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卫生计生委开展艾滋病日宣传活动
2015年12月1日是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仍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英文主题Getting to zero),副标题为“合力抗艾,共担责任,共享未来”。意在号召各级政府、部门及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都要勇于承担防治责任,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各尽其力,各负其责,同心携手,加强合作,共同防治艾滋病,为实现健康中国梦努力奋斗。
11月30日,省卫生计生委在哈尔滨市组织了多场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在哈站候车厅,7家疾控中心和4家医院的百余名疾控、医务人员组成了宣传方队,向过往旅客发放防艾宣传手册、免费安全套等,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展位前咨询艾滋病知识的旅客络绎不绝。
同时在哈尔滨理工大学,举行了黑龙江省学校艾滋病防治宣传月暨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网络知识竞赛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省卫生计生委、省教育厅、哈理工大学相关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其中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邢济春通报了2015年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省教育厅副厅长李云增就如何开展全省校园艾滋病防控工作进行了相关安排,启动仪式最后,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共同发出了黑龙江省预防校园艾滋病倡议书。
当天上午,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邵玉滨还来到哈医大四院感染科看望了在这里正在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们,并向他们送出了花篮,鼓励他们好好养病。同时邵玉滨慰问了该院奋斗在抗艾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感谢他们无私奉献、辛勤付出,并希望他们继续为艾滋病患者服好务。
一、疫情情况
我省于1993年发现第1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至2015年10月底,全省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已达 5838例(另有819 例已死亡)。今年1-10月全省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1414例,与去年同期(1177例)相比增长20.14%;死亡126例。
我省艾滋病疫情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人群整体低流行但特殊人群感染率不断上升,统计显示我省全人群感染率为0.01%,属于低流行地区,但男男性行为人群HIV 抗体阳性检出率呈逐年快速升高的态势,已由2006年的1.0%上升到2015年7.19%。
(二)感染途径已由疫情初期的经血液传播为主,转变为经性传播为主,异性性传播所占比例连年稳定在25%左右,而男男同性性传播所占比例稳定在70%左右。
(三)病例分布地区差异显著,部分地区达到高流行水平,全省132个县区中,128个有存活病例;哈尔滨市存活病例3027例,占全省艾滋病疫情报告的51.85%,其中道外区、南岗区存活感染者和病人数均超过700例,已达到艾滋病流行一类县区标准;哈尔滨市的道里区、香坊区存活感染者和病人数均超过400例,已达到艾滋病流行二类县区标准。
(四)15-24岁青年/学生人群中发现病例不断增加,2015年前10个月共发现359例,占全部病例的25.39%,感染途径以男男性接触感染为主,占89.42%。
(五)艾滋病流行因素仍广泛存在。
二、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继续加大针对大众的宣传教育力度。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同时,各地不断探索对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开发利用,结合各类宣传日,与多部门联合,不断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充分鼓励和动员受到艾滋病影响人群参与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反对社会歧视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将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和政策纳入各级党校的培训内容;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疫情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我省卫生行政部门积极行动,联合教育部门进一步完善了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在全省高校学生中开展了网络知识大赛,在哈尔滨、佳木斯等地高校中开展了大学生防艾模式的探索。这些活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调查显示我省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连续几年维持在90%以上。
(二)积极促进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最大限度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时为其提供干预、治疗和关怀服务,我省已在13个市(地)、132个县(区)全面开展了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VCT)工作。针对疫情最为严重的男男性行为人群,协调动员社会组织深入浴池、公园/公厕、酒吧等活动场所开展干预和动员检测活动;探索通过同性恋门户网站、QQ、微信等方式开展了干预和动员检测工作。2015年1-10月,全省413个自愿咨询检测室累计提供咨询检测服务98294人次,在这些人群中发现了艾滋病感染者621人。
(三)预防母婴传播工作有序进行。全省各地开展了针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和妇幼保健工作结合起来,依托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在开展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同时,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抗体筛查和母婴阻断服务。2015年1-10月,我省已有19余万名孕产妇接受了艾滋病咨询和检测,对于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时采取了母婴阻断措施,孕产妇和婴儿均使用了抗病毒药物阻断。
(四)积极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开展了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关怀和救助工作。全省各地市均成立了艾滋病临床治疗专家组;截至2015年10月31日,全省13个地(市)的95个县(区)开展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累计3596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接受了抗病毒治疗(其中包括6名儿童),2015年1-10月新增抗病毒治疗1079人。通过科学、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工作,我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病死率下降明显,2010年艾滋病病死率为8.56%,至2014年艾滋病病死率已降为5.65%。各地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和社会团体及志愿者组织一起,通过开展入户宣传、举办讲座、制作知识材料、组织感染者及病人开展帮扶自助等活动,为感染者及病人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提高生存质量、改善生存环境。
