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 时代难以承受之重

20.03.2015  15:01

  记者:闫一菲 夏雪

  引言

  “才走两天,没想到我妈就想不开了……”近日,有媒体报道说,南京两位空巢老人因忍受不了春节长假后子女离开的巨大落差,在失落、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下走上了轻生的道路。这虽然是极端的个案,但毋庸置疑,“空巢”是当今社会一个复杂且难解的问题,老龄化大势所趋,空巢老人无疑是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中受到冲击最大、最容易受伤的一群,“节后轻生”事件折射更多的是现代社会老人空巢之痛。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94亿,其中近半处于空巢状态,在农村,这一数字已近5000万。我国空巢老人比例将日益扩大,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

  福建现多起诈骗案,警方提醒空巢老人警惕“拉家常”;90岁空巢老人做饭时失火,天然气引燃衣服身亡……随着老龄化加深,人口流动迁徙,城乡二元结构下,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可是社保制度并不完善,各种养老服务难以无缝衔接,无法随子女迁徙的老人的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面对物质和精神双重困难的他们正逐渐成为悲情新闻的主角。

  空巢,正成为这个时代难以承受之重。

  过节成过“劫”巢空心更空

  “孩子们一走,把我们老两口的心也带走了。”刚过完年,团聚的欢声笑语还萦绕在耳边,饺子上的热气还没完全散去,家住哈尔滨的赵大爷两口就开始抑郁了,“十五没过,四个孩子带着孙子们就陆续走光了,这突然都走了,把我们老两口闪够呛,还不如不回来呢,反正也习惯老两口了,这反差太大,心里更不舒服了。”

  “之前,成天忙着收拾、做饭,老太婆忙得不得了,可这一闲下来,她反而病倒了,说一想小孙子临走的样儿就难受,心口疼。”赵大爷说,“其实就是心病,不想孩子离开呗,觉得又被抛下了,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他们都有正事忙,还是我们老两口自己缓缓吧。”

  虽然嘴上说着“还不如不回来”的气话,可是老两口又开始翻日历盘算着下次与儿女相聚的日子了。而高兴傅老人却是真心希望“别过年了”,“春节期间,儿子给我找的保姆和厨师都放假了,他又出国回不来,我这过年还不如不过呢,平常去玩的棋牌室都休息不开门,没人照顾不说,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了。”65岁的高兴傅大爷告诉记者,因为没有亲人在身边,他过年期间是最“孤独”的了,“生活上有什么不便,就只能打电话让朋友的孩子过来,大过年的,多麻烦人家啊,现在,过年对于我来说就是过坎儿。”

  不怕死怕意外用窗帘给邻居“传信号”

  “年轻难,不叫难;老来难,难死人。”今年78岁的王敏芝老人对“老来难”深有体会。老人告诉记者,她的两个儿子多年前定居上海。老伴去世后,她自己住在牡丹江某县城的老家里,两个儿子一直提议要把她接到身边享福,她都拒绝了,“他们上班都忙,也没时间陪我,我连个熟悉人都没有,上海话听不懂,憋死了。还有上海夏天那么热,冬天还没暖气。”王敏芝说,岁数大了,高血压、心脏病都找上来了,动不动就得跑医院,在上海去趟医院排队挂号得折腾一天,太麻烦了,而且异地医保还不能报销。

  年龄逐年增大,王敏芝的独居生活愈加艰难,“上个楼梯都费劲,好多事都干不了,东西也不敢多买,太沉不说,一个人也吃不完。”因为腿脚不便,老人早已放弃打门球、跳舞等室外活动,“现在最长干的事就是窝家看电视,好几天都不出门。”她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年前老人患病毒感冒也没告诉两个儿子,每天自己到小区的诊所挂点滴,“他们都当爷爷当姥爷了,工作忙不说还得给孩子带孩子,我这小毛病可别给添麻烦了。”

