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应重科学精神培养

05.11.2014  17:33

  ■蒋夫尔

  随着研究性学习活动在不少普通高中学校推广,研究性学习课程也在各地普通高中普及。然而,随着研究性学习不断发展,其也被一些人认为更多的是流于形式。记者日前在一所中学采访时,遇到高二学生搞研究性学习活动,发现一些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用了很多“巧”办法,而很少用到“笨”办法。记者认为,这种现象与研究性学习本质相去甚远,值得认真思考。记者呼吁,研究性学习要多用“笨”办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仅是为了研究而研究。

  记者遇到的这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其中一个研究性题目是“如何让一个鸡蛋从六层楼的楼顶坠下而不破”,一看这个题目,就具有很强的挑战性。这组学生采用的办法是实验,即用泡沫等包装包住鸡蛋,从六楼扔下,经过十多次实验,直到包装足够厚,以至于从六楼扔下鸡蛋不会被摔烂。看了这份实验报告,整个过程基本都是文字描述,数据很少。得出的结论里仅有一个包装的厚度数据,这个数据是试验多次后测量出来的。这种研究性性学习活动,看似用了“巧”的办法,也让学生参与了、动手了,应该还算不错。

  然而,记者在另外一所中学采访时,遇到了“如何让一个鸡蛋从六层楼的楼顶坠下而不破”同样的研究性课题。然而,记者在翻阅这个研究性课题报告时,发现密密麻麻写满了公式、推理计算还有论证数据等,足足有12页之多。采访学生时,记者了解到,拿到这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时,这些学生便根据自己所学物理知识、空间知识、数学知识,进行计算推演,历时两个星期,最终才得出了一个鸡蛋需要什么样的包装厚度才能从六楼坠下不破的结论。

  同样是研究性学习,记者注意到,这所学校学生采用的方法与前面那所学校相比,要“笨”很多。用如此多的数据和公式来推算,与直接实验相比,既耗时间,又枯燥乏味,是笨办法,与前面那所学校的学生的“巧”办法比,显得不够“聪明”。

  然而,负责指导的老师却对记者说,他十分欣赏这些采用“笨”办法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生。这些办法看似很“笨”,但是严谨、科学,符合研究性学习的规律。指导老师的一番话让记者颇受启发。的确,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不仅是实践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科学研究,首要的就是要严谨,要一丝不苟,不能走捷径。因此,一些看似很“笨”的办法,对科学研究来说,却意义重大。一些看似“巧”的办法,对科学研究来说,意义不大,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没有什么好处。笔者认为,作为学校,在推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应多鼓励学生用已学的知识,用“笨”办法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对中学生来说,重要的不是研究出什么成果,而是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精神,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以及科学研究道德等,这些都是“巧”办法所无法实现的。“笨”办法,看似笨拙,但遵循的却是科学规律。

  近年来,在科研领域,学术造假、学术腐败、伪科研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科学精神的缺乏。当然,这些违背科学精神的现象,都应该受到抨击和从严治理。对中学生来说,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科学精神,严谨的科研态度,以及良好的科研道德等,是很好的平台,也是很好的契机。为此,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指导老师应遵循科学研究规律,要求学生用严谨的态度,以及用“笨”办法来做研究,开展活动,一切从科学精神出发,注重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过程,而不是结果,让研究性学习不流于形式,不成为噱头,真正成为研究性学习。

  笔者认为,看似“笨”办法的研究性学习名副其实了,才能真正在培养人才的科学精神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研究性学习课程,应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作者为本报新疆记者站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