(五)加强疫情监测和实验室建设,为防治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全省已建立60个国家级艾滋病综合监测点,2015年对吸毒、暗娼、男男同性恋者、性病门诊就诊者、长卡司机、孕产妇、青年学生和流动人群8类人群共23601人进行血清和行为学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我省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抗体感染率上升较快,今年该人群HIV阳性检出率为7.95%,2010-2014年该人群HI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3.64%、4.1%、5.45%、7.59%;另外,性病就诊者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0.48%,暗娼人群未检出,吸毒人群检出为0.11%;男男性行为人群、暗娼人群、吸毒人群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88.1%、93.6% 和75.9%;男男性行为人群、性病就诊者、暗娼人群、吸毒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了95.6% 、92.2%、96.4%和94.7%。全省已批准建立了651个HIV抗体筛查实验室/检测点、1个筛查中心实验室、14个确证实验室,10个确证实验室能够开展CD4+T淋巴细胞检测工作,为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截止到10月31日,HIV抗体筛查检测1605679人次,筛查阳性2027人次;确证检测2332人次,确证阳性1622人次。
(六)开展感染艾滋病高危人群的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遏制艾滋病通过高危人群进一步蔓延。在相关部门、社会组织、社会团体、性病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艾滋病防治志愿者的共同参与下,针对男男性行为人群、暗娼人群、吸毒人群、性病就诊者人群强化落实艾滋病/性病知识政策宣传、建立行为风险意识、推广使用安全套、动员艾滋病/梅毒检测、引导性病正确求医行为,以及提供生殖健康服务等综合干预措施。2015年1-10月,全省累计干预男男性行为人群98518人次、检测16430人次、14837人,发现HIV阳性453人;累计干预暗娼人群176378人次、检测37685人次、32334人,发现HIV阳性1人;累计干预吸毒人群8113人次、检测2907人次,发现HIV阳性1人;累计干预性病就诊者人群17019人次,检测15191人次,发现HIV阳性41人。针对四类人群共发放宣传材料343130份、安全套1043637只,性病服务包15688个。
(七)积极动员组织社会组织参与全国艾滋病基金项目工作。为发挥社会组织优势,扩大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随访管理和关怀救助工作覆盖面,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今年国家财政部、民政部和卫生计生委在全国设立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我省各地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根据当地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实际需求,积极动员优秀的社会组织申请基金项目。在项目申报、实施方案的上报过程中,多次组织有关疾病控制、社会组织等有关人员和专家,开展了关于基金项目网络管理信息平台、项目申请书撰写与评审、项目实施方案制定的会议及培训,保障了项目工作所涉及领域及时、科学、有效的开展。2015年我省累计38个项目获得国家基金办的评审通过,资助金额263万元,覆盖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3830人、男男性行为人群17650人、暗娼人群5830人、吸毒人群1400人。
(八)抓好新一轮防治示范区建设,探索创新模式,稳定疫情进展。2014年9月我省第三轮示范区工作启动以来,哈尔滨市(含五个区)作为城市示范区,在男同人群疫情监测、高校艾防模式探索、地区艾防政策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哈尔滨市传染病院-香坊区疾控中心-康同社区三方分工协作的、重点针对MSM的艾滋病防治“一站式”服务模式,全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高危人群干预检测工作已成为常态,高校艾防工作日益深入;齐齐哈尔市(含七个区)是我省另一个城市示范区,该市以性病门诊为依托的高危人群干预工作模式已初见成效。另外,东宁县、绥芬河市作为国家级示范区,海林市、宁安县、萝北县、萝北县、抚远县、嫩江县、集贤县、肇东市作为省级示范区,分别针对当地疫情与工作状况,加大了工作力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动员全社会力量,搞好部门协调,不断完善艾滋病防治体系建设。艾滋病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各种危险因素广泛存在、发现疫情不断增加、工作任务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找准工作重点、破解防治难题、维持疫情低发态势,需要我们进行科学的思考、合理的布局和通力的合作。为此,要继续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提高政策倡导力度,逐步将艾滋病防治工作落实到相关部门考核体系内;要建立健全多部门协作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例会制度,完善多部门艾防工作协调机制;卫生部门要加强与公安、宣传、劳动、教育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以促成电视、广播、报纸成为低成本的艾滋病防治阵地,并进一步深化暗娼和流动人群干预等项工作;教育部门要加强与卫生部门的合作力度,逐步实现校园艾滋病宣教工作的常规化与可持续化。
(二)逐步扩大干预覆盖面,提高高危人群干预效果。针对各类高危人群干预力度不高、防控效果不明显的状况,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一是促进各地充分利用新老媒体,进行艾滋病知识、安全性行为知识、VCT服务、诊疗服务宣传,提高全社会、包括高危人群在内的安全性行为意识;二是针对娱乐场所内高危人群,要进一步深化与公安部门特别是基层干警的协调,进而保证娱乐场所业主参与干预工作的可行性,动员并鼓励业主对可能提供性服务的人员和场所内的顾客进行防病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要充分利用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开展同伴教育,扩大干预覆盖面;三是针对到性病门诊就诊的高危人群,要通过取得政策支持、强化诊室内外宣传、强化医务人员动员HIV检测能力和加强督导管理等策略,进一步扩大对人群的干预和HIV检测覆盖面;四是针对男男性行为人群,要进一步促进各地依托男同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小组,充分利用中国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项目和国家转移支付地方项目,在男同人群中深入开展艾滋病快速检测咨询工作和利用QQ、微信等媒体开展的针对性网络干预工作,要不断扩大干预覆盖面、增强干预效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