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校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十大上重要讲话
哈工大全媒体(综合/文)5月28日,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我校师生通过收听收看新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展开热烈讨论。
校党委书记熊四皓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如何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提供了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哈工大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源于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源于党和国家的事业需要,源于一代代哈工大人的超前布局和接续奋斗。哈工大要一如既往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致哈工大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为指引,坚持“四个面向”,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进一步强化同国家战略目标、战略任务的对接,加强基础前沿探索和关键技术突破,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内部治理等四项重点领域改革,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培养更多杰出人才,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北京参加两院院士大会的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周玉,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他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哈工大走好新百年卓越之路提供了重要指引。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迫切需求,学校将始终坚持“四个面向”,清醒把握分析航天国防领域竞争态势,充分发挥理工强校、航天名校的传统优势,自觉肩负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开展原创性研究,不断推动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持续产出,努力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着力打造一批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打造更多国之重器,争做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前锋”“尖兵”“硬汉”。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哈工大人将不断提高当好党中央参谋助手和高校国家队的角色站位,心怀“国之大者”,全方位参与科技强国“十四五”规划论证,努力筑牢航天国防根基,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更多“哈工大方案”。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所说:“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永坦院士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讲话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关键核心技术就是国之重器,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而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责任和最强大的动力。这也是我和我的团队始终坚守的信念。未来,我们也一定继续铭记国家重托,肩负时代使命,勇往直前,努力奋斗,不断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不忘初心搞到底,在建设海洋强国的道路上迈出更大的步伐。
任南琪院士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给科研人员做“减法”对科研工作十分重要。参加完两院院士大会后的他心潮澎湃,他说,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科研人员的尊重和关心,也能使他们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中去,并更有动力和信心去为我国科技事业奋斗。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科技工作者必将勇担重任、勇攀高峰、服务国家、造福人民,在美丽中国目标的引领下,进一步发挥环境专业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愿景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0年磨一剑”的谭久彬院士,带领超精密仪器技术创新团队攻坚克难,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谭久彬院士说,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总书记从战略高度强调“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这一论述既是对我国几十年科技攻关成功经验的总结提炼,也是对我国未来整体科研核心理念与根本方法的指引。在未来的科研攻关中,团队将深入学习和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继续坚持“最紧迫问题”导向,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聚焦高端超精密制造装备、高端生物医疗仪器、重大科学仪器技术攻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更多哈工大仪器力量。
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哈工大人在逐梦航天的道路上从未缺席,凭借过硬的技术和默默地坚守,持续助力航天强国建设。
作为曾参与“嫦娥五号”月表采样机械臂研制任务的团队成员,材料学院张学习教授在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将“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作为重大基础研究中的首个成果提出时,感到十分激动和振奋。他表示,当前,深空探测已成为各国科技竞争的制高点,能否研发出轻质、高强、多功能、高可靠性材料已逐渐成为各国国力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之一。下一步,团队将在耿林教授的带领下,瞄准探月工程四期、火星和小行星采样返回等航天领域对更高性能新材料的需求,持续突破高模量、高强韧铝基复合材料设计、制备、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为解决铝基复合材料在国家重大工程极端应用场景下的可靠性服役,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的“卡脖子”问题,进而为实现航天强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嫦娥五姑娘”完成月面“挖土打包”任务中,化工与化学学院刘丽教授参与了取芯软袋型号产品的研制任务。她说,未来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希望,在科技攻关中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勇于攻克航天化工新材料等“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机电学院院长高海波教授主持参研的“祝融号”火星车移动系统,助力火星车移动,成为本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工程亮点之一。他说,哈工大人要发扬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点开展航天、国防领域关键技术研究,推动航天、国防领域的技术跨越式发展,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等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
威海校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宋晓国教授十余年的科研工作,一直围绕航空航天领域对先进材料和异种材料连接的需求开展。听到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北斗导航系统、“长征五号”、中国空间站和核心舱的成功发射以及歼-20战机正式服役,宋晓国深感骄傲和自豪。他表示,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2035年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扎实深入基础研究,着力解决实际问题,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弄通‘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在先进制造、空天科技、深海深地等前沿领域形成新突破,努力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演化趋势以及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重点任务,也是我校教师瞩目的焦点之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阐释下,我校教师对科技自立自强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使我备受鼓舞。”建筑学院院长孙澄教授说,建筑学院正在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引领,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打造“大人居科学+大设计平台”,在碳中和、智慧城市与建筑、冰雪建筑等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下一步,学院将按照“四个面向”的要求,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认真学习、反复研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备受振奋的同时更加充满信心。”