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发挥绿色特色产业优势 粮仓+肉库+奶罐龙江发力调结构

24.02.2016  15:11

              开篇的话

  抢抓中央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机遇,冰封的龙江大地生产建设一直热潮涌动。重大基础设施及产业项目去冬以来不再“冬眠”,克服寒冷天气连续施工;冰雪尚未消融,按照正月十二结束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各地正在着力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着力增强全省农业竞争力,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发挥我省绿色特色产业优势,瞄准“粮仓+肉库+奶罐”,紧锣密鼓“转方式,调结构”。

  面对经济发展多年未有的下行压力,我省把“调结构、转方式”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深挖产业项目潜力,带动工业结构调整;重构产业新体系,创新发展“十大重点产业”,突出国内有总需求增长空间和黑龙江有竞争优势的重点行业,加快产业层次向中高端迈进。新的增长因素和力量正在进一步汇集发力,老工业基地正释放着春天的信息。

  反映各地各部门干部群众抢前抓早、担当作为,务实干事的精神风貌,为我省“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本报今起开设《龙江生产建设涌春潮》专栏。


  春节刚过农民抓紧销售手中余粮,为春耕早做打算。图为龙江县的中粮生化能源有限公司料场上,铲车正在运转刚收购来的玉米。李福山 邵国良 摄

  “要抓住供给侧改革带来的难得机遇,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农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着力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我省农业竞争力,推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发挥我省绿色特色产业优势,下大力气把我省农业优势调强、产业调大、布局调优、效益调高。”正月十二结束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对推进全省农业战略性调整做出重要部署,拉开了我省农业供给侧改革大幕。

  正月十三,省农委组织召开全省农业工作会议,贯彻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部署调结构转方式的具体招法,在龙江大地依旧一片冰封的正月里,率先在思想与思路上掀起了备耕和春季农业生产热潮——

  全省农业工作会议指出,结构调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举措,是减少库存压力的重要途径,是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大重点。新的一年里,全省农业战线一定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突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

  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粮食总产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第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的农业大省,调结构转方式的文章应该怎么做?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按照“减玉米、稳定并适当增加水稻、增大豆杂粮、扩草蓿和果蔬,拓展市场,提升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质量和效益,打造安全优质高效绿色农业”的总体思路,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下大力气把我省农业优势调强、产业调大、布局调优、效益调高。具体方向目标有四:一是往优质高效作物上调。推动全省由单一粮食种植向粮经饲三元结构协调发展转变,农产品由低效品种向高效品种转变,使农民从农业生产经营中获得更大收益。二是往现代畜牧业上调。大力发展“两牛一猪一禽”;强力拉动畜牧业发展,加快“粮变肉”“草变乳”过腹增值,使我省由大粮仓变成“粮仓+肉库+奶罐”,力争建成全国重要的高品质畜产品强省。三是往绿色食品上调。这是我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也是龙江未来农业发展的希望所在。要发挥寒地黑土、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扩大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加快推进减农药、减化肥、减除草剂“三减”行动计划,培育一批在全国响当当、信得过的绿色食品品牌,努力把绿色食品产业做大。四是往优化布局上调。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必须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草则草、宜牧则牧。按照国家要求和市场变化,全省力争调减玉米1000万亩,其中北部第四、第五积温带的玉米种植面积,今年要确保调减500万亩以上。

  调结构的蓝图已经绘就,全省农业战线和各地积极行动,箭在弦上。记者从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获悉,农业结构调整将从种植结构、农产品品质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三方面发力。在种植结构上,力争做好五件事:一是引导农民科学调整玉米品种,调减籽粒玉米面积,尤其是调减北部四、五积温区高纬度的籽粒玉米面积;二是适度在有水源条件的松花江、嫩江沿岸和三江平原等地区,扩大优质水稻种植面积;三是逐步在北部麦豆主产区发展高蛋白食用大豆和强筋小麦;四是加快平原区尤其是西部半干旱地区发展杂粮杂豆、优质北药、经济作物;五是积极扩大粮牧结合区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燕麦和饲用大豆等饲料饲草作物,推动由单一粮食种植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

  在农产品品质结构上,则要求各地在总结五常王家屯、克山仁发等发展有机稻米、有机大豆、有机杂粮等生产经验基础上,适应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紧紧盯住消费市场,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深入推进农业“三减”行动,探索农企合作减肥减药新模式,总结和推广一批可复制的农业“三减”典型,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品、蚕蜂繁育养殖,重点发展适应北方高寒地区养殖、拉动力强的鲟鳇鱼、大白鱼、黑龙江野鲤、方正银鲫、泥鳅鱼、优质蚕蜂和柞桑蚕等主要品种的养殖生产,提高农产品安全生产水平。

  在产业结构上,要大力推进一二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探索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共享加工和营销的增值收益。着力发展休闲农业,积极开展最美休闲乡村田园、休闲农业星级示范、特色景观名镇名村示范创建活动,发展到村到户休闲项目。

  与此同时,农业调结构转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提升整体竞争力上下功夫,在生产力布局上下功夫。进一步推进区域化布局,我省将按照龙头企业的辐射半径和新上项目需要,根据各地资源条件、发展基础,因地制宜构建以“一县一业”为支撑、“一乡一品”为基础的区域布局发展新格局,打造各县优势产业带,提高产业发展集中度。重点要在松花江和嫩江沿岸、三江平原建设优质水稻产业带;在三、四、五积温带建立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基地;在中西部草原面积大的县市和玉米主产县,大力发展以“两牛一猪一禽”为重点的畜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