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蓝领”技能人才教育亮点频出 “十二五”期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2.5万人
我省“蓝领”技能人才教育亮点频出“十二五”期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2.5万人
技工院校办学目的是为我省经济发展培养优秀“蓝领”技能人才。按照构建现代技工教育体系目标要求,围绕培育“工匠精神”,我省加大技工院校改革创新力度,全面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全程模拟生产过程展开,做到“教室即车间,学习即生产”。创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丰硕成果,近日,记者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目前,我省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左右,2015年数据显示毕业生约有61.5%在省内就业。“十二五”期间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22.5万人。
100余所技工院校与省内外2000多家企业开展合作
校企合作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校企合作问题不解决,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就难以构建。“按照构建现代技工教育体系目标要求,我省加大了技工院校改革创新力度。”省人社厅技工教育处副处长崔岩欣喜地告诉记者,目前全省已有100余所技工院校与哈尔滨工业投资集团、大庆油田、哈药集团、吉利集团等省内外2000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双方通过共定课程体系、共建师资队伍、共同招生招工等方式,初步形成了联合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共赢、服务发展的工作格局。并在实践中,着眼于做好“三篇大文章”,引导技工院校调整专业设置。围绕改造升级“老字号”,引导技工院校更新装备制造、能源、石化等传统专业课程体系;围绕深度开发“原字号”,引导技工院校增设绿色食品加工、林下种植养殖、石墨工业等专业;围绕培育壮大“新字号”,引导技工院校增设高铁乘务、3D打印、冰雪旅游、健康养老等专业。
据了解,我省着眼于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堂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引导技工院校深化改革。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先后设立技师学院13所、高级技工学校10所,使我省技工院校由单一技校格局发展形成以技师学院为龙头、高级技校为骨干、示范带动全省技工院校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全面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全程模拟生产过程展开,做到“教室即车间,学习即生产”,使培养的技能人才“定位准、上手快”。同时积极打造“专业品牌”、“精品课堂”,已建成药物制剂、焊接加工、酒店服务等“十大名牌专业”。
据崔岩介绍,目前,我省技工院校与企业(含一企多校)开展校企合作,采取的模式主要有实习基地模式、订单培养模式、冠名班模式、校办企业模式、引企入校模式。逐渐形成了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共同招生、招工,共建师资队伍,共建生产性的实训基地,共定课程体系,共建校园企业文化,共同促进学生稳定就业的格局。其中,一些院校的大胆创新可圈可点,值得借鉴,如黑龙江技师学院形成了“来料加工、订单培养、一系一企、引企入校”四种校企合作途径;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主要采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共建实训基地、合作经营实训基地形式。
在校企合作中始终存在学校主动,企业被动,一头冷一头热的问题。对此,黑龙江技师学院在校企合作中进行了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一系一企,解决了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黑龙江技师学院院长王臣对记者说,一系一企是在学院各系(部门)内部成立与本系(部门)相关专业的企业,如学院在焊接技术系成立“宏图汽车维修公司”,这样就把学校和企业两个独立的组织合为一体,生产、教学、实习、实训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了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一系一企可让学校的招生、教学、培养、毕业推荐工作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政府搭建合作平台
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
“院校热企业冷、合作层次低、发展不均衡、动力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校企合作的创新和发展,对此,我省将通过制定和出台鼓励校企合作的政策,激发院校及企业的需求动力,搭建起校企合作的平台,以此来推动院校和企业的进一步合作。”崔岩说,必须要进行制度创新,消除校企合作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多方协调共同参与和支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体系的建立,形成院校—政府—企业的良性互动及校企合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深化校企合作层次上,将按照“三对接”要求,在巩固订单、定向、定岗培养等合作形式基础上,大力扩大委培式、冠名班等校企结合的合作形式,探索引厂入校、送校进厂等校企融合的合作形式。实施“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共同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政府职能部门将建立定期发布技能型人才需求信息和搭建校企合作对接平台,构建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对接的长效机制。支持行业企业、技工院校、社会组织按照“平等自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骨干带动”的原则,采取联合、兼并、股份制、纵向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组建行业性、区域性技工教育集团。(作者:林乐君 姜斌)
(责任编辑: 所双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