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盛宴“万人空巷” 有多少官员坚持阅读?

19.08.2014  18:18

  新华网上海8月19日电(记者许晓青)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每年的书展、读书节、图书订货会总是摩肩接踵、“万人空巷”,与此同时,“有多少官员坚持阅读”也成为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反复倡导“多读书、读好书”。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还特别勉励各级干部:“要力戒浮躁,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使自己任何时候才不枯、智不竭。

  官员读者究竟多不多?他们是否能“多读书、读好书”呢?

   有“书虫”也有“懒虫” 官员阅读忙闲不均

  在为期七天的上海书展上,记者通过“微信访谈”的形式对当地十名干部的阅读及购书习惯进行了调查,受访官员来自党政、金融、文化等诸多领域,10人中有4人表示“不逛上海书展”,主要原因是“习惯用手机、电脑读书”“忙里很难偷闲”以及“要看个人心情”等;有的官员睡前必读书,还坚持写读书笔记。

  另外6人表示,不仅“年年逛书展”,而且每年购书后的阅读量超过3本。一名局级干部告诉记者,一般而言,“为官读书选书大致有三原则,一是服务于公务工作,二是服务于家庭和教育,三是个人喜好。

  记者调查发现,时下某些官员的阅读习惯中不乏“代购”“替读”等现象。在上海书展中国出版集团发票柜台,记者排队15分钟,先后有三波前来开发票的男女,所要求开具发票的抬头不乏“某某银行”等大型国有单位。一位购书者坦承,书展第一天,就接到了“代领导买书”的任务,买的大部分是中华书局新出的古玩字画鉴赏类图书。

  “代购”无伤大雅,但官场上也有“替读”、代写读书心得和业务论文者。一些官员一次性购进大量图书为办公室“装门面”,但阅读量极低;个别官员就算读起书来,也是偏爱“厚黑”“鉴宝”等,选书不当、格调不高,主动放弃了提升个人修养的机会。

   时间紧”能成“少读书”的理由吗?

  “单位领导太忙,没空来逛书展”“都说时间紧,代办一下也是常有的事”……这是一些购书者透露的想法。而在记者针对10名官员的微信访谈中,“时间紧”也成了少读书的托词之一。

  但其实,“时间紧”很难成为理由。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2月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回答了各级干部关心的所谓“时间紧与阅读的矛盾”。他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针对“时间紧”的阅读困惑,安徽出版集团总裁王亚非在微博上引述国学大师钱穆的名言分析:“生活忙迫,书能在何时读呢?只能利用空闲,如欧阳修的‘三上’,即‘枕上、厕上、马上’。时间恰如一块布,裁一套衣服后,余下的零头,大可派上用场,如清晨早餐前,傍晚天黑前,临睡前。

  上海市浦东新区宣传部副部长韩可胜告诉记者,自己增加阅读量的秘诀是“一早一晚必读书”,每次大概30分钟,此外利用所有碎片时间读书。还有一些干部也善于“挤时间”,利用中午午休的一个小时逛书展、挑新书。

  对比之下,近年来某些官员在抱怨“琐事缠身、无暇读书”的同时,却有时间出没于推杯换盏的场所。

  官员阅读应向“假、大、空”说不

  2014年全国两会上,“倡导全民阅读”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出版界认为,这其实也意味着,对官员的阅读习惯提出了更高要求。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在上海书展上特意推选了20本新书,力荐读者。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王为松认为,其中大部分对官员读者而言“将起到资政和律己的功用”。比如《斯大林传》,不仅是启迪当今的领导干部关切前苏联的历史命运,更有助开阔官员对于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洞察力。

  “读书的收获也有‘小我’和‘大我’之分,大多数人读出‘小我’、心有戚戚,而官员读者更应是‘大’和‘小’兼容并包,从‘大’处着眼,才能真正陶冶心灵。”王为松说。

  王亚非认为,即使是在飞机误点的间歇,一样能读完一本书。“读着读着,就心灵滋养,知识增长;就能读出境界、涵养”,切不可“书到用时胡乱找”。

  一些新闻出版界人士在上海书展上提出,官员阅读也要向“假、大、空”说不,提升“官德”不妨从读一本好书开始。(完)(编辑:李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