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进展顺利

09.12.2014  11:09

  2012年,虎林市绿色有机水稻科技园区被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后,虎林市通过采取政策引领、项目扶持、资金支持等多项措施,加快推进绿色有机水稻科技园区建设。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项目批复后,虎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召开了专题推进会议,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由科技局、农业局、经济合局、财政局、水务局、国土局、发改局、工信局、农业开发办和各相关乡镇为成员的绿色有机水稻科技园区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与相关乡镇的工作责任,将建设任务目标纳入全年考核内容,分解到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实施专项推进考核,周安排、月调度,保证序时进度,形成层级包抓、联动互促的高效推进机制,凝聚推进绿色有机水稻科技园区建设的工作合力。
  二是高点定位,突出特色。通过借鉴北京、长春、大庆、建三江等地及周边农场先进经验,并聘请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专家现场指导,按照省内领先、地区一流的标准,科学编制了《虎林市绿色有机水稻科技园区建设规划》,总投资5亿元,利用5年时间,建成集水稻智能浸种催芽、工厂育苗、高产栽培、机械耕作、绿色食品加工、稻壳综合利用和仓储运输于一身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总占地面积123.9万亩,分为现代农业示范区、绿色食品工业基地和水稻智能化催芽育秧基地三个层次。主要以农田基本建设、农业设施建设和土地规模经营夯实园区基础;以科技试验示范、农田精细化管理提高科技含量;以绿化美化、景观建设、宣传展示提高园区档次;以农产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高标准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展示区、引领农民增收的建设定位。
  三是高标准建设,打造精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鸡虎高速、方虎、虎饶、虎八等四条主要公路沿线,围绕“绿”字建基地、树典型、建标杆,打造精品园区。截止2014年,累计新建和维护提升2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面积6万亩,示范区面积20.73万亩。其中重点提升3个农业园区、一般提升4个农业园区、新建21个土地规模经营示范片。示范园区内部已基本实现土地块大连片,水、电、渠配套。良种覆盖率达100%、标准化率达98%。2013年,虎头镇半站村、珍宝岛乡永和村两个水田示范园区被省农委列入省级示范园区。建设绿色食品工业基地。以打造成全省东南部重要的工业基地为战略目标,在虎林镇和宝东镇建成了2处(A区、B区)绿色食品工业基地,总面积200亩,园区内电力、给水、排水、道路、供暖、通信等设施完善,实现“六通一平”。已入驻中粮米业、绿都集团、娃哈哈、福娃食品、绿都蜂业、珍宝岛药业等37家企业,已相继开发出方便米饭、胚胎米、精制大米、米糠油、米蛋白、稻壳发电等系列产品。截止2014年,园区固定资产总额达17亿元,工业总产值301523万元,出口创汇额600万美元,实现年度净利润3.5亿元,利税1.6亿元。建设水稻智能化催芽育秧基地。以水稻智能化催芽室建设和水稻育秧大棚小区项目为依托,建成了集水稻浸种、催芽、育秧为一体的水稻智能化催芽育秧基地。截止2014年,累计新建水稻智能化催芽室21处,全市催芽室总数达到31处,水稻智能化育秧面积达到理论上全覆盖;新建设标准化水稻育苗大棚小区122处,育秧大棚5173栋,全市大棚小区总数达到74处,带动全市水稻催芽育秧工作向集约化、现代化发展,促进全市粮食生产再登新台阶。
  四是多元筹资,保证投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累计将千亿斤产能工程、国家高标准良田、粮食高产创建、水稻育秧大棚小区和水稻智能催芽基地等20多个项目的3.2亿元打包投入园区建设;保证本级支出。先后从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中投资9000万元,主要用于园区内的科技组装、技术培训、标牌、精细化管理、地租补贴等;组织农民自筹。鼓励农民通过用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园区建设,共流转土地20万亩。
  五是强化培训,提升保障。依托“院市共建”、“科普之冬”和“农业四下乡”活动,聘请省农科院专家,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共举办市、乡、村三级培训班25次,进村入户200余次,合作社培训20次,电视广播讲座20次,田间博览5次,科普大集3次,推广新品种21个、新技术10个,发放宣传单和技术手册4万多份,培训农民达3.8万人次。同时开展了农业科技承包活动,大力实施“五十百千”工程,在全市建立了5个科技示范园区、10个科技示范片、100名科技人员科技承包1000个示范户,通过提供科技服务,推广先进技术,力争示范园区粮食单产达到农业部高产创建标准。
  六是强化宣传,引领发展。发挥新闻宣传部门的作用,广泛宣传建设绿色有机水稻科技园区的重要意义,大力营造有利于绿色有机水稻科技园区建设的舆论氛围,切实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参与意识、创建热情,为推进绿色水稻科技园区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