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我省与中国科学院精诚合作携手共赢 借力高端科技助推龙江创新驱动发展

23.12.2015  11:05

魏江春院士团队到我省就微生物菌剂应用开展调研。

省内企业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对接洽谈。

  为积极推动我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高端科技助推龙江创新驱动发展,近日,省科技厅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和中国科技大学在哈尔滨市联合举办了省院科技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训班。这是我省围绕“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依托中国科学院雄厚的科技、教育、创新优势,共同培养省院科技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首次尝试,也是我省与中国科学院密切合作促进高端科技成果在龙江落地产业化的又一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省与中国科学院建立了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2011年7月,我省与中国科学院签署了新一轮科技合作协议;2012年7月,省院又签署了《深度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省院科技合作不断向更高起点、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2014年12月,省院根据我省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需求,制定了《黑龙江省与中国科学院重点合作项目2015-2017年推进计划》,加快培育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五年来,中科院已与我省12个地市展开了240余个项目合作,帮助哈电集团等90多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转化科技成果,累计为企业新增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为我省转方式、调结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创新合作模式 助力重点产业发展
  中国科学院是我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以及载人深潜关键核心科技问题的攻克,从成功研制第一台计算机、曙光超级计算机、龙芯系列通用芯片到单精度千万亿次超级计算系统,从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到首次证明诱导多能干细胞、人类基因测序……中科院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中科院拥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学(与上海市共建上海科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一批科学家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发挥了关键和中坚作用,并作为我国科技界的代表活跃在国际科技前沿。
  中科院还创办了联想集团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挥了改革先行者的作用。近日我省与中科院共同举办的科技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训班,借鉴了中国科学院承办国家大中型企业领导人员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研究生课程班和“长三角”、“珠三角”企业CEO、科技领导干部培训班等高端培训经验,充分发挥中国科技大学的科技培训优势,针对我省科技成果转化与合作培训的实际需求,按照转变观念、拓宽视野、提升能力的思路,量身定制课程。华为原党委副书记朱士尧,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宋伟、鲁炜,原合肥市副市长、中科大兼职教授盛志刚,分别以《华为科技创新与企业文化》、《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知识产权发展趋势》、《科技产业化的经验与难题》和《从市场和投资角度看什么是好的科技转化项目》为题,为我省科技管理人员、省内部分园区、孵化器、科技企业和投融资机构的代表进行了理论与实战相结合的精彩讲解,学员们高呼“过瘾”,纷纷表示,“专家的讲解为企业保护知识产权、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受益匪浅!
  据省院士工作办公室主任朱琳介绍,此次是我省与中科院共同举办的首个省院科技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训班,省院士办计划今后每年都组织1~2期此类培训班,促进我省更多科技工作者能及时了解前沿科技,加强与中国科学院科技合作的实践能力,提高高端科技成果在我省转化的效率。
  五年来,我省积极创新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模式,共同主办高端学术活动,结合我省在石墨、现代农业、林下经济、绿色食品、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的需求,组织院士龙江行暨产业发展咨询会,为我省进一步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明晰发展规划,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双方共同支持省院合作项目,中科院“院地合作专项储备项目”和“支撑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行动计划”两大专项,共支持我省产业化项目12项,支持金额736万元。我省2012年起设立“省院合作专项资金”,四年共支持中科院相关研究所与我省企业的科技合作项目47项,支持金额1365万元,以高端科技促进了我省重点产业转型升级。
  共建创新载体 高端成果落户龙江
  今年初,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首席科学家薛勇彪研究员,来到我省就该专项的合作进行对接交流。
