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少年的奇文共读:我们所需要的教育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甚至不知道读者会是谁,他们会对文章的哪一部分感兴趣,他们会从哪一段文字拥有收获。
但是在开始打字的一瞬间,我就明白了一件事:即便只是为了自己,我也需要把这篇文章写出来。
它包含着对未来和人性的一点简单思考,包含了一点个人经历,或许更有意义的,它包含了一些对于未来教育的前瞻。
最后,它有点长。
1
对未来的思考和迷茫
今年5月份,高德纳(Gartner)咨询公司出过一份报告:预测10年后,人类1/3的职业会被AI,机器人或其他智能设备代替。
而从事这1/3职业的人群可能远超人类总数的1/3。想来或许有些夸张,但是iPhone也才是8年前才问世的,而其带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深入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对这个世界的各个体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改变。
我听了很多次类似的话:“这不是问题,1/3的职业会消失,但是会有新的职业诞生,人类不会集体失业。”
是的,我不否定新的职业会诞生——甚至新诞生的职业数量会远超消失的职业数量。但是我们需要考虑一点:消失的会是那些事务性的、流程化的、可复制性强的职业,而新诞生的极大可能会是需要更多创造力、应变能力、好奇心、自我引导力等“特殊能力”的职业。
可惜的是,拥有这些能力的人似乎只是少数。
类似的对于未来的思考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常态,它们包含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超人类主义(改造人体),星际移民等等。而每次思考都包含着这样一个结果:这个世界越变越快,但大多数人在这种变化下是脆弱的。
这种担忧让我变得烦躁——我既像是在杞人忧天,也无法为这个担忧做些什么,甚至不知道从何入手。
2
菲律宾的旅行
7月份的时候,我机缘巧合地在菲律宾呆了一周,其中的一个经历让我找到了一丝头绪。
当时是在马尼拉的一个酒店,我叫了一个Uber,准备去市中心找点吃的。到酒店门口时,我看见司机站在车旁边,把车门打开,微笑着邀我入座。
当时我脑海中只浮现了一句话:菲律宾的“人民优步”都这么屌?
在车上和司机进行了一些沟通后,我才知道他是菲律宾十多个专门迎接国宾的司机之一。我问他:“你都到迎接国宾的级别了,还当什么Uber司机?”
“我喜欢开车,喜欢看到别人享受地坐在我车上的感觉。”
答案竟是如此简单。
他告诉我,他在20多年前就被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Tech)录取,本来有机会去美国做一个高收入的工程师,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喜欢开车,所以就一直开下去。
当天晚上,我在睡前思考了很久。
如果每个人都去做自己抱有热情的事情,我们就会为自己做的事情去主动付出深入的思考、付出创造力、熬夜、坚持,我们就不可能轻易地被技术代替。即使是自动化汽车实现了普及,我们依然会享受一位热爱开车并热忱于服务宾客的司机所带来的服务,这种服务甚至会是一种奢侈品。
可问题回到了原点:找到自己热情所在的人依然似乎只是少数,很多人看起来甚至是没有去寻找热情或人生目标的动力。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但是落后于时代的教育可能是其中最为根本的问题。
3
我们真的了解自己么
在讨论教育之前,我想先谈谈我们对自身的认知。
如上文中提到的,我们将创造力,应变能力,热情,持续的好奇心等能力或性质看成是特殊的。我们把这些能力当作是一些加分点——如果有的话,可以生活得更好、更成功;没有的话,其实也能活得不错。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我们或许天生就拥有持续的好奇心,不然孩子不会老是管不住自己的手,去触碰、探索身边的一切;我们或许天生就拥有创造力,不然我们甚至提不出一个简单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或许天生就会去寻找自己的热情或目标,不然我们就不会有所谓的青春叛逆期——青春叛逆期不正是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独立性,并开始对事物有判断和表达明确的喜爱或讨厌观点的时期么?
我们本来拥有着可以使自身在现在、未来可以生存得很好的核心能力,它们是人性最重要、最具有优势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却把这些能力看作是特殊的、附加的。
造成这种的情况的原因依然有很多,但是落后于时代的教育再次成为了最根本的问题:它不仅没有帮助我们将人性最根本的核心竞争力发掘出来,反而在磨灭它们。
它在使大多数人失去在未来生存的基础。
4
我们的教育
我们可以先对目前的教育体系大致地看一下:
我们被根据年龄划分到不同的年级,按照相同的进度学习相同的内容,课程长度也是固定的。我们必须在确定的时间、确定的地点,学习确定的内容,尽管各个地方的学校有一些差异,但是大体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开展教育的。
然而,谁能肯定我们在同一个年龄的各方面能力是一样的?谁能肯定我们学习与讨论一个知识点的时间就是90分钟?谁能肯定我们在课堂里听老师讲课是学得最快最好的?谁能肯定我们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学习是效率最高的?
