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兴起之忧:警惕“洗宝族”

28.01.2015  11:23

  银行卡莫名被盗刷,支付宝里的钱被悄悄转走……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和预付卡等“第三方支付”的新型支付工具和方式,在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同时,不法分子利用非金融支付机构的技术漏洞非法盗取他人账户资金的事件时有发生——

   警惕“洗宝族”

  第三方支付方兴未艾风险隐患令人忧

  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支付结算处处长何志刚介绍,第三方支付是指一些和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它通过与银行的商业合作,以银行的支付结算功能为基础,向政府、企业、事业单位提供中立的、公正的面向其用户的个性化支付结算与增值服务。

  据统计,截至去年11月末,已有3家法人支付机构、 25家支付机构分公司进驻我省。非金融支付机构全省特约商户、POS总量分别达到59775户、75824台,实现银行卡跨行交易2428.03万笔、 882亿元。支付机构从服务电子商务、便利公众支付发展到支撑互联网金融、助力财富管理、催生新兴金融业态,支付机构服务龙江经济金融的作用日益显著。

  然而,风险隐患也接踵而至。据何志刚介绍,支付机构为了获得最佳的用户体验,都在不断推出新的结算产品,以尽可能地简化身份验证流程,提高支付效率。而产品在设计上如果存在漏洞,很可能会被不法分子所利用而成为洗钱、套现、金融诈骗的工具,直接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给金融市场带来潜在的风险。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非金融支付机构的技术漏洞非法侵入他人账户盗取账户内资金的事件时有发生,甚至诞生了以此为职业的“洗宝族”。

   多措并举应对各种风险

  采取合理的措施积极应对这些风险迫在眉睫。何志刚认为,在监管层面,除了常规的静态监管手段外,更应该依托科技手段,建立动态、实时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对第三方支付进行监管,加强对业务创新风险的评估,对业务创新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尽量减少可能造成的支付损失。

  在技术层面,第三方支付机构应高度重视核心业务系统、数据备份系统及灾备系统的建设与安全运维,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创新管理手段,切实保障支付业务的连续性和业务数据的安全性,确保交易客户身份认证等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审查性,有效提升支付机构相关服务的安全水平,应对安全技术风险。

  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层面,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建立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信息反馈和披露主动性、公开性和透明性。为促进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又出台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对我省法人机构准入、全国性非金融机构黑龙江分公司备案、支付机构日常监管、风险防范和规范发展等监管职责,正在积极推动“政府监管、行业自律、机构自治、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监管体系的建立,以保护消费者权益,积极推进支付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作者: 金明慧 张立杰 李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