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院多举措抓好学生管理工作
一年来,管理学院创新机制,坚持抓“常规”、抓“节点”、抓“基础”、抓“规范”、抓“典型”,切实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和安全稳定工作。
抓“常规”。 坚持学生工作例会和早操、文明宿舍建设、文明教室建设、优秀班集体建设制度,做到安全教育常抓不懈、日常管理人人尽责。学院在工作实践中,始终坚持各类学生工作例会制度,辅导员例会、班主任例会、党团工作例会、学生会例会定期召开,结合自身实际贯彻落实学院工作部署,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做到学生工作重点要点人人知晓、上下贯通。
将班集体建设与早操管理相结合,早操从队伍队列到考核评定均以班级的学习团队为单位,学院以每两周为统计周期,对优秀团队进行奖励,有效提高了早操出勤和做操质量;通过班集体创建的实践活动,让广大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建设优秀的班集体对于集体中的每一名同学都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抓“节点”。 夯实基础工作,紧抓“十个”关键教育节点。紧紧抓住新生入校、假期前后、考试前后、学生受到表扬和鼓励时、学生受到挫折和伤害时、学生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时、学生情绪不稳或心理有障碍时、重要纪念日前、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时、学生毕业前的“十个”关键时机节点,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安全稳定工作。
针对特殊时期常见情况提前对学生开展警示教育,做到未雨绸缪。每年定期开展防火、防盗专业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三防演练。开展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班级心理健康委员为依托,以心理健康活动为载体,定期开展“525”及心理情景剧、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抓“基础”。 开展“小伙伴计划”,创新晚自习是全面落实“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主题思想教育活动的重要举措之一。学生由以前的被动上自习,变成了现在的主动上自习,学习氛围明显增浓,学生时间观念明显增强,晚自习的课堂效果明显提高。学院根据实施情况,不断修正和完善,力求对新生在学习习惯养成、交往能力培养、专业技能提高等方面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努力使其达到良好的实践效果。
实施学风预警制度,针对后进学生开展谈心谈话,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日常行为,有效避免此类学生违纪、厌学等情况持续发生。针对心理障碍等特殊群体的学生,自新生入校即开展全面的心理测评,建立学生个人心理健康档案,针对测评中发现的问题提前进行有效干预和心理疏导。
抓“规范”。 加强学生工作日常检查和落实,做到反复抓,多重抓,形成制度长期规范抓。学院建立学生宿舍走访制度,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确保学生工作的有序进行。
学工办统一印制《辅导员走访宿舍记录本》,针对新时代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工作办公室每周开展例行检查,并形成有效文字记录。依据工作实际,简化学生违纪处理程序,对于日常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做到从严从快处理,对其他学生起到有效警示作用。此外完善以辅导员日常考核为主的学生管理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学生工作月考核和学生工作年度考核相结合,将常规工作和特色创新活动相结合,健全学生工作激励机制,形成管理服务长效机制。
在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等比较复杂的问题,处理过程中辅导员深入到学生中间,从细微处着眼,留心观察学生日常消费和生活情况,搜集听取周围学生的反馈意见,确定受助人选,真正发挥资助资金的帮扶作用,有效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抓“典型”。 学院坚持把培植先进典型、发挥典型引领带动作用作为扎实推进学生工作的重要抓手,树立榜样,引导、建设优良学风氛围,实现典型育人、环境育人,积极挖掘学生中的先进代表,成功推出了侯强、苑玘文、张宜勃、李轩竹等一批可信、可敬、可学,影响力强的先进典型,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的宣传手段,在学院形成人人学榜样、人人做榜样的良好氛围。
学院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多媒体手段,开展“周末有声”、“青年之声”微信专栏,宣传报道优秀学生事迹,通过专题报道,在广大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管理学院新媒体建立至今,微信粉丝过千,微博粉丝也从上百人逐渐增加到5000余人,掀起向典型学习的热潮。(李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