谁又能肯定我们学的“基础知识”对日后在社会中生存、寻找人生目标是有用的?
这样的体系如同工场的流水线,把每个人的特性甚至是一些人性的优势都加工处理掉。然而,这样的一个体系,却又是它出现的时代与环境的必然产物。
我们现在的整个教育体系其实发源于一个被遗忘了很久的名字:普鲁士王国(1701-1871),德国的前身之一。而这个教育体系的产生很符合那个时代的需求:在工业革命以及当时的政治背景下,思想上的服从、行动上的基本技能以及学习上的基本知识是最重要的。
普鲁士的教育体系最符合工业革命思想,并且能够被大规模采用。而它也确实为德国成为工业强国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原动力。后来,很多国家都相继使用了普鲁士的教育体系。在19世纪上半叶,美国也加入了这个队列。
这个世界已经沿用了普鲁士教育体系超过200年,它也确实带给了我们很多发展的动力。即便是在50年前,它可能也还是一套不错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体系。
但对于飞速发展的现在以及未来,现有的教育体制会快速地从正面影响变为负面影响,成为社会及人类文明的顽疾。
5
我们需要的教育
人类现在的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我们正处于科技、信息、知识等爆炸的时代。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反而不应该将教育的主要作用定义为获取知识,它更应该培养我们在快速迭代的社会中生存的能力:热情,创造力,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毅力等等,都应该属于这个范畴。而这些能力,本身是人性最为独特的优势。
因此,未来的教育应该着重于激发并引导这些人性的优势。并且,这种教育体系符合这个时代的需求。
仅以个人的所知,我思考了符合我们需求的教育形态。
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系统性知识&技能等
学校及其包含的教育工作者、设备以及其他资源
社会、实践性学习
看起来好像我们现有的教育体系也包含了以上的三个部分,然而它们现有的比重以及形式却是完全畸形的。
符合我们需求的教育应当大致是下图所示的情况(横轴代表一个人的年龄,竖轴代表他在每个部分花的时间&精力)。
系统性知识&技能的学习应该是我们自身生活的常态,并且随着认知能力的提升,我们应当自己控制系统性学习的内容以及节奏。它能给予我们去更好做自己热爱事情的工具、提供跟得上时代进展的信息、满足我们对世界的系统性认知等。
学校应该提供的是符合各个学习阶段的学习场所与设施(实验室,体育设施,音乐学习工具等等)。
而学校中的教育工作者做的不是教授系统性知识,而是辅助解惑(无论是学生对于系统性知识的困惑,还是个人成长的困惑)以及辅助学生多角度、与时俱进地看待社会,促进学生对社会更加全面的认识,并找到自己愿意去付出热情的事情。甚至,教育工作者应该将他们的一部分经验传授给每个学生,至少使我们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对后代产生的影响。而且,这些教育工作者可以有其他身份,他们可以同时是一个集团的CEO,一个创意工作室的画师,一个研究机构的研究员。
社会、实践性学习包含实习、志愿者、学生自己的发起的项目等等。它会让我们有更多尝试的机会、在实践过程中将系统性知识内化以及辅助我们获取较为抽象的能力(比如“坚毅”,“责任心”,“创造力”,“社交能力”等)。
如上文提到,系统性知识&技能的学习应该是我们自身生活的常态;而学校的作用会随着我们的成长,从我们获取教育的主要来源,变成我们偶尔停留的“港湾”或“加油站”,到最后几乎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社会、实践性学习会随着我们的成长越来越多,直到在我们较为成熟时,趋于常态。
6
然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导致的结果是这样的。
我们被逼迫着学落后的、让我们看不到意义的系统性知识,而且大多数人在离开学校后,就丧失了继续获取系统性知识的能力;
学校(这里的学校不是指我们现有的学校,而是指上文中提到的教育系统中的第二部分)本应该产生的教育意义在现实中微乎其微。
社会、实践性学习虽然开始在很多学校里进行,但是在比例上面完全不够,且内容单一,太过形式化,几乎不具有学习的意义。
身处于这样的教育中,我们或许在以往的时代依然能够活得不错,但是在未来,我们甚至应该为生存担忧——等等,未来?我们现在真的比得过人工智能么?
