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200米路面一个月内五次塌陷 市政、地铁建设方互推责任
新华网南京11月17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孙彬)16日早晨,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九华山段一处地面突然发生塌陷,这是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该路段200米范围内发生的第5次塌陷,塌陷导致当天这条路再度陷入瘫痪状态。路面为何短时间内反复塌陷?如何防止后续塌陷?地铁建成后的安全如何保证?
北京东路一个月塌陷5次
16日早晨6点多,北京东路40号南侧的一处路面突然发生塌陷。一整块柏油路面全部陷入地下,塌陷的路面最宽处约3米,长度有10来米,深约1米,路边的一根路灯杆也陷了进去。
“北京东路又塌了!”“别往北京东路走了,堵死了”16日早晨,南京不少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里都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显示的尽是无奈与不满。
中铁二局工程师、负责南京地铁4号线现场施工的廖荣经理告诉记者,16日早上,地铁施工人员在巡视时发现在4号线九华山站南侧,道路下沉,一段2×1.4米的老旧排水箱涵底部损毁,泥水涌入车站,导致道路塌陷。
这已经是该路段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发生的第5次坍塌了。据记者了解,今年10月29日当天就发生了两次塌陷。其中第4次塌陷发生在11月10日上午10点,塌陷面积进一步扩大,达到近6平方米。
路面为何短时间内反复塌陷?多方各有说法
同一段路面为何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五次塌陷?记者采访发现,关于塌陷原因目前有关各方说法不一。
【地铁施工方说:大雨、地下管网老旧破裂】
廖荣认为,此次路面发生塌陷时,地铁盾构并没有在施工,因此塌陷与地铁施工无关。“目前,从鸡鸣寺方向过来的盾构机距离九华山车站还有3米,而且位于道路北侧,此次塌陷在南侧。”
廖荣认为,近期南京雨水不断,从九华山上下来的雨水量大增,在雨污分流还未分开的情况下,地面存水和地下管线水均有增加,应该是南侧地下箱涵破损,导致地下的水土被冲走,成为导致地面再次塌陷的导火索。
廖荣还认为,地下管网老旧破裂是另一大因素。他表示,几次塌陷地的地下是一段2×1.4米的老旧排水箱涵底部损毁,泥水涌入车站,导致道路塌陷。这一老旧排水箱涵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已十分老旧。漏水冲走了地下泥沙,形成地下空洞,导致路面沉陷。
【南京市政说:地铁施工加剧水土流失,导致地面塌陷】
南京市政部门人员表示,地铁目前双向盾构施工,即将汇聚到九华山车站。正是施工扰动影响导致地下水土流失和箱涵损坏。自从11月10日发生塌陷之后,他们已经更换了3根水管,密闭效果很好,如果没有地铁施工,不可能再次发生塌陷,地铁施工也会对路面造成一定影响。
【地质专家说:地下是古秦淮河道,地质复杂】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地质灾害评估中心专家曾指出,北京东路九华山这段路地下是古秦淮河道的流沙层。当古秦淮河被埋藏时,形成了厚厚的流沙层,这些流沙层中还有一定的水分。地铁挖到七八米深的地下,就会遇到古河道,只要出现裂缝,流沙中的水分流出来,流沙就会跟着水走,造成地面塌陷。
如何防止后续塌陷?地铁建成后的安全如何保证?
对于地铁运营后的地质安全保障的问题,廖荣认为,地铁建好运营后,正常情况下不会再发生地面塌陷,也不会影响地铁的运营安全。他说,目前在施工中,存在着一些对地质的影响问题。廖荣认为,前三次塌陷原因之一是地铁在盾构施工过程中,大量地下水涌进隧道形成喷涌,周边底层的沙子随着水流进隧道,造成地层土质松动,引起地面塌陷。
作为土木工程专家,四川铁科建设监理公司高级工程师郑章清查看了现场。他认为,地铁施工对地质造成一定的影响是难免的。关键的是老旧的雨污水箱涵污水腐蚀开裂渗漏,形成浅层地质空洞,在雨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地面塌陷,在其它地方的地铁施工过程中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廖荣说,施工方已经调整了施工方案,对没有施工的路段地层进行加固,然后再进行盾构施工。但是施工人员认为,即使施工前先对地层进行加固,也无法完全避免塌陷,毕竟地下的地质构造太复杂了。
据了解,目前,施工单位按照预案联合交管和市政部门,对损毁的排水管用排水车倒接,并对地下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空洞主动进行注浆回填,以防地面突然塌陷造成人员和车辆损失,保障市民的安全。
每次塌陷发生后,由于围挡修复,甚至导致作为南京市内主干道路的北京东路多次无法有效通行。此次塌陷发生后,现场执勤交警采取了临时管控措施,把西向东方向的两个车道分割,保证双向各有一股车道通行。
目前,有关各方正在采取积极措施进行补救,最终原因仍在调查确认之中。面对一次次的地面塌陷,南京市民甚是无奈,一些网友质疑,为什么要在地质不适合的地方修地铁?还有许多网友表示:目前关键是要找出塌陷的原因,不能各部门各说各话,推卸责任。积极治理和预防,确保安全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