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稳定春耕化肥价格 释放企业优质产能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当前正值春耕备肥的关键时期,而今年冬天化肥价格淡季逆势上涨,有些品种3个月来涨幅超过20%,引发广泛关注。针对此形势,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1月15日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地方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等采取措施抓紧全力保障化肥生产、加强运输和信贷支持,做好淡季储备调控、强化市场监测预警等工作。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生产资料局局长李殿平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目前,化肥价格已经趋稳。“1月29日,我国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批发价格指数和复合肥零售价格指数与上周相比,分别上涨0.24%、0.01%、0.65%、1.10%,总体较为平稳。”
多重因素导致化肥价格上涨过快
据了解,从2017年9月份到现在,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等化肥品种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有些品种涨幅已经超过20%。专家表示,这是由多重原因导致的,去年9月份以来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
去年9月份到11月初,化肥价格处于持续上涨阶段。全国各地尿素价格普遍上涨150~300元吨,磷酸二铵价格上涨100~300元吨,氯化钾价格上涨150~200元吨,复合肥价格上涨200~300元吨。此外,农药和农膜价格也呈上涨态势。
李殿平分析,该轮农资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生产成本推动。11月上旬,无烟煤到厂价为1190元吨,同比上涨46.91%。去年9月到11月,硫磺、合成氨价格上涨650~700元吨,涨幅分别达79%、30%。此外,还受运费增长、增值税征收等因素影响。二是肥料生产供给有所减少。受环保巡查等多重因素影响,化肥企业开工率有所下降,例如尿素企业2017年1~9月平均开工率为59.25%,同比降低5.9%;去年四季度以来,煤炭、天然气供应趋紧,导致部分企业减产;连年亏损导致化肥企业转产或退出。三是国际市场带动。去年9月初到11月初,国际尿素价格上涨55美元吨,磷酸二铵价格上涨40美元吨,磷酸一铵价格上涨50美元吨。
进入2017年12月,我国在“2+26”个城市全面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大力推进“煤改气”工程,入冬以来,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日益突出,“气荒”导致西南省份气头化肥(用天然气做原料的化肥)生产企业大范围停产,氮肥价格因此大幅上涨。“根据生产原料是天然气还是煤炭,尿素生产企业分为气头企业和煤头企业。由于受到限气的影响,我国气头企业大规模停产,气头企业产量占我国尿素产量的近30%。这导致尿素价格迅速触底反弹,从1700元左右的价格反弹至12月底的2000元以上。全国多省市出厂价格短时间内每吨上涨了200~300元以上。”中国氮肥协会秘书长高力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今年元旦之后,受全国范围雨雪天气影响,化肥企业新单成交压力增大,加上为全力保障化肥生产,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煤头企业开工率提升,化肥价格有所回落。1月18日,尿素各地出厂价格同比12月27日,回落50~200元/吨。
稳定价格成为保障春耕化肥供应的重要内容
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12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8年春耕化肥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保障春耕化肥供应和价格稳定进行了全面部署,受到行业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
据李殿平介绍,每年春耕前期,多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保障春耕化肥供应的通知,已成为近些年来的惯例。今年下发的《通知》,与往年相比,主要有3个特点:
一是文件下发时间较早。今年是1月15日下发的《通知》,可谓近10年来最早的一次。回顾过去,2008~2014年,《通知》下发的时间大都在1月17日至2月间,2015~2017年则推迟到了3月初,因此“发文时间早”可谓今年《通知》的第一个特点。这充分说明,国家对2018年春耕化肥供应工作的高度关注和提早谋划部署。
二是特别强调价格稳定。回顾往年下发的《通知》,主题主要是做好化肥供应工作,今年将“价格稳定”放到标题中予以强调,可谓近年来的首次。这说明自2017年9月份以来的化肥价格持续上涨问题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多措并举稳定2018年春耕化肥价格是今年《通知》出台的重要目的之一。
“《通知》在化肥生产、运输等方面均做出了详细部署,明确指出,‘化肥生产是保障供应的基础’,特别强调各天然气和煤炭生产企业要在保障民生用气用煤的前提下,在‘供暖季后期’,而不是‘供暖季结束’,加大力度保障化肥生产用天然气、煤炭供应和价格稳定,说明了国家各部门对保供的高度重视,也鼓舞了企业信心,稳定了市场预期。”高力表示。