7
如何改变
我相信很多前沿的教育工作者和非教育工作者应该都或多或少为现在的教育担忧,并且思考过理想的教育形态以及执行方案,甚至我相信其中有一部分人思考得远比我更广阔、更深入。
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
其实现有的技术和资源完全能够支撑我们进行彻底的改变,将现在的教育体系切换成我们需要的教育体系。
系统性知识方面,可汗学院已经给出了最低成本的改革方式,优质的视频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我们对于系统性知识的需求,coursera.org和edx.org甚至发展了较为成熟的考核机制及成功证明。并且,视频可以被无限复制,也可以容许我们反复观看,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限制,让我们能够更加合理、个性化地安排
自己的时间。
学校方面,我们不缺设施,也不缺具有热情和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具有极高教育背景、并且对教育带有极高热情的人都被拒绝在教育系统之外:他们有的人无法接受在落后的教育系统里工作,有的人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却根本走不进体制内的教育系统。
对于社会、实践性学习,我们也不缺机会。很多公司、机构都愿意给学生提供工作机会,学生自己也享受成立项目、变得更加个性化的过程。并且,视频与其他技术手段带来的时间灵活性,使我们能投入更多精力到社会、实践性学习中。
从以上情况来看,假象的教育体系能提供更低成本、更多元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并且,我们几乎具备所有进行改变的条件。
确实,教育方式的改变,会使得教育系统对于学生的管理方式也同时进行调整,更加深远的,它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结构。
但是这也不是我们将改变拖延的理由。
8
我们甚至应该激进一点
现在正在接受教育的这一批人,他们可能在平均10年后走入社会。然而如文章开头的描述,10年后的世界将是很不一样的:我们可以用8年建立一个移动互联网的世界,那么科技的指数型发展规律只会让10年后的世界变得完全无法想象。
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出自身更加强大人们。他们应该发挥出人性的优势,具有很强的适应力和创造性。
对于教育的改变,我们等不起。并且,我们没有“失败”这个概念,因为我们现在正处于“失败”的深渊,而任何尝试去将它变得更好的举动都应该被支持。
这些大概就是文章对教育的一些思考。
9
需求与欲望
在文章的最后一小段,我想谈人性的一个弱点,毕竟整篇文章都在谈教育应该如果激发人性的优势,感觉有一些片面。
我们很多时候都难以看清楚需求与欲望的区别。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的需求定理,它包含“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然而对于欲望,种类就太过于驳杂了:钱,车,奢侈品衣服,牛逼的工作,帅/漂亮的男女朋友,更大的房子等等。其实我们静下来仔细想一想,问一下自己:为什么我要更好的工作?
答案可能是:牛逼的工作会让我更体面(尊重的需求),让我有个更爱我的女朋友(归属与爱的需求)。
但问题出现了,这些需求真的是“牛逼的工作”能满足的么?当你有了牛逼的工作,可能会发现还有更牛逼的工作,而那些拥有更牛逼的工作的人比你更受尊重,拥有更贴心女朋友。
或者换个角度:只有“牛逼的工作”可以满足你的这些需求么?
看看文章开头提到的在菲律宾遇到的司机,我可以肯定他是受人尊敬的(我本人到现在都很佩服他的决定),并且他拥有很爱他的妻子和孩子。更重要的是,他达到了“自我实现的需求”——一直都做着自己热爱的、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并把这件事情做到了最好。
我们很多时候都让欲望把自己蒙上了面纱,致使我们无法看清自己的需求,更无法找到达成“自我实现”的人生目标。
这也是一件很多人都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如教育的改变)却无法被迅速推进的原因:欲望使大多数人无法脱身。
或者说,需求与欲望的不分,造成我们无法拥有远见。
但我也相信,新的教育体系能够极大程度地激发人性的优势,并削弱人性的弱点。而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辅助每个人达成“自我实现的需求”。
"GOOD
笔者的介绍:
今年18岁,在去美国上大学的前15天,休学了。现在正在国内一所顶尖高中任职,同时在做一个帮助高中生获取更多社会、实践性学习机会的项目。
我相信,在以后的世界里,每个人即使是为了生存,也不得不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我也渴望看完这篇文章的人们,能够用自己的方式,主动迎接未来。
其实我有时也会想,如果人工智能拥有了人性的那些优点(创造力、爱),会怎么样?或许我们会作为一个竞争失败的物种而黯然离开,或许我们会利用技术改造自己。但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更加了解自身,这样才能在面对未来的时候,做出更好的决定。
编辑:董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