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专业招博士没必要大惊小怪

25.08.2015  11:13

  据《法制晚报》报道,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中国科幻界发生了几件大事:《星际穿越》在国内走红;被誉为中国目前最好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开拍电影;《三体》小说入围美国星云奖……在众多大事当中,北京师范大学要招国内首个科幻方向博士的消息特别吸引人眼球,这意味着科幻研究的高度再一次得到了提升。(8月24日《贵州商报》)

  科幻文学作为文学大厦里的一个分支,在欧美等国家发展已有久远历史,但在我国,却属于一个比较崭新的领域,存在亟须弥补的空白。能开设科幻专业并招到首个博士生,应该说是一件可值得庆贺的大事。

  一则,科幻专业国内还没有先例,属于偏冷偏乖的专业,能招到感兴趣又有足够文学理论功底和研究天赋的人,殊为不易;二则,科幻创作需要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依靠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弄笔的创作实践者,更需要理论研究者的梳理、指向。“科幻”博士研究生的角色任务,就是研究解构这一文学繁荣背后的现象,从而更好地为创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引导;三则,学术研究细分化和个性化,已是这个社会发展之必然,正如有人专门研究武侠小说,有人为一部《红楼梦》写出皇皇巨著一样,我们能够理解并乐于接受,那么,这个心态,同样也应适用于科幻小说理论研究的人才培养上。

  当然,高校开设科幻专业,也应有就业等实际因素考量,因为,在“中国30万名编剧中,能写科幻剧本的不到1%,而各种文化创意产业也都需要这方面的人才”。这不应该看作仅仅是简单呈现事实,其中不仅有对当前高校专业设置乱象的含蓄指摘,同时也是新的产业与经济模式对高校专业分类与需求改变的积极回应。

  不过,倘若硬要找担心,也不是没有。譬如,因为市场资源稀缺,不会由此引发高校出于招生利益考量的爆发式跟风?这需相关主管部门对高校专业教育的目标设定、课程设计、师资配备等方面拿出标准把好关。 □晴川

编辑: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