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巨禄委员:研究制定国家粮食安全指标管控体系

11.03.2016  15:09

  黑龙江日报记者 彭溢 郭铭华

  “我国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指标管控体系,是在计划经济和温饱型社会形态下逐步形成的,局限很多,突出表现在要素构成不全、关联度不高、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在管理上部门分割,政出多门,缺乏统一性和可控性。”为此,我省全国政协委员王巨禄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建议,创新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粮食安全指标管控体系势在必行。

  王巨禄提出,首先需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进行结构性改革和发力,实现产能、口粮、饲料、仓储、工业用粮、进出口贸易量等基本要素的合理配置,共建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构架,让公益性和商品性有机融合在国家粮食安全指标管控体系的整体框架中。其次,要从历史与现状情况的统计分析到未来发展趋势的研判,动态预测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点,确定产能、口粮、饲料、仓储、工业用粮和进出口贸易量等量化指标;重视研究人口、耕地、价格、科技、灾害、发展方式转变、贸易量等要素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正负影响,适时调整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目标要求,创建一个有系统、可把控的国家粮食生产指标体系。三是明确政府、市场、农户、企业的各自定位和相互关系,落实相关责任主体,将国家的粮食生产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管理方式由多头分管向集中统一综合型转变,调控方式由单一被动的行政干预型向系统主动的市场与行政双控预警型转变。

  “依法对粮食及其制品进行检测,是新形势下构建国家粮食安全指标管控体系的需要。”王巨禄认为,通过管控体系严格检测程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重金属、农药残留物和其它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及对生态的破坏,还能够倒逼从田间地头到餐桌消费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树立起安全意识,促进传统农业更好更快地向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农业转变。同时,他还建议,从法律的最高层面保护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把耕地保护纳入立法议程,坚决守护好18亿亩耕地红线;对重点粮食生产功能区的财政资金应有特殊的支持;从多方面积极营造生产绿色、优质粮食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此外,王巨禄提出,建议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全国800个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如果把这些地方当成一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点工程,实行比普惠政策更加优惠的特殊政策,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基本上保证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黑龙江日报北京10日电)

编辑: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