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福喜“过期肉”丑闻令食品安全关注升温
近日食品配送企业上海福喜公司爆出的“过期肉”丑闻引来国内舆论口诛笔伐,也在国外泛起涟漪。这起卷入不少洋快餐品牌的事件还在发酵,如何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成为关注焦点。
德国黑森州政府相关部门表示,得知中国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的“过期肉”事件后感到不安,将继续采取措施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加大食品安全管控力度。黑森州政府环境、气候、农业和消费者保护部新闻官洛什考伊告诉新华社记者,类似事件在欧盟以及德国都曾发生过。一个让人憎恨的事实就是,国际性的大公司往往处于这类丑闻的中心。
洛什考伊还说,黑森州政府目前正在确认当地是否存在福喜子公司。如果确认存在,黑森州政府会向该公司提出关切的问题并要求得到满意答复。一旦有可疑情况出现,将考虑启动全面调查。
据介绍,黑森州的食品卫生和安全由州政府下属的26个机构负责,这些机构每年进行的相关检查近6万次,黑森州实验室每年检测的食品、化妆品样品数量达到3万份,食品检测涉及整个产业链。一旦发现有违规情况,企业将面临高达10万欧元罚款,情况特别严重的可能还会面临长达5年的监禁。
洛什考伊表示,食品行业需求巨大,难免有些商家受利益驱使会铤而走险,有时甚至会有犯罪行为,监管部门难以完全堵住食品安全漏洞。
近年来,德国市场上涉及食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从“二恶英毒饲料”到“有毒豆芽菜”再到“二恶英鸡蛋”等。德国监管机构在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时,一方面采取措施完善监管机制,另一方面也加大处罚力度。
新华社记者还分别联系了福喜欧洲公司和福喜奥地利分公司。对于上海福喜的丑闻,这两家公司均表示与此无关。
奥地利健康和食品安全局工作人员德罗特向记者介绍,该国卫生部每年都要制定食品、饲料和肉类等企业监管计划和抽检计划。各州负责执行卫生部指定的年度监管计划。
据悉,监管计划以不同风险程度为基础,对94个生产类别、179个加工程序以及175种危险进行评定。风险程度越高,检查的密度和力度越大。对于肉类加工厂和肉类配送企业,奥地利还制定独立的监管计划。监管频率根据企业规模和类型确定。
在菲律宾马尼拉,听闻福喜事件后,从事餐饮业近30年的四川楼负责人维克多·李告诉新华社记者,他对此感到非常担忧。“衣食住行是生活之本,做餐饮业最要紧的是守住道德底线。我们要求员工只有愿意给自己孩子吃的菜品才端上餐桌给客人吃。”
他认为,公司内部控制和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必须双管齐下,才能确保食品安全。
据记者了解,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菲政府去年出台新规,除不定期对餐馆进行突击检查和不同地区交叉检查外,应请社会人士去餐馆试吃并提出建议。突击检查过后,相关部门将勒令卫生条件不合格餐馆整改,并在限期内再次突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