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国土资源厅加强矿政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22.04.2015  16:54

  省国土资源厅厅长高志杰(中)在多宝山铜矿调研。

  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徐飞鹏(左一))在四山林场矿区考察。

  黑龙江日报4月22日讯 矿产资源被誉为“工业发展的粮食和血液”,是维持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物质保障。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省国土资源厅领导班子站在保障全省发展大局的高度,带领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省委确定的实施“五大规划”,推进十大重点产业建设发展战略,凝心聚力谋发展,不断加强矿政管理,加快地质勘查步伐,积极寻求找矿突破;通过市场化配置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

   矿业权改革市场化配置

  我省地域辽阔,矿藏丰富,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35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84种(含亚矿种),尤其是能源矿产和部分重要金属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省委、省政府着眼龙江矿产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把矿业经济作为全省重大发展战略。省委书记王宪魁、省长陆昊多次指示,要全力打造多元投资平台,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尽快把龙江的矿产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

  省国土资源厅党组高度重视,高志杰厅长、徐飞鹏书记连续组织召开会议,学习贯彻省领导关于推进全省矿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认真分析当前矿业产业发展形势,提出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要坚定不移地实施“进一步转变工作管理方式、培育壮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市场主体、引导和带动全省矿业产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在工作布局调整上,由重视矿产勘查向矿产勘查开发并举并重转变;在矿产资源配置上,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在发展方式上,由注重矿产资源产业链延伸向注重由矿业发展引导区域经济结构调整转变。按照这一发展思路,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组织开展了矿业权清理行动,并将其确定为全省矿产资源管理工作“一号工程”,全面拉开全省矿权改革的序幕。

  为尽快解决矿产资源管理问题,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促进矿业产业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省国土资源厅决定在实施“一号工程”基础上,全面推进全省矿业权改革工作:一是积极转变矿业权管理方式,理顺管理职能,规范管理秩序,完善管理措施;二是强化市场在矿产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全省矿业权交易市场,通过招拍挂方式处置国有出资探矿权,吸纳社会资金发展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

  在转变矿业权管理方式上分三步走:一是抓规范,取消了矿业权年检制度和地质勘查资质抽查制度;用矿审批要件精简近40%;将矿业权登记、储量登记等事项审批时限由40个工作日压缩至28个工作日;把建设项目压覆非重要矿产资源和不压覆矿产资源审批管理权限下放到市(地)国土资源部门;对矿产资源补偿费减免审核权限作出了相应调整,有效提高了矿业权行政审批效率。二是抓制度,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意见》、《关于规范矿业权协议出让的意见》、《关于严格探矿权申请在先出让的意见》、《关于优化矿产资源配置促进矿产品精深加工的意见》,为全省矿业权市场化配置提供了有力遵循,并加强了矿业权管理方面的政策、措施和落实制度。三是抓服务,改进工作作风,深入调研了解矿业权人的用矿困难和发展意愿,主动跟踪服务。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矿地联合会审制度、地质资料公开查询制度,一条龙管矿,省、市(地)、县(市)三级国土资源部门联动,市(地)局长主动当好地方政府矿产资源招商的联络员,为地方政府、地勘单位、矿山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在推进矿业权市场化配置方面积极搭建三个平台:一是政策平台。通过多次到国土资源部开发司、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沟通、协调,组织全省国土系统联合办公,“一站式”服务,在信息采集、矿权复核、价值评估、成果认定、规划调整、矿权评估、权属协调等方面实现七大突破,为探矿权公开出让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融资平台。通过召开全省矿产资源招商引资大会,以及省政府搭建的对俄远东区域、香港特别行政区、广东省、北京市等经贸洽谈活动平台,与国内外180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代表进行了现场对接。三是信息平台。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国内主流媒体规范披露矿业权出让相关信息,累计发布90版次公告,接待66家公司及来人来电咨询逾200人次。

  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使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效果凸显,树立了市场的信心,点燃了企业的热情。2013年,省国土资源厅一次性拿出52个矿权和4个区块推向市场,形成了多轮竞价、争相购买的态势,出让27宗,出让金29300万元,超出底价6313万元。2014年,省级分两批推出114宗探矿权招拍挂出让,超额完成计划14%。第一批公告50个项目,先后5次组织公开竞价,其中34宗探矿权成功出让,成交价7497.89万元,超出底价2802.47万元;第二批公告64个项目,现已成功出让14宗矿权,成交价格22563.1万元,超出底价20626.81万元。与鸡西市政府联合推出22宗矿权公开出让。与省发改委联合推出12宗矿权,开展矿产资源与产业项目一体化招标。通过市场化改革,由政府唱主角变市场唱主角,不仅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实现了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也有效促进了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

  矿业权市场的激活,带动了矿业经济的发展。2013年,全省33个重点项目开复工26个,完成投资100.03亿元;全省采矿业(含油气)实现工业增加值2450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50.4%,占全省GDP的17%。2014年,依兰第三煤矿、争光岩金矿、大庆油田混凝土构件等11个矿业经济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5.93亿元,中铝力拓罕达气整装勘查完成年度投入3000万元,黑河上马场岩金矿勘查投入9000万元,中铁鹿鸣钼矿建成并投产。为龙煤集团配置3宗矿权,为中海油煤化工、华电热电一体化、中铁石墨深加工、宝泰隆煤化工等项目配置资源,有力支持了重点企业和产业项目建设发展。

