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老人耗时俩月手绘9米长卷给子孙写别样家书
生活报2月19日讯 最近,我省一档名为《见字如面》的明星读信节目,在网上低调走红,被赞“人文气息浓郁”,堪称“综艺界的一股清流”。寥寥数语,纸短情长。家书里的人间烟火,情信中的缱绻深情,从那个车马邮件都慢的年代款款而来,隔着斑驳记忆和重重岁月打湿了很多人的眼眶。
网络时代,即时通讯虽然便捷却也怠慢了彼此,少了字斟句酌、安然静候的仪式感,鲜有“数行家信抵千金”的欢喜企盼,也再难体会“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浪漫忧伤。近日,记者采访了一些曾在书信往来中留存别样记忆的人,带你重温“慢递年代”里的温暖细节……
写给儿子的“励志语录”讷言父亲郑重提笔
为大二儿子“指点迷津”
作为一个85后文青,小马收到过很多信。但最令他难忘的,是十年前父亲从山东枣庄寄来冰城的那封。
那年冬天,他在黑龙江大学读大二,当时正处在迷茫期,犹豫着是否该为考研做准备。这时,他竟收到了父亲的信。“以前父母常往我宿舍寄衣服和吃的,但连个字条都没写过。”小马回忆说,突然收到父亲的来信,他十分意外,甚至有点儿忐忑。老马平时在家沉默寡言,父子俩沟通基本靠眼神儿,没想到那封信竟然写了两页半。
“儿子,见信好!这是第一次给你写信,不知此时哈尔滨的冬天如何,记得多加衣……”在外人看来,这或许是个俗气的开头,小马却差点儿泪奔。
老马倔强严厉,感情从不外露,在家时,母亲总是亲昵地喊“儿子”,而老马对他没称呼,“实在逼急了,才勉强喊一声‘喂’”。这是小马第一次见父亲如此郑重地写下“儿子”两个字,当时喉咙一紧,感动得一塌糊涂。
老马在信中鼓励他:“我希望你能常常泡在图书馆,这些知识一旦你掌握了,就不会被人偷走,也希望你能够读研,专业是自己的路,要想走好,就要用知识去填充……”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显得更有说服力,老马在信里引用了大量的励志语录,比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虽然满满的“套路感”,小马却真切地感受到了字里行间的期盼。
父亲的一封信,换来了儿子的勤勉。此后,小马经常泡在图书馆里,3年间读了近700本书。受老马的启发,小马本科毕业论文写的是《书信媒介的特征及衰落》,他在论文里有感而发:“在谈到书信体验时,我们跳不过‘眼泪’,它和书信一起似乎成了感情的凭证。书信中的语言或许很普通,但是它带给人们的情感体验却很真实……”
2009年,小马考上了厦门大学的研究生,老马的那封信陪着他辗转大江南北。如今,他定居杭州,老马在枣庄老家,每年见面的次数不多。电话两端,父子之爱依旧含蓄微妙,难以言说。尽管此后,父亲再也没给他写过信,但小马感慨,“一封信的热度,足够温暖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