,制作小锤子的经历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一是热切热情——当遇到一个学习或工作任务时,要有一颗好奇心,需要对这件事情充满热情。二是规划分析——当真正着手时,要树立清晰的目标,认真分析事物,制作合理的规划。三是学习请教——当按照既定规划行进时遇到问题,要虚心向他人请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四是反思总结——当任务完成后,要学会反思与总结,人一定是在不断的总结中成长的。
那些年,我们做过的锤子(毛大鹏、林峰等校友提供)
那些年,我们经历的金工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