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发文反驳穆迪 多家机构维持中国信用评级展望

04.03.2016  12:36

  继3月2日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调降至负面后,穆迪3日又将中国38家国有企业及授予评级的子公司、25家金融机构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对此,穆迪给出的理由是政府债务增加导致财政疲软。

  对此,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接连发表文章反驳称,穆迪的这个决定是缺乏事实基础支撑的,与保持稳健的中国财政善严重不符。评级中国信用应多看发展穆迪对中国“负面展望”看走了眼。

   外交部:穆迪对中国经济仍有较强信心

  3月2日,穆迪评级服务公司公布了中国2015年度复评结果,仍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a3水平不变,同时将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据了解,当前的Aa3评级是穆迪评级体系中的第四高评级,也是穆迪自1983年对中国开展评级以来中国享有的最高评级。

  主权信用评级是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的对一国政府作为债务人履行偿债责任的信用意愿与信用能力的评判。

  对于穆迪的负面评级展望,新华社所发文章称,国际上通常使用两个指标来评价一国财政风险:一个是赤字率,即赤字占GDP比重不超过3%;另一个是国债余额占GDP比重不超过60%。当前中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在3%以内,累计国债余额占GDP比重在20%左右,均在公认的国际警戒线内。

  在昨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洪磊表示,这一复评结果表明穆迪公司对中国经济发展仍有较强信心,只是在当前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对中国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问题表示一定的担忧。从当天市场反应看,中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汇率市场运行良好,没有受到影响。

   穆迪称银行体系积累风险

  针对下调金融机构评级展望,穆迪在声明中表示,中国银行体系风险不断累积,主要反映在持续强劲的信贷增长。高且不断增加的杠杆扩大了企业部门受风险冲击的可能性,银行业资产质量的脆弱性也在增加。如果中国的主权评级展望重新上调到稳定,对上述企业的评级展望也将重新上调至稳定。

  一般说来,现代金融市场运行及其监管都高度依赖信用评级工具。穆迪、标准普尔等业界巨头,下调一国主权信用评级及其展望,往往意味着该国金融市场恐慌。当然,评级机构给出的评级结果,也未必精准。评级巨头们的权威性,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也曾备受质疑。

   大公国际维持中国信用评级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穆迪只是看到了表象事实,而没有看到中国经济的实质。目前,评级展望的调整局部反映了中国的变化,如去年中国的经济确实出现下滑,银行盈利能力下滑,政府负债增长等等,这都是表象事实。但是,中国经济的财政很稳健,政府执政能力依然很强,短期经济指标的变化并不能反映趋势性的变化。

  3月2日,信用评级机构大公国际发布报告说,由于中国政府稳步推进结构性改革,经济下行风险可控,且政府具有很强的本外币偿债能力,大公国际将对中国的本外币信用评级维持在AA+和AAA,评级展望为稳定。

  大公国际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各级政府财政赤字虽有上升但增幅可控,偿债来源稳定。在结构性减税和加大财政刺激的双重作用下,大公预计2016年中国各级政府财政赤字率将由2015年的2.0%扩大至3.4%,“十三五”期间各级政府的赤字率平均为3.3%。

  记者梳理发现,惠誉、标准普尔两大国际评级机构最新对于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仍维持稳定。

编辑:金永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