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建言保护黑土地
我省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建言
只种不养伤伤伤 抢救黑土急急急
黑龙江日报记者郭铭华 那可
“黑土地是极为珍稀的农业资源,而我省黑土坡耕地因水土流失土层变薄,大部分土壤有机质下降,平均含量仅为3.62%。”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首日,“黑土地保护”问题再次聚焦了我省全国政协委员关注的目光。“东北黑土区分布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且各地都面临着土壤质量下降的共性问题。”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主席杜宇新为第一提案人,与多位委员联名向大会提交了《关于保护好黑土地的建议》的提案,建言保护黑土地,除地方党委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外,国家还应从战略层面给予东北黑土区整体性关注和支持。
数据说话
黑土地“很受伤”
黑土地到底有多受伤?我省全国政协常委何小平用一组数据给出了回答:“我省的黑土耕地面积占东北黑土区耕地面积的50.4%,近年来土壤主要养分呈现‘一增两降’,每公顷有效磷含量增加13.0毫克/千克,全氮含量降低0.28克/千克,速效钾含量下降20.1毫克/千克。”他不无担忧地解释说,目前全省82%的耕地缺锌、70%耕地缺硼,同时耕层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总量减少,活性也大大下降。
委员把脉
自然人为多因素诱发
程幼东委员说,水土流失问题突出。我省水力、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1%。受历史存续和现实条件制约,全省仍有18%的国土面积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
陶夏新委员说,用养普遍失衡。农户普遍存在既得利益思想,重用地轻养地,重化肥轻农肥,重产出轻投入。
李文志委员说,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等环节多有掣肘。小流域治理等工程措施,深松整地等农艺措施,有机肥规模化生产等生物措施虽有成功经验,但集成不够,推广不力。
周春玲委员说,黑土质量监测和预警还缺乏数据支持。尚未开展能覆盖全省的定点连续数据测量。
辨“症”施治
四项建议恳请国家支持
黑土耕层对粮食产量也有较大影响,平均耕层每减少1厘米,玉米减产78.2千克/公顷,大豆减产15.4千克/公顷。我省全国政协委员认为,黑土质量持续下降,乃至流失殆尽,势必影响东北地区作为“中国商品粮战略后备基地”的战略地位,直接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也将使农业发展不可持续。为此,他们提出,黑土地质量问题亟需国家层面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建议一: 将黑土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作为一项重大生态工程,上升成为与我国目前“六大生态工程”并列的重大生态工程。
明确工程目标及阶段任务安排,突出防护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农业种植措施等内容的规划设计和政策安排。构建黑土保护补偿机制,建立黑土耕地补偿资金和土壤保护基金,将黑土耕地保护纳入财政转移支付。在工程项目政策安排中应充分体现专门针对“黑土地保护”的深松整地、免耕机械购置、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有机肥生产等补贴政策,使粮补与地补并行,在政策上充分体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建议二: 及早制定《东北黑土资源保护条例》。
对黑土资源保护的范围、标准、规制、责任、奖罚等做出明确规定。尤其突出强调在东北黑土退化严重的区域,坡耕地必须采取水土保持的措施耕种等规定。
建议三: 规划打造“东北黑土区”国家级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
加快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优先选择东北黑土区耕地土壤与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试点,突出对优质黑土资源生产出的有机农产品类别划定与支持,尤其在有机品牌授予、基地建设、科技扶持、保护激励等方面给予支持,扩大“东北黑土区”农产品绿色有机生态的品牌效应,引领市场优质优价。
建议四: 组建东北黑土区保护利用工程中心。
集中科研力量,专门负责东北黑土质量保护和开发利用。开展黑土区地表水土流失过程、侵蚀机制与调控等重大基础研究,研发退化黑土生态修复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建立黑土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产品开发模式与示范。对黑土定期开展监测和调查,适时提出保护建议。同时,支持东北黑土区当地政府积极开展黑土农业资源、环境监测与承载力预警系统网络化监测研究。
(黑龙江日报北京3日电)
编辑:孙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