  “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是名副其实的“高大上”项目,它是前瞻战略科技专项,是中国科学院在中国至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战略研究基础上,瞄准事关全国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提出的。目前已经启动10项A类先导专项,其中“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是面向全国粮食安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实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模块的有效组装,培育一批水稻、鲤等初级模块分子设计型新品系(种)。
  该专项将我省作为重点区域。薛勇彪希望,通过以中科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作为平台,继续做好专项合作工作,使中科院的科研成果真正应用到地方育种当中,服务龙江农业发展。
  薛勇彪提及的中科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是2008年9月我省与中科院共同建立的。截至目前,我省先后投入4800万元,支持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等10余个研究所与黑龙江省农科院联合开展育种攻关、试验示范。中科院相关研究所积极输送、培养科技人才,共享科研设备等资源。双方已经建立了一支协同创新的现代农业科技合作队伍,成为龙江水稻育种的一支重要支撑力量。
  中科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是我省与中科院共同建设的两个科技合作载体之一。本着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省院着力打造高新技术研发转化平台。
  省院另一个重要的科技合作载体是坐落在科技创新城的中科院哈尔滨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以下简称“育成中心”)。2012年4月,育成中心正式入驻哈尔滨科技创新城以来,已投入支持资金1.1亿元;中科院19个研究所与哈尔滨高新区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孵化成立了哈尔滨盈江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耦合动力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等29家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了高端成果花落龙江。
  省院双方还共同推动在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以科技合作项目为纽带,以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为目的,共同支持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为院士成果转化搭建平台。
  深化省院合作 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日前,来自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电子学研究所和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专家根据我省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需求,精心筛选出各自研究所在资源能源利用、新材料开发与制备、生物质综合利用、环境治理与节能减排等领域的优秀成果235项来我省对接,吸引了我省相关科技企业、投融资机构、省科技服务业协会会员单位负责人,省青联、省青年商会部分青年企业家150余人来到对接会现场“淘金”。
  中科院过程所研究的重点是大规模资源转化利用及替代的绿色过程,此次带来的万吨秸秆丁醇、万吨秸秆乙醇两项将秸秆“吃干榨净”的产业化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还有可产业化的矿产资源清洁生产技术、煤热解突破技术等,都很适合我省的产业发展。
  “我们请中科院走进我省企业发布成果,再带企业走进中科院发布企业需求,这种‘双走进双发布’的对接方式,实现了目标双向、资源互动,在互促互进、无缝对接的基础上,有效促进了中科院的高端科技成果在我省转化和产业化。”省院士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徐雯烨介绍。
  为使省院科技合作工作更加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务实高效推进,加快中国科学院高新技术成果在龙江落地转化和产业化,培育新经济增长点,2014年12月,省院双方根据黑龙江省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需求,结合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新出台的《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组织实施方案》等,制定了《黑龙江省与中国科学院重点合作项目2015-2017年推进计划》。在将已有省院科技合作项目做实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的合作方向。
  年初以来,省科技厅稳步推进该计划,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齐齐哈尔安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邓子新院士及其团队合作的“400吨乳酸链球菌素产业化项目”,使乳酸链球菌素品种改良取得较大进展,大幅提升了产品的产量和销售收入,截至2015年10月,企业生产乳酸链球菌素331吨,销售收入9845万元,利润2470万元;哈尔滨市富尔信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联合攻关的林下辽东楤木新品种及其人工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项目,现已初步建立我省辽东楤木人工栽培技术一套,具备年繁育种苗100万株的技术能力;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合作开展的NAM缓释专用肥料试验研究与示范,在嫩江县、赵光农场开展了玉米试验工作,在方正县开展了水稻试验工作,应用长效肥的各个试验处理产量均高于常规施肥,增产幅度为6.23%~ 11.29%,肥料利用率提高了15.14%~21.33%,总示范面积5000亩,测产结果表明,玉米示范区平均增产8.57%,水稻示范区平均增产13.44%。
  省院双方还将重点推动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微型燃气轮机等项目,先进材料领域的OLED照明及其产业化技术等项目,生物产业领域的微生物菌剂在绿色有机农业的应用等项目,电子信息领域的物联网应用软件及解决方案等项目和现代农业领域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等一批高科技成果在龙江落地转化与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