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美国“民兵”为何与政府对峙
新华网北京1月4日电一批民兵组织成员从2日晚开始占据美国西北部一处野生动物保护区内一座建筑物,声称将与联邦政府当局持久对峙。
事发马卢尔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位于俄勒冈州西南部偏远乡村,隶属美国内政部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新年假期内处于关闭状态,没有人值守、没有游人到访。
冰天雪地,平房石墙,这些民兵2日晚篝火取暖,3日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入口设置路障。
这一事件因何而起?这些民兵组织成员究竟有何诉求?新华国际客户端为您详解。
【近因】
多个民兵团体的成员一周前抵达保护区附近城镇伯恩斯,号称要为当地牧场主父子德怀特·哈蒙德和史蒂文·哈蒙德“鸣不平”,试图策动当地居民加入与联邦政府对峙的行列。
哈蒙德父子现年73岁和46岁,2001年在临近自家牧场的联邦政府地块上“烧荒”,火势失控蔓延将近53公顷土地。他们2012年由法庭定罪,确认是为掩盖盗猎而纵火,分别服刑3个月和1年。
新华国际客户端了解到,在美国,纵火属于“重罪”,与凶杀等罪行同一类。
2015年10月,一名联邦法院法官认定刑期过短,下令这对父子再次入狱,服满5年、即联邦法律规定的与纵火相关最短刑期。德怀特2日告诉媒体记者,他4日会按照法官指令去监狱“报到”。
为同一罪行,出狱后再入狱,虽然当事人德怀特已经“认账”,但该事件触发了不少局外人的争议和不满。
【先例】
哈蒙德父子的经历博得一些当地居民同情,同时吸引一些民兵团体“聚会”。
民兵团体成员中最激进人物是安蒙·邦迪,其父名为克利文·邦迪,家住内华达州邦克维尔。与哈德蒙父子的案例有相似之处,邦迪一家同样因“占了联邦政府地块的便宜”而面临法律制裁。
克利文身为牧场主,在内华达州联邦政府地块放养牛群,却10多年不交放牧费,欠费上百万美元,多次遭联邦政府土地管理局诉讼。
2014年4月初,土地管理局人员与私人承包商雇员联手,骑马、坐直升机,在联邦政府地块上围捕将近400头牛,其中将近90%属于克利文。
克利文“不认账”,不认可联邦法律规定,因而纠结一伙当地武装人员,伙同一批外来民兵,配备攻击型步枪、部署狙击手,与联邦政府执法人员对峙,威胁与执法人员“交火”。
将近一个星期后,为避免冲突和伤亡,联邦政府机构放弃围捕、撤走执法人员、向牧场主发还牛群,继而与克利文达成某种“协议”。双方继续走司法程序,直到现在没有结案的任何迹象。
克利文一时颇为风光,赢得美国一些右翼政坛人物支持,以及一些“茶党”保守派人士赞许。
【惹事】
内华达州事件发生后,克利文放胆说话,包括宣示种族主义言论,如“黑鬼”做奴隶、摘棉花总比接受政府补贴强,瞬间激发舆论反弹、吓走所有右翼人物。
这以后,克利文略显“低调”,不再出现在公众场合。
然而在目前占据马卢尔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的事件中,克利文的儿子安蒙高调“出马”,成了主使。2日进占保护区以前,安蒙与其他民兵加入当地居民行列,约300人在伯恩斯示威,呼吁不要再对哈蒙德父子实施监禁。
这些民兵,多数不像去年在内华达州那样公开配枪,但多人把腰间手枪暴露在夹克衫外,有意挑衅当地执法人员,希望诱发对方反应。示威结束,多数民兵离去,大约6辆车驰往保护区。
安蒙日前接受媒体采访,基本不再提及哈蒙德父子,而是说他会在那里坚持“几年”,逼迫当局撤销这处野生动物保护区,把7.29万公顷土地交给当地人。
【生厌】
美国如今所谓的民兵,自比是独立战争期间抗争英国统治者的民间武装,其中一些极端人士着力扩张自身权利,无视政府公权力。
2014年4月内华达州事件,其他牧场主在公用地块上放牧依法交费,邦迪一家不仅违法抵制,而且公然对峙。一名内华达州联邦议员斥责参与对峙的民兵为“国内恐怖分子”,甚至因此收到死亡威胁。
这些民兵多数是欧洲裔人士,多数居住在乡间。他们“乖巧”之处,是鲜与地方政府作对,常与联邦政府为敌。
与安蒙一起占据保护区的还有他两个兄弟。他们吹嘘有150号人,而一对送餐商户业主发现,其实只有15人。他们宣称带有武器,占据保护区建筑物不算“造反”,遭到威胁时才会“自卫”。
他们2日在伯恩斯参加示威时,遭到一些当地居民公开抵制,理由是“不要民兵、不要暴力”。
同时,哈蒙德父子也通过律师致信当地执法官,澄清他们与安蒙毫无关联,“无论安蒙·邦迪个人、还是他的团体或组织内的任何人,都不能为哈蒙德父子代言。”
【怪象】
伯恩斯所属哈尼县的执法官艾伦·施罗德2日晚发表声明,称多个执法机构已经介入,正在寻求解决方案,希望公众不要接近事发区域。
一些分析人士判断,包括美国联邦调查局在内,当局正在酝酿对策,但与内华达事件一样,最佳方式依然是“冷却”,回避对峙以至交火风险,尤其俄勒冈州现阶段气候阴冷难耐,民兵们的日子不会好过。
只是,至少一名新闻评论员在电视节目中发问,众多新闻受众在网络留言,设想另外一种可能:如果不是欧洲裔民兵,而是少数族裔成员,譬如非洲裔或者阿拉伯裔,拥枪占据政府建筑,无论涉及地方或联邦,执法部门会怎么处置?
这是怪象,没有人解读,或许无需解读,即使在反恐年代。(记者徐勇,编辑马晓燕,新华国际客户端独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