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轻情义重”应成为“新常态”

09.09.2014  19:44

  据新华社上海9月9日电题:“礼轻情义重”应成为“新常态

  新华社记者杨金志

  中秋节刚过,教师节又要来。往年的这个时候,说实话,不少人很烦恼:中秋节来了,要不要给“有关单位”“有关领导”送礼?送多少、送什么合适?教师节来了,要不要给老师送点“意思”?怎么送不会让孩子们感受到铜臭气,不会伤害到“幼小的心灵”?……

  八项规定之下,这类困扰基本迎刃而解。风清气正过节,回归节日本源,正成为社会大众的共识。

  送礼,本来应该是长辈小辈、亲朋好友之间的私密活动,讲究的是“随喜”,关键不在于礼品的物质价值,而在于双方的情谊和良好祝愿。公职人员上下级之间,学生、家长和老师之间的“重礼”,违背了“”的基本范畴,而变成了赤裸裸的“”的交易。

  出于回避起见,公职人员之间即使是情谊深重,也应杜绝送礼收礼,这才是对对方的体谅和尊重,更是对职业伦理的恪守。学生给老师送礼物,也应大力提倡简单、朴素,坚决杜绝财物往来,一张手工制作的贺卡、一段稚嫩的感恩文字,胜过金山银山。

  人们乐于看到,“礼轻情义重”成为社会“新常态”。对于“”的重新定义,不仅关涉到精神文明建设,也关系到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提升社会诚信。公职人员和为人师表者,应当率先身体力行。(完)(编辑:李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