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回避的思想界碑-纪念顾准诞辰100周年
为纪念我国著名思想家顾准诞辰一百周年,由长期从事顾准研究、著有《顾准传》《顾准最后25年》等书的资深传记作家罗银胜主编的《顾准追思录》出版。书中所收文章的作者既有政府高级官员、理论界名儒宿彦,亦有与顾准先生共事多年的战友和来自顾准母校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专家,包括顾准的弟弟陈敏之、王元化、李慎之、王蒙、吴敬琏、周瑞金、张曙光、俞可平、钱理群、周其仁等,可称之为近年来关于顾准思想学术观点评论的重要集锦。
这部纪念文集对顾准的超拔人格、传奇经历、渊博学识特别是其卓异观点、深邃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评骘、追缅和阐释,使年轻一代读者对顾准有更具体更明晰的了解和认知:李慎之先生称顾准是“点燃自己照破黑暗的人”;王元化先生评论“他的思考不囿于书本,不墨守成规,而渗透着对革命对祖国对人类命运的沉思,处处显示了疾虚妄求真知的独立精神。在造神运动席卷全国的时候,他是最早清醒地反对个人迷信的人;在‘凡是’思想风靡思想界的时候,他是最早冲破教条主义的人。仅就这一点来说,他就比我以及和我一样的人,整整超前了十年”;吴敬琏先生认为是“顾准改变了我的全部人生”……
纵观文集中诸位学者对顾准思想的阐发和解读,笔者以为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古代中国与希腊在体制上存在根本差异。中国为什么没有像希腊罗马那样,发展起作为欧洲文明滥觞的城邦共和制度,而是形成超稳定的东方专制主义传统;民主和自由的幼芽怎样才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长……对这一系列争论不休的问题,顾准以他冷静而敏锐的思考,用他那犀利且深透的言辞作出了回答。二是中国与希腊的文化形态和本质迥然有别。希腊文明所代表的是海上文明,这种扩张的开放的、通过征服自然而形成的文明,需要不同的城邦按照契约、规则采取相互行动,否则就无法生存或者取得利益的最大化。所以,他们建立城邦国家,与春秋以前的中国有神授王权的最高政治权威驾临于各小邦之上的状况不同,古希腊各城邦很快就抛弃了被称为“万民之王”的政治权威,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公民的权利观念,个人的创造权利。而中国则是在大陆中通过征战建立帝国,相应形成了一种超稳定的东方专制主义,个人创造权利受制于国家威权,知识变成了晋官求禄的工具,因此在中国多的是明哲保身的智者,而少的是以身殉道奋勇前行的斗士。顾准正是紧紧抓住了是从属还是独立于政治威权作为区分中国文化和以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别,其研究才超出了比较文化研究的层面,从而对人文与社会科学上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尖锐挑战。三是没有宗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征。中国的“史官文化”传统是怎样形成的,什么是“史官文化”的本质以及应当怎样对待“史官文化”,对这一问题顾准的回答是:“史官文化”固然杜绝了宗教发展的道路,可是它也同时杜绝了无关于礼法的一切学问的发展的道路,进而顾准尖锐地指出:尽管中国的五行阴阳与古代希腊人对宇宙的观察类似,但中国发展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相生相克的政治哲学,希腊却以此为基础生发出关于宇宙和自然演进规律的自然科学。顾准的研究,聚焦的是历史的痼疾,着眼的是创建新的未来。四是中西方文化各有优劣。虽然东西方文化互有优长和缺憾,但顾准研究的焦点是,对东方专制主义渊源的发掘及其批判。他承认中国文化中有不少瑰宝,但他更痛心的是看到:这种自我封闭的专制主义成了中国社会向现代转型过程的重大障碍。同样,冷静、敏锐的顾准,对于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也未必一味叫好,对希腊城邦后来的互相残杀,他也“有点迷惘”,可见,顾准对个人主义也不是全面肯定,而是有选择的。这样的结论并不奇怪,这正是顾准的立场,即不是唯东方唯西方,不是唯政治唯风向,而是在冷静分析下,作出自己独到的思想判断。不管他的结论是否正确,但许多问题一经他提出就再也无法摆脱,改变了人们的习惯看法,并促使人们深思,这正是顾准思想在今天的意义所在。
透析这部《顾准追思录》,我们不难从后人的追忆中感知顾准是一个奇人,他的思想也是奇思;顾准是一个研究者,但更是一个预言家。在那个严酷的时代,他的文章他的著述,是黑暗之中的真理之光。他曾两次被打成右派,家人也同时蒙受厄难,但是他威武不屈的人格成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脊梁之一,他以不同凡响的理论勇气和鞭辟入里的理论分析,矗立为那个时代的思想高峰。当今之时,后现代主义依旧被炒得沸沸扬扬,抵御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袭,欢呼东方文化复兴的到来,成为目前我国思想理论界的时尚。相形之下,纪念顾准显得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但是,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许多糟粕清理的任务还远未完成,中国在向现代转型过程中,仍然需要更多的反思和省查。值顾准诞辰一百年之际,我们借助《顾准追思录》的出版来谈论顾准的思想价值和人格风范,这不仅标志着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宽容精神和开明氛围已经形成,而且表明顾准在严酷时代写下的言辞,成为新的时代不可回避的思想界碑。(刘全祥)
《顾准追思录》
罗银胜编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8月
编辑: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