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诚信助力优化发展环境

01.11.2016  12:33

  讲求诚信、践行诺言,信用文化是一种社会氛围。提升全社会信用意识水平,打造“诚信哈尔滨”文化品牌,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助力。

  在哈市道外区泰山小学,有一家特殊的银行,它不但能存钱物、取钱物,还能存取诚信、“消费”诚信。有了这家诚信银行,泰山小学的1200名学生越来越懂得言必信、行必果的重要,争当“诚信富翁”成了这所小学的新时尚。如今在哈市,“践行价值观,诚信在冰城”、“十大诚信承诺”、创建“文明诚信”示范店等一系列诚信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在社会各行业纷纷开展,诚实守信之风如一股清流融入整座城市,“诚信哈尔滨”已融入城市精神,成为促进哈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催化剂。

  A 诚信建设“创城”测评满分通过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

  哈市在推进信用建设过程中,不仅通过制度规范完善整个信用体系,更用柔性的倡导和培育将信用理念浸润在每位市民的思想中,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升治理能力提供了有效手段。

  在推进“诚信哈尔滨”建设中,市文明办、市直机关工委、市诚信办等部门共同主办了“双十双百”评选活动,通过在全市范围内评选10个诚信示范群体、10个诚信示范品牌、100个诚信示范单位(企业)和100个诚信示范个人,让市民感受到诚信的力量;针对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全市开展了以“恪守诚信理念、制售安全食品、保障民生健康”为主题的全市“百家食品企业共铸诚信联盟”倡议活动,44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开展了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试点工作,完达山、森永、太子、龙丹等5户乳制品企业通过了全国首批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培训国家信用管理师22人;在哈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诚信建设测评指标共3大项11小项,考核标准高、任务重。承担任务的29个市直部门合力攻坚,在全国测评中满分通过。国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有关专家认为,“哈尔滨诚信建设”既突出了制度设计和绩效考核,推动了诚信建设步入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又体现了惩黑扬善原则,既整治了不诚信、失信行为,又传播了诚信正能量”……

  诚信的约束不仅来自外界,更来自社会和公民的道德力量。为让市民更多地了解“诚信哈尔滨”建设,哈市以道德讲堂为载体,重点开展社会诚信教育宣传活动,将“诚实守信”作为道德讲堂的重要主题之一,通过邀请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作报告等形式,讲述身边诚信故事,在机关干部、社区居民、学生、企业经营者等诸多层面,大力倡导信守承诺的理念和精神,使其成为引领社会诚信建设的正能量,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信用环境。

  B 全面开展17种行业信用评价

  科学“用信”,拉动“用信”,推动信用产品在哈市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同样会激发社会潜在的信用市场需求。

  为积极推进行业信用建设,哈市在市直部门开展行业信用评价。目前,市市场监管局、国税局、地税局、建委、人社局、旅游委、卫生计生委、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环保局、住房局等12个部门开展了17种行业信用评价,对各类主体分别评为A、B、C、D或红、黄、蓝、绿牌等级,实施分类监管,引导信用需求,进一步培育、扩大了信用市场。

  与此同时,哈市还在全省率先出台《哈尔滨市征信机构备案暂行办法》,目前在哈备案登记征信机构增至21户,扶持征信机构先后完成省、市各类企业信用评级1200余户,组织完成了全市中小企业信用评级100户,评出信用A级以上企业65户;市诚信办、市财政局联合发文,对哈市家具行业及协议类政府采购的招投标,率先开始使用企业信用报告,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予以扶持;市工信委开展了“双百”优秀信用工作企业评选活动,对荣获优秀称号的工业企业由市企业信用融资担保服务中心授信500万至1000万元。

  “政府部门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点领域带头使用信用产品和服务,是扩大市场信用需求的重要举措”,哈市信用协会会长路长魁认为,哈市应尽快出台社会信用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使用信用产品、信用信息、信用评价认证、信用报告等纳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领域、各环节。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同等条件下,对诚实守信者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绿色通道”和重点支持等激励政策,促进市场资源向信用状况良好企业配置。同时,也应鼓励企业在融资市场、商品交易等领域,积极使用信用产品,然后逐步扩大到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扩大信用交易的覆盖面。

  C 积分制管理拉动全社会“用信

  就哈市信用体系建设情况,今年以来,市政协组织开展多次调研、走访、座谈,委员们和专家、学者共同为哈市信用法规完善、信用环境提升、信用服务市场发展等诸多涉及哈市信用建设推进的热点问题,协商、把脉、建言。

  “应用政府公信力引领信用文化建设,提升全社会信用意识水平”,委员们建议,要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社区居民、青少年、农民等重点人群中开展诚实守信教育。如为中小企业和社会组织开设信用管理培训课程,增加企业经营者信用意识和常识;在学校开设信用课程,建立青少年守信激励机制的应用;进行全覆盖的信用身份证登记,建立信用档案,把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个人作为信用主体,以积分制记录信用行为,动态化管理,即时记录、评价、归档、查询,信用积分与社会认同度、优惠度成正比,全社会实行“用信”,使信用行为真正影响信用价值。同时,还应把信用文化建设纳入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列入市委、市政府对部门考核的范围。对各部门的信用意识、信用宣传、信用研究、信息报送、信用环境营造、信用文化建设、信用监管责任落实、自身信用评价等级等项量化分值进行考核,带动全社会形成重视信用、尊重信用的文化氛围。

  市民盟盟员姜再学建议,哈市目前在市诚信办备案的征信机构共20家,其中绝大多数机构的业务范围为信用评级。有关部门应严把准入关,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资格和条件制定严格、明确的规则。建立从业人员的资格考试和培训制度,提高其专业素质。同时,还应完善相应的退出机制,如果信用评级机构在获得相关资格后,由于人员变动、内部结构不完善等原因,没有满足相关的监管要求,监管机构有权以适当的形式,限制评级机构的经营活动,以推动信用服务业发展。同时,应发挥政府部门导向作用,鼓励使用信用产品和服务,在日常监管和公共服务过程中逐步扩大信用产品的使用范围。支持具有执业资质和道德水准的信用服务机构发展征信调查、信用评级、信用担保等综合业务。研究开发和创新信用产品,促进哈尔滨市信用服务产业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