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压力下 龙江“强县”逆境中图强
魏林 李慧颖 记者 桑蕾
我省有64个县(市),县域面积占全省80%,人口占60%。县域兴则龙江兴。如今县域经济占全省经济比重已由2010年的38.3%提高到2013年的46.5%,县域经济成为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乐土,近3年来拉动县域规模以上企业增加户数超过2200户。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下,龙江“强县”在逆境中求发展。
“强县”发展秘笈何在?记者进行了深入探访。
秘笈一 将区位优势用活
都说肇东位置好,不但拥有我国少有的“寒地黑土”绿色农业区,种得庄稼,养得牛羊,而且地处哈大齐工业走廊中轴位置,南依哈尔滨,北靠大庆,发展产业得天独厚。五常也是一个做区位优势文章的县市。位于哈南工业新城的五常,近些年将承接哈尔滨市内产业转移、国有大企业配套和食品加工作为发展重点,规划建设了泛家居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食品产业园和循环经济产业园。3年来,累计实施项目194个,完成投资166.9亿元。今年五常又引进22个项目,签约额达72.2亿元。其中包括LG集团、华润集团两个世界500强企业,还有13个超亿元的大项目。“我们正在修建‘滨南路’,这条路贯通后,将推动五常牛家工业园区至哈尔滨经开区全线贯通,让五常与哈南区域发展深度融合。”五常市市委书记辛敏超说。
与五常相邻的双城,不仅具备区位优势,还拥有食品产业的集中优势——汇源、雨润大众肉联、雀巢、旺旺、娃哈哈、洽洽,来自国内国际的知名企业近年来纷纷落户双城,奠定了双城打造全国放心食品产业城的基础。
“根植于种,拓展于养,深化于加,获益于销”是双城的产业发展思路。在哈尔滨超千亿元产值的食品产业中,双城占比近1/4。市长毛臣对记者说,通过引进知名食品品牌,双城目前已经拥有国际国内500强企业17家,知名品牌标识55个,中华老字号2个。在这些名企的带动下,双城地方名品也在崛起,“八家子”小米、“喜丰收”烤醋、“双城堡”有机杂粮……一个个独具地域特色的名字已经亮相香港,成为我省首家位于香港绿色食品旗舰店的主角。今年上半年,双城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6亿元,同比增长10%,发展速度令人咂舌。
秘笈二 将资源优势做足
大美龙江,绿树成荫,林业资源富集。位于龙江版图中位的铁力县域内驻有4个森工林业局。2014年,林区全面停止林木商业采伐,4个林业局增加值总量同比下降26%,而林区生产总值却同比增长了4.3%,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多元发展林中资源是铁力的秘诀。中铁资源集团投资的鹿鸣钼矿,一期投资48亿元的采选矿工程已经开始试产,氧化钼、钼铁等下游精深配套项目也已经开始着手。此外中草药种植、林下鸡饲养等林下经济也如火如荼,初步形成了肉鸡、水稻、北药等产业链,果仁加工、腐竹生产、生物制药等企业年底投产。拥有高岭土资源的依安号称北方瓷都。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15.99亿元,同比增长10.7%。“南瓷北移”成为依安最好的发展机遇,截至目前已经引进陶瓷生产企业5家,配套投资项目5个。依安还在服务上下功夫,一个项目成立一个工作组,手拉手解决企业难题:想贷款,依安邀请金融机构前来对接;想招人,依安组织农民工赴高安代训。丰富的资源、真诚的邀约和切实的服务,正为北方瓷都的落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秘笈三 将政策机遇用好
虎林大米美名传,可惜种强销弱。立足做好绿色食品产业的虎林一直想拉长食品加工产业链。2014年春,虎林抓住了一个绝好机会——农业部实施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我省成为全国11个试点省份,虎林幸运地入选全省试点县市。此后,虎林启动了方便米饭、豆类主食加工等项目,并与山东新冷大等企业达成了调理米饭项目合作意向。
去年以来,我省推出30个重点发展产业链,围绕这些产业链条进行招商引资,水稻产业链就是其中之一。熟悉政策的虎林人请来福娃集团投资6亿元的稻米食品产业园,一下子建设了11条生产线,生产出雪饼、仙贝、糙米卷等共有200多个品种。
围绕资源优势,利用政策机遇,虎林的产业链条不断壮大,中粮、娃哈哈、上海良友、北京汇源、福建绿宝等企业纷纷落户,而这些企业又呼朋引伴使得虎林成为绿色食品企业的投资宝地。
抓招商、上项目、建园区,自2011年以来,我省县域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但在国内经济的“低气压”下,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放缓,今年上半年,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454元,同比增长5.8%。 “发展放缓的原因既有全国经济形势的大环境原因,也有我省的小气候因素。”省工信委副巡视员李会表示,我省是资源大省,采油业和煤炭一直是经济支撑,在全国提倡节能降耗的今天,能源采购量锐减,不但导致采油业和煤炭销量下降,我省随之发展的石油化工、煤炭化工也都进入低迷期,短时间内其他产业无法弥补能源产业下滑,因此结构性矛盾成为我省产业项目中最急需解决的难题。然而,县域经济资源丰富,民营企业也不受体制影响,可以轻装上阵。2013年,肇东、安达、双城、五常、尚志、宾县、肇州7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肇东、安达更超过了400亿元。向县域经济要效益、让县域经济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在多个行业出现暂时回落的时候,我们要顺应形势、适应形势、驾驭形势。县域经济是富民强省的基础,各市县要总结经验,互相学习,企业要大胆创新,敢闯敢试。只要思路对头,措施得当,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超越发展。”李会对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充满信心。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