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真经”助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

22.01.2015  11:42

  2011年,我省各级妇联组织与农业、科技等部门,联合创建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截至目前,我省共建立各级示范基地2000余个,很多基地经营范围不仅仅是单纯的种植、养殖,而是加工、流通等多个经营项目并进,立体式发展。各级示范基地共覆盖全省女性农民约5.5万人,带动辐射妇女近百万人,年增收约12亿元,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了现代农业建设。

  经营规模逐渐扩大  科技水平日益提高

  16日,记者来到五常市五常镇的天野绿色食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人们正在往集装箱大卡车上搬速冻玉米,卡车司机赵成告诉记者,他是专门往返五常和南京的,每个月都得跑四五趟。“像他这样的物流大车还有六七条线,几乎每天都得拉走一车。”合作社理事长刘雪凤骄傲地说。

  刘雪凤告诉记者,合作社引进了国内先进的蒸煮和速冻数控设备,玉米经过140℃的高温蒸煮,再迅速冷冻,产品的各项指标和性能均达到出口标准。玉米生产的全过程采用HACCP标准控制,做到了全程可追溯。“我们年加工速冻玉米1000万穗,你随便拿一穗玉米,我就能告诉你它是长在哪棵秆上的。”刘雪凤的速冻玉米不仅走进了国内大中城市的超市,还远销朝鲜、俄罗斯等国家。在刘雪凤的带领下,300余户合作社农民种植粘玉米,面积达187顷,实现农民增收500余万元,年吸纳安置劳动力300余人。

  刘雪凤的农业示范基地是我省众多巾帼农业示范基地的杰出代表,这些农业示范基地普遍能够推广运用先进、成熟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设施。据省妇联发展部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省妇联协调省农科院组建农村妇女科技顾问团,编印技术资料,为农村妇女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培训,深入田间地头、逐村逐户宣传高产模式,使农村妇女学习掌握优质高产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并了解现代大型农业装备。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让巾帼农业示范基地规划布局日益合理,形成了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种植类面积普遍在100亩以上,养殖类大型牲畜年出栏300头以上,肉禽年出栏5000羽以上,农副产品加工类年产值3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程度进一步提高。

  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一月的龙江大地在冰雪覆盖下休养生息,而肇东市益康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里却充满了欢声笑语,几个妇女正修剪着刚采摘下来的滑子蘑。合作社社员施桂荣说:“村上人多地少,全家人种玉米一年收益也就一两万元钱。现在种植食用菌成本低,不受季节影响,也不耽误种地,每年能多收入十多万元,比种玉米挣钱多了。”合作社2013年成立,带动村上20余名妇女加入。合作社建立了现代化食用菌生产加工线,淡季回收农户卖不出去的食用菌,进行半加工,包装不同档次的食用菌产品。合作社还注册了“寿光”品牌,销售渠道顺畅,产品供不应求,现代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为了提高社员培植食用菌的技术水平,合作社理事长姜冬梅多次请食用菌专家、有实践经验和有多年种植技术的人员,分批培训和现场指导。现在,姜冬梅的合作社聘用管理人员2人,专业技术人员3人,有发菌棚室面积350平方米,年纯利润1000多万元。基地统一资金管理、统一购进原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菌种供应、统一生产设备、统一栽培生产、分户精细管理、统一品牌销售,最终达到基地规模化,产品标准化,基地逐渐和市场接轨,成为了集食用菌科研、生产、示范、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适合农村发展较高标准的工厂化食用菌专业基地。

  据介绍,像姜冬梅带领的农业基地,每年还承担着面向广大农村妇女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经营管理、绿色证书等培训的任务。每个基地每年培训50余名农村妇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向省和国家推荐5名以上巾帼科技辅导员,每年带动200名以上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在推动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中,基地积极拓展生态保护、休闲农业、文化传承等新型功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明显,在当地有一定的代表性、示范性,更好地发挥了对广大农村妇女的辐射带动作用。

  创新合作经营模式  服务功能逐步完善

  北安市赵光镇利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建于2009年,由种粮大户曹凤艳等人发起设立,社员人数由2009年的13人增加到现在的1200人,拥有固定资产360余万元。近年来,利民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分散养殖、集中经营、科技兴农”为宗旨,重点在肉鸡、蛋鸡生产育种、科学、优化繁殖上下功夫,走出了“合作社连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之路。

  延寿县张艳华创办的乾翔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坚持以销定产,与省内外知名医药企业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几年来,中药材订单生产面积发展到10800亩,发展了10多个种类、20多个品种,年产值达1600多万元,带动全县2000多名农村妇女种植中药材,户均增收5000多元,成为延寿县的龙头企业。

  据省妇联主席刘睦终介绍,巾帼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积极探索“妇联+协会+基地、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合作经营模式,引导农村女能人、女大户创建、发展、壮大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广大妇女走产业化、专业化、组织化道路,架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桥梁。同时,基地普遍配备了电脑、网络等,为农村妇女提供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增强了服务功能,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和产供销一体的产业链。创建示范基地以后,各合作社、公司进一步健全管理机构,明晰明确职责,完备规章制度,科学规范了检查、监督机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做好服务工作,帮助妇女带头人把基地建成了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培育妇女科技示范典型、帮助农村妇女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有效载体。”刘睦终说。记者  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