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地盘大”的物种抗灾能力也脆弱

13.08.2015  17:12

  据新华网伦敦8月11日电(记者张家伟)通常人们会认为,如果一个物种的分布范围较广,那么在面临环境变化时就会有更多的生存优势。但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说,对地球历史上的生物大灭绝事件进行的分析显示,栖息地域广大的物种在大灾难面前同样脆弱。

  科学界一般认为地球历史上曾出现过五次全球性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可能的原因包括火山喷发引起的剧烈气候变化、地外星体撞击地球等。许多学者认为,地域分布较广的物种在这种大灾难中存活下来的几率要比那些稀有物种高。

  但英国利兹大学和巴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并不认同这一看法。他们对生活在三叠纪和侏罗纪的陆上脊椎动物化石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在约2亿年前三叠纪向侏罗纪过渡时期,曾经发生了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地球上约80%的物种因此消失,其中包括那些曾经占有很大地域、分布有优势的物种,比如多种与鳄鱼相近的爬行动物就灭绝了。

  据介绍,这类爬行动物曾经在地球上很常见,但到了三叠纪末期就基本因为大灭绝事件而消失殆尽。相比而言,当时还算稀有动物的恐龙却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在接下来的1.5亿年里统治陆地。而在此后的一场大灭绝事件中,已成为主流物种的恐龙又遭遇了类似的命运,最终让位给其他物种。

  研究人员说,一个物种地域分布广泛,在平时可能会形成不小的优势,有助抵御一些相对较小的环境变化,但是在大灾难时这并不会给物种提供太多生存保障。

  参与研究的亚历克斯·邓希尔说,这项研究成果揭示了目前人类活动引起的生物多样性危机可能导致的后果。科学界有观点认为,人类活动正导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事件,这将影响所有生物而不仅是通常认为的稀有物种。

  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