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率先行动”撬动科技体制改革
据新华网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吴晶晶)中科院近日启动实施《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对所属的100多个研究机构进行大刀阔斧的全面改革。这是继1998年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之后,“科技国家队”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的又一次“率先行动”,涉及面之广、调整力度之大、影响之深远,备受各方关注。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表示,近年来,中科院通过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和“创新2020”,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但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比如,集中力量发挥多学科优势开展重大创新活动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人才竞争流动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问题凸显出现行科技体制机制和创新生态系统与科技快速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根本性矛盾,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率先行动”计划提出5个方面25项重大改革发展举措:一是以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为突破口,明确定位,创新体制,构建适应国家发展要求、有利于重大成果产出的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二是以调整优化科研布局为着力点,进一步把重点科研力量集中到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三是深化人才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人才高地;四是探索智库建设新体制,建设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五是深入实施开放兴院战略,全面扩大开放合作,提升科技服务和支撑能力。
研究所的分类改革是中科院此次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根据计划,中科院将对现有科研机构进行较大力度的系统调整和精简优化,按照创新研究院、卓越创新中心、大科学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4种类型,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
“我们以研究所分类改革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就是要从根本上突破体制机制壁垒,打破各种院内院外的围墙,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白春礼说。
依据四类科研机构的不同定位,中科院将从组织模式、资源配置方式、人才人事制度、评价制度等方面对其实行分类指导、分类支持。比如创新研究院以满足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为主要价值导向,实行政产学研共同参与的理事会治理结构,以国家任务和市场为主配置资源,以应用部门和市场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卓越创新中心以学术水平为主要价值导向,实行行政系统与学术委员会相结合的治理结构,以择优稳定支持为主配置资源,以国际同行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等。
每一次改革都意味着利益的重新分配,中科院此次改革同样面临诸多挑战。据了解,研究所分类改革将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试点先行、标杆引领的原则,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先做好试点工作。比如创新研究院近期将选择微小卫星、信息工程、空间科学、海洋信息技术、药物等5个代表性的领域方向开展改革试点;卓越创新中心将对已启动的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等首批中心进行调整和完善等。(完)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