   勘查大手笔找矿新突破

  加强地质勘查,寻找后备资源,是保障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虽然我省矿产资源丰富,但由于植被、气候等特殊的自然环境制约,基础地质与矿产勘查工作程度还比较低,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近年来,全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坚持创新思维,统筹谋划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结合国土资源部提出的三年有重大进展,五年有重大突破,八年重塑地质勘查开发格局的“358”目标,制定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多方协调、筹措资金,围绕省内重点成矿带和优势、急缺矿种,从基础地质工作入手,积极开展1:5万矿产调查、1:5万航空物探测量工作,针对找矿线索和重点靶区加大重点矿产勘查投入,先后发现岔路口钼矿、三道湾子岩金矿、云山石墨矿等70余处矿床,为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然而,根据全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资料,我省在大、小兴安岭两个成矿带还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需要进一步勘查验证。2013年,我省加大地质勘查工作力度,当年投资60535万元,部署地质找矿项目101个,当年就有5个项目实现找矿突破,新发现矿体95条,新增资源量金7.919吨,铅7.1405万吨,锌10.493万吨,铁312.5万吨,煤11.1853亿吨,石墨4515.27万吨。2014年,根据工作需要,我省积极筹措,建立省级地勘基金,明确了省地质勘查基金定位,优先支持国家确定的重点矿种、重点成矿带和本省经济建设所需矿种的地质找矿工作,投入1.27亿元,实施项目14个;吸引社会勘查资金7亿元,实施项目587个。制定了2015至2017年全省基础地质调查、异常查证、重点矿产勘查专项方案,计划投资27.60亿元,安排1:5万矿调项目69个、煤调项目7个,异常查证项目62个,深度勘查项目82个,全面推进全省找矿突破。2015年,是我省实施地质勘查三年专项方案的开局之年,省国土资源厅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的决策部署,增强找矿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项目安排上重点向市场急需和我省优势矿种倾斜。计划投资15亿元,部署1:5万矿调37个项目;部署煤炭资源调查4个项目,异常查证项目32个,深度勘查项目52个。支持省地质矿产局、有色地勘局利用自有资金分别选择一个整装勘查区,进行整区域重点突破。尽快制定国有地勘单位地质找矿奖励办法,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地勘单位积极性。通过三至四年时间,使全省基础地质调查覆盖率由目前的13.7%提升到45%以上,重点成矿区带由目前的23.7%提升到80%以上,力争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力争达到矿业大省应有水平,为实现找矿突破第二阶段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矿山复绿 ” “ 大美龙江

  党的十八大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作出了重大部署。省委、省政府也提出“建设大美龙江”的战略要求,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发展的需要。

  省国土资源厅在做好地质勘查开发工作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切实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从源头上强化管理,通过增强地质环境管理刚性,保证地质环境保护效果。把地质环境约束融入矿业权管理全过程,使地质环境治理开始于批矿之前,伴随于开矿之中,显效于闭矿之后,实现“作为”前移:一是通过强化规划计划“两划”管控,实现战略思想上的作为前移;二是通过开展大范围多角度基础性地质环境工作,实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作为前移;三是通过完善制度机制,实现在国土资源管理大环境中的作为前移;四是通过创新工作,实现具体地质环境管理事项上的作为前移。

  围绕“大美龙江”建设大局,省国土资源厅积极推进基础地质环境管理工程建设,推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和常态化。2013年,我省开展了“三区两线”矿山地质环境摸底调查工作,对1397处矿山进行了调查,建立了监管档案,掌握了区内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明确了矿山治理责任主体,落实了目标任务,以“矿山复绿”行动为牵引,完成投资5.88亿元,实施地灾防治和矿山环境治理项目70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取得了新进展。2014年,我省组织召开了国家级矿山治理项目工作研讨会、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研讨会和重点基础地质环境项目研讨会,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推进项目规范运行。在新一轮实地核查基础上,完成我省“矿山复绿”行动实施方案修编报备工作,指导全省“三区两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开展。利用省政府网上政务中心开通运行,进一步规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审批,提高了管理效能。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下发了《关于委托市(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返还相关验收工作的通知》,简化了工作程序,增强了矿业权人依法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自觉性。组织召开了地质环境保护新立项目工作推进会,部署了新立项目实施设计编制工作,规范项目实施管理。督导项目所在地迎接国家对双鸭山市岭东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的核查检查工作,获得了国家2014年度资金支持。指导七台河资源枯竭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工程实施设计编制,奠定了项目规范运行的基础。全年投资4.52亿元,安排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遗迹保护项目43个。

  近年来,我省注重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强化地质公园能力建设。目前,我省已建成世界地质公园2处,国家地质公园6处,省级地质公园24处,地质公园建设及管理能力稳步提高,有效促进了全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