三是联合发文单位增加。与去年相比,今年增加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联合发文单位,这是自2010年时隔7年后,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作为联合发文单位出现,“信贷支持”内容也是7年后再次出现在文件中。此前,多家协会商会会员单位反映融资难、贷款难等问题,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局、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和中国东盟农资商会等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行业诉求,政策建议被采纳,国家已经关注到化肥行业利润低、融资难、信贷难等问题,并着手协调解决。
化肥淡储是调节市场的“蓄水池”
《通知》强调“做好淡季储备调控”,并明确指出国家将追加安排550万吨化肥淡储任务。1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财政部经济建设司正式启动了招标工作,并明确550万吨淡储任务分成两批(300万吨和250万吨)进行,在化肥生产供应增加、价格稳中有降时,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财政部经济建设司与中标承储企业签定承储协议。其中,第一批300万吨淡储任务签约后即执行入储任务,第二批250万吨淡储任务签订意向协议。如果第一批淡储任务执行后的市场运行情况总体平稳,再启动第二批淡储任务。
据悉,国家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自2004年建立以来,在缓解化肥常年生产、季节性使用矛盾和保障春耕化肥供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储备量从2004~2005年800万吨,上升至2013~2014年1800万吨,达历史高点。但近年来储量不断缩减,2015~2016年减至1200万吨,2016~2017年大幅减至468万吨,2017~2018年仅为459万吨。
李殿平认为,尽管我国化肥行业产能过剩且已基本市场化,但稳定化肥淡储制度,保障一定的淡储量仍有必要。化肥产品仍有其特殊性,政府还需保留一定的主动调控能力。首先,作为“粮食的粮食”,化肥供应影响粮食安全和农民收益。其次,尽管当前化肥产能过剩,但化肥供求的季节性、区域性和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尤其当前化肥生产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氮肥需从山西、内蒙、新疆向南方地区调运,磷肥需从云贵地区向西北、华北、东北地区运输,钾肥需从青海、新疆向全国长距离运输,在化肥使用高峰期也进一步集中的情况下,一旦化肥使用地储备量不足,用肥旺季很可能出现价格急剧波动问题,影响农民生产。再次,我国化肥淡储制度实施多年,成效显著。在当前基层经销商基本不储肥的现状下,化肥淡储确实发挥了化肥市场的“压舱石”和“蓄水池”作用。
“鉴于以上因素,考虑到今年社会库存量同比降幅较大、流通环节基层经销商储备积极性较差等紧急情况,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高度重视,并就有关工作作出部署。总社农资局、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和中国东盟农资商会积极呼吁尽快启动新的淡储招标计划,确保淡储量保持在1000万吨左右,并优化储备品种和完善对承储企业的考核办法。可以说,代表化肥行业生产流通企业的这一共同呼吁,受到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并采纳了政策建议。相信化肥淡储制度的实施,将成为春耕用肥时期保障化肥价格平稳的有利保障。”李殿平说。
加大生产是保供的基础
2017年我国化肥产量下降较多,2018年春季化肥供应资源量总体偏紧,因此化肥生产企业加大生产是保供的基础。2018年春耕期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预计我国化肥需求量约为3390万吨(折纯,下同),如按2017年生产和进出口的平均水平来预估的话,预计2018年春耕期间化肥供给量为3174万吨,供小于求216万吨。其中氮肥、磷肥供应偏紧,预计春耕缺口为289万吨、71万吨;钾肥供应较为富裕,可满足春耕正常需求。
按上述预测,若产能无法持续释放,预计2018年春耕氮肥及磷肥可能存在供给不足的情况,虽然钾肥供应相对充裕,但也可能受到春节运输高峰等影响。因此,需要尽快释放氮肥、磷肥产能,合理安排化肥运输,保障春耕化肥供给,满足农业化肥需求。
近期以来,除下发《通知》外,国家有关部门还采取了多项举措:如2017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贸司主持召开了化肥生产用煤产需对接会,重点煤炭生产企业、相关行业协会以及全国13家重点化肥生产企业参加了会议。国家化肥淡季商业储备任务的招标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之中。
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2018年1月23日的调查,全国尿素日产量约为11.93万吨,开工率约为48.64%,其中以煤为原料的尿素企业开工率为60.07%,以天然气、焦炉气为原料的尿素企业开工率为17.03%。全国尿素企业开工率和上周相比下降1.38个百分点,同比下降8.49个百分点,其中煤头企业开工率与上周相比下降0.68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53个百分点,气头企业开工率较上周下降3.30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7.66个百分点。“开工率上不去,主要还是受天然气煤炭短缺等原因影响。”高力表示。
受访专家均表示,在国家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不断落实,化肥行业开工率将逐渐回升,化肥生产后期将有所增加,再加上淡储政策的保障,预计2018春耕化肥保障供应是有保障的。
(转载来源:中国供销合作网http://www.chinacoop.gov.cn/HTML/2018/02/11/130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