能源学院副院长高建民教授说,总书记对于科技创新规律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多次强调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此次重要讲话中提出在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瞄准前沿领域,前瞻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作为能源动力领域科技工作者,我们将紧盯国家“双碳”目标发力,在学校统一组织下,最大限度集聚多学科创新资源,实现跨学科交叉合作创新。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立自强搞科研。在国家两机专项、先进核能、大规模储能、深空探测能源保障等方向,努力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应用,强化同国家战略目标、战略任务的对接,为哈工大走好新百年卓越之路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成立于1987年的哈工大航天学院,是我国第一个以培养高级航天专门人才和从事航天高技术研究为主的学院。成立30余年来,学院为中国航天事业培养和输送了万余名毕业生。“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了我国科技创新所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其中列举了航天领域取得的重大标志性成果,让全体航天人深受鼓舞、备受激励。”航天学院副院长郭继峰教授说,航天学院将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引领,努力争做自主创新排头兵,坚持着眼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立足航天、服务国防,打造航天国防战略命运共同体,形成未来航天国防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整体优势,为打造更多新的国之重器贡献力量。
深圳校区-奇安信数据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川意教授说,作为网信科研工作者,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要求,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瞄准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前沿关键技术研发,始终坚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只争朝夕、不辱使命,努力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与应用,为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哈工大力量。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
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朱嘉琦教授对此深有感触。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出台了一系列基础研究支持计划,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一批青年才俊快速成长。朱嘉琦认为,科研人员是实现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的核心,要进一步推动人才评价“破四唯”和“立新标”落地生根,不论资历、不设门槛,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新评价体系;推动建立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上的保障机制,将科研人员从不必要的种种活动中解放出来;更要引导科研人员从事原创性、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工作,鼓励科研人员沉下心来、潜心向学、埋头苦干。
环境学院邢德峰教授就是“一批快速成长的青年才俊”之一。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邢德峰备受鼓舞。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能够做到不论资历、不设门槛,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鼓励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极大地提升了我对科技创新的信心和决心。”他表示,要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牢记“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托,积极投身自主创新的主战场,树立大志向、甘坐冷板凳,瞄准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潜心钻研、孜孜求索、精诚协作,勇攀科技新高峰,建功立业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为我们今后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卫星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李化义研究员说,作为高校科技工作者,要紧跟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与主力研究院所密切配合,发挥学校基础研究深厚和多学科交叉优势,为国家重大任务实施作出贡献。同时,作为高校教师,我将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将科学研究的前沿信息引入课堂,指导学生在研究选题中紧抓关键问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事业发展培养更多杰出人才。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在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在朋友圈刷屏了。”机电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顾轩通过媒体报道第一时间学习了讲话全文。“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动员令,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使我深受鼓舞。”顾轩说,这是一个属于科技创新的时代,作为哈工大学子,我将在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的指引下,利用好学校搭建的科技创新平台,面向国家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勇闯创新“无人区”,勇做国家科技进步的青年突击队员。
前不久,建筑学院博士生骆肇阳荣获哈工大春晖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并上台领奖。“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我充分感受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国与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的决心。”骆肇阳所在的建筑数字化设计与技术研究所和青年科学家工作室,在孙澄教授的带领下,始终将创新与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在国内首次将数字技术、计算性设计与绿色建筑性能设计相结合,开辟出一条全新的建筑科学研究发展道路。“在这种科技创新氛围的熏陶下,我在今后科研之路上将继续坚持创新精神,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与嘱托,努力交出新百年建筑学子的新答卷。”骆肇阳说。
航天学院博士生奚瑞辰从本科起就加入了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见证了团队研制的一颗颗卫星上天和一个个最美瞬间,也一步步成长为中国航天事业重要的后备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鼓舞着一批又一批有志于航天事业的学生加入团队,也鼓舞着我们继续协作攻关、攀登科学高峰。”奚瑞辰说,在研发新卫星的同时,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也在不断孵化新的关键技术,支持我们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
前不久荣获校“五四奖章”的电信学院博士生李东博,是学子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代表,目前担任工大航卓科技公司CEO。“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只有以国家迫切需求和攻克关键问题为驱动的科技创新,才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李东博说,未来我将和团队瞄准卫星通信领域实际应用需求和关键问题,实现从0到1的突破,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科技成果。
由空间结构研究中心沈世钊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首创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主动反射面结构方案,是哈工大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土木学院2016级博士生刘秀明是团队的青年学生代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他感受到身上承担的责任,并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这句话印象深刻。“在今后的科研学习中,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动员令,努力传承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继续拓展大跨空间结构理论体系,抢占先机,未来在极地和外太空建造属于中国人的建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刘秀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