  “有的时候真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这么大个屋子就我一个人,心里空的不行,有的时候好几天也没个说话的机会,都这么大了,我不怕死,可我真怕哪天过去了,连个知道的人都没有,那太凄凉了。”为此,她和邻居做了个约定,“让对门每天早上帮忙盯着点,我的窗帘如果拉起来了,就没事,如果没拉,就赶紧上来看看。”

  低龄化中年人提早步入“空巢”期

  传统印象中的“空巢老人”是一群白发苍苍盼望子女回家的老年人,可是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迈入社会,20岁左右他们因升学、工作、婚姻等离开家庭,他们背后一批平均45至50岁的中年人就要开始空巢生活了,他们比之传统空巢老人年龄低,步入空巢行列的时间却相对较长。对于这些中年人突然有一天唯一的孩子,成天围着转的孩子因为某些原因离开他们的生活,没有任何适应的时间和缓冲的机会,他们受到的心理冲击也是前所未有的。

  “突然不知道要干啥了,成天失魂落魄的。”自从儿子到外地上大学以后,45岁的占女士突然失去了生活目标。“儿子在家的时候,是我生活的全部重心,每天的行程和活动都是围绕他安排的,按时接送上下学,做可口的饭菜,辅导功课,就连看电视都要把声音调小,怕影响他学习,成天忙得像个陀螺。他这一走,我心里空落落的,干啥都提不起来劲儿。”

  第一次离开家,变天了知不知道加衣裳?在家“独”惯了跟同学能不能相处得好?学习没人看着能不能自己用功?儿子虽然走了,占女士的生活重心还是儿子,每天都想得抹几次眼泪。“想到以后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要这么过,我真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现在出国留学的低龄化也造成了家长的提前空巢。哈市的张女士望女成凤,去年就把上初中的女儿送到英国读书,由于女儿年纪小,张女士每天操心不已,“第一次出远门就去那么远,她冷不冷,饿不饿,跟外国同学处的如何,学习能不能跟上啊,成天脑子里就是转悠这些事,有次看新闻说英国有风雪天气,担心的不行,琢磨一晚上没睡觉……”同样情况的还有袁先生,儿子本科毕业后选择去德国读硕士,由于课业忙,今年过年都没有回家,这让袁先生和妻子失落不已,“根本没过节的心情,连正经年夜饭都没吃,孩子不在家,干啥都没意思,看着别人家热热闹闹特羡慕。”

  莫让“空巢”成悲剧代名词

  “节后轻生”、“活着没有意思”、“不知道干啥”……上面例子多少反映了现在很多空巢老人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内心孤独寂寞,缺乏心理慰藉,面对空荡荡的家庭,他们的心也空荡荡的……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素质下降的同时,老人的心理也会越来越脆弱,成为“老小孩”的他们对子女的依赖会更严重,而很多空巢老人不能及时和子女沟通,得不到应有的情感慰藉,他们就会抑郁、沮丧,甚至会放弃生活下去的希望。而另一个方面,低龄空巢将会是一个越来越大的群体,对于这些中年人在空巢的同时,他们自己也经历着“更年期”、“中年危机”等自身生理周期的变化,所以与老年后进入空巢期的人相比,空巢的中年人除了寂寞、失落之外,还会有强烈的烦躁、不安等情绪,尤其在女性身上表现更为明显,如果不能及时正确的调节情绪,不但影响生活质量和夫妻感情,严重的甚至会形成心理疾病。据统计,空巢老人心理存在问题的比例高达六成,可以说,他们是当今社会上最“玻璃心”的一群。

  空巢之痛,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这需要社会、政府和家庭的共同关注和努力:老人要学会自我调适心情,对与子女分开住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培养兴趣爱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子女应该给予异地的父母更多的关爱,多沟通,做到人家心不离;政府也应健全社保和养老制度,完善服务,给“空巢”更多支撑。老人把青春和汗水都贡献给社会和子女,理所应当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莫让空巢成为“悲剧”的代名词,别让晚年凄凉、夕阳不红,成为一道永远难以弥补的社会伤痕。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