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笔用上了自己的笔尖 太钢靠什么实现扭亏为盈
原标题:“咬”定创新不放松
前不久,一条新闻刷爆网络:历时5年,我国企业终于突破技术难关,生产出了合格的笔尖用钢,打破了国外企业对这一领域的垄断,国产笔终于用上了自己的笔尖。完成这一突破的,就是太原钢铁集团。
刚刚过去的2016年,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在产量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实现利润12.9亿元。在全国钢铁行业持续数年整体低迷的大背景下,太钢是靠什么实现扭亏为盈的?春节前夕,记者来到太钢进行调研。
“太钢能够扭亏为盈,靠的是创新驱动。在12.9亿元的利润中,新产品的市场贡献率达70%以上。目前,太钢有28个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35个品种成功替代进口,高端产品创效占85%以上。”太钢董事长、党委书记李晓波说。
近年来,太钢集团提出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反对守成”的创新文化和“闻新则喜、闻新则动、以新制胜”的全员创新理念,激发职工创新热情和活力,走出了一条“创新拉动盈利、盈利反哺创新”的路子。
1月16日,在太钢炼钢二厂聂景峰创新工作室,记者被这里优美的环境所吸引,也被这里处处迸发着的创新活力所震撼。聂景峰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成立之初,只有1间普通办公室和13名员工。怎样激发大家的创新潜能?
聂景峰说:“当时感觉压力很大,感觉工作效率和沟通存在问题,找不到头绪,不知从何干起。”经过一番思考,聂景峰决定从工作环境入手,让创新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发芽。他的想法很快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和同事们的响应。于是,大家开动脑筋,几天之后,一个充满生机的绿色创新工作室建成了。
太钢炼钢二厂厂长赵恕昆说:“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是太钢多年来形成的创新文化。我们以这个创新工作室为示范,让创新之火形成燎原之势。”短短一年,聂景峰创新工作室提报创新项目25项,创造效益1000多万元。
包括聂景峰创新工作室在内,如今,太钢以基层一线员工命名的创新工作室达到25个。全员创新让一个个“金点子”在生产一线散发出熠熠光芒。2016年,全太钢提出的公司级成果合理化建议达到1200多项,其中与一线工作相关的建议有962项。
攻克难关的尖刀队
1月21日,记者在太钢集团见到了太钢技术中心笔尖钢项目带头人王辉绵。近日,有关“太钢造出圆珠笔笔尖钢”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小小的笔尖代表着行业的水平。”王辉绵说。
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王辉绵带领团队紧盯国内外市场,攻克了笔尖钢难题。回忆那段日子,王辉绵更愿意说说他的同事们:“各方的支持与鼓励,以及团队的凝聚力,是国产笔尖钢快速问世的催化剂。”
为得到用户的第一手资料,30岁出头的车德会“奔跑”在上海、苏州、温州等城市,连续出差最长时间达32天。从技术中心到炼钢厂,研究冶炼工艺的郎炜昀、翟俊不知往返了多少回,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马上回到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在提出改进意见后又迅速返回生产现场。
……
“2016年9月份,困扰笔尖钢的各项难题基本攻克,初步具备量产的条件,但盘条在轧制过程中表面开裂的现象时有发生。”闫世彩是太钢不锈线材厂技术科科长,他别有一番感触。
那时,闫世彩带领团队正好在国庆假期前成立了一个专门攻关小组。为了加快研发进度,大家一致表示,放弃休假,攻克难关。在7天长假里,小组成员昼夜跟着轧机转,每一次试轧全部进行跟踪,不断改进轧制工艺。
长假结束后,难题攻克了!测试结果表明,圆珠笔出水均匀度、笔尖耐磨性基本稳定,产品质量与国外产品相当。这标志着我国圆珠笔笔头用不锈钢材料的国产化、自主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这是争气钢,也是团结钢。”闫世彩兴奋地说。
记者了解到,太钢先后组织了10多个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型攻关团队,跟踪国内外重大项目,超前介入工程项目设计环节,主动推介性能更优异、成本更低的新型材料,推动用钢行业升级换代;充分发挥16个科研实验室和先进不锈钢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省不锈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铁道车辆用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创新平台作用,承接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30多个,强化产品设计和工艺技术试验,加快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命题承包制,科技人员自由组阁、自主选题,按贡献参与分配,上不封顶,实行即时激励,项目攻关成功一个,奖励一个;创建“首席工程师”和“产品工程师”制度,实行新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应用的“一贯制”“一站式”攻关体系,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管家式”服务,推动高、精、尖、特产品持续增长。
炼钢二厂作为太钢的主力厂,承担着80%的品种钢冶炼任务。铬、镍两种贵重金属占到不锈钢冶炼成本的70%以上,炼钢二厂在原料结构优化、贵重金属回收、质量指标提升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2016年全厂降低成本5.12亿元。
这一系列创新成果成为太钢直面市场、挑战极限的强大支撑。据了解,2016年太钢钢铁板块比去年同期降成本15.76亿元。
市场认同才是硬道理
2017年新年伊始,太钢双相不锈钢市场开拓再传捷报——继取得挪威国家石油标准NORSOK M-650特材认证之后,首次以材料形式批量进入欧洲高端市场,用于国际石化项目。
面对激烈的竞争,太钢集团高端产品研制的步伐明显加快,去年相继推出10余种打破国外垄断的新产品。一批新、优、特产品陆续问世,成为太钢搏击市场、抵御钢铁业寒冬的利器。
2016年11月中旬,由太钢主持起草的新版不锈钢三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涵盖了国内近七成不锈钢产量。这标志着太钢正加速从生产钢铁材料向“生产”标准转变。“一项新标准的出台就意味着产业的一次升级。谁掌握了标准,谁就占据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太钢不锈技术总监李建民说。
太钢不锈冷轧硅钢厂总工程师张文康告诉记者,驱动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对制造材料的性能、板形有极高的要求。过去这些材料全部依靠进口。现在,我们自主研发的产品与同类进口产品水平相当,且具有更显著的节能高效特性。
太钢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的转变正在换挡提速,除硅钢产品市场销售增长20.6%外,汽车排气系统用不锈钢、罐箱行业用不锈钢、双相不锈钢、超纯铁素体不锈钢、核电用不锈钢、取向硅钢分别比2015年增长36.7%、76%、200%、35.4%、51.3%和107%。
开放与创新并举。2016年11月初,太钢在独家应诉土耳其不锈钢产品反倾销案中胜诉,在业内引起很大反响。这已经是近年来太钢第五次在国际贸易摩擦中获得胜诉。“太钢作为不锈钢龙头企业,理应承担起维护国家不锈钢产业合法权益的责任,这也有利于增强太钢的国际竞争力。”太钢不锈营销部品牌管理室主任张浩说。
“对太钢来说关键是要抓住市场倒逼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充分发挥工艺技术、装备和人才的优势,为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注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李晓波说。(刘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