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经验、多赚钱 如何当好美国的实习生?

20.08.2015  17:05

  每年一到暑假,去哪里实习就成了横亘心头的大问题。如果想毕业后直接工作,之前的实习经历当然是不可或缺。全国大学和事业单位联盟(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Employers)调查发现,2001年57%的实习生会拿到同一公司全职的聘书,而到2008年,这个数字上涨到了70%(Times Magazine, A Brief History of Interns)。随着这一数字的上涨,关于实习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那么实习的每一步应该如何应对?

  1. Onboarding(入职培训)

  很多人在实习之前会很担心,忧虑自己的知识储备够不够用,学的那些专业知识是不是派的上用场。一般用人单位会很体谅初来乍到的实习生,提供全面的onboarding流程(入职培训),从各方面帮助实习生/职场新人适应单位的新环境。一般对于暑假十周的实习,入职训练是一周左右。

  入职训练会包括公司文化,组织架构和流程,以及最重要的关于以后要做的工作的介绍。在onboarding期间会学到很多方便快捷的excel知识,公司对于表格和展示文件在格式上的要求等等。大到整个实习期间会做什么样的项目,小到电脑坏了该找谁修,都能在入职训练这大约一周的时间里找到答案。

  入职训练期间也是最好的结交新朋友,认识公司里的人的机会。对于职场新人,在入职训练期间能做的也就是像海绵一样全方位吸取新知识,大胆认识新的人。Onboarding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新人熟悉环境,所以不管有什么问题,都果断地问出来吧。

  2. Actual Job(具体工作)

  每一份工作具体的内容,根据行业还有所在的小组不同而相去甚远。但是,大部分最基层的工作,用到的软件还有技能都是差不多的。对于大部分在企业里面工作的人来说,Excel, Word, PowerPoint还有Google都会成为你最好的工作伙伴。很多听起来非常有意思的报表啊,估值啊,企业盈利计算啊,方针制定什么的,到头来需要的还是实实在在的excel表格和实打实的计算。

  对于一个实习生来说,大部分的美国实习不会只想要你去端茶倒水、给其他老职员复印买饭,还是会有非常具体的任务。做好准备和Excel成为最亲密的战友吧。不管是听起来多么高大上的估值模型,风险评估,方针制定,都是从收集数据和清理数据做起的。我也是开始实习之后才意识到,能找到全面的数据,并且把数据清理成可以使用的格式,是一种多么浩大而艰难的工程。这里说的数据处理并不是在几百行几千行的数量级上,对于一个大公司来说,可能动辄就是几万行甚至几百万行的数据,所以完全是不可能一行行输入公式的。这种时候就要赶紧和Excel的shortcut打好交道,也是时候祭出在onboarding上学到的杀手锏了。

  总的来说,在最基层的人做的还是实打实的体力活。从一开始就想给客户滔滔不绝地出谋划策,或者帮一个公司运筹帷幄,几乎是不可能的。刚入职的我们做的最多的,就是帮做演讲的上司准备材料,做分析,做幻灯片,然后开会的时候帮上司解释各种数据的来源。这些计算和素材整理,当然都是整个公司运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为日后更高级的工作打基础。当然,具体做什么,因上司还有所在行业会有很大差别,总之就是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

  3. networking (社交)

  在职场里面,有人脉就有一切。这里面的人脉并不一定是刻意经营或者是为了共同利益聚集在一起的,更有可能是因为有相似的爱好,一起共事,或者有其他很多一起并肩战斗的经历。人际关系和每个办公室的布局还有公司文化都有密切联系。

  一般科技公司大家都比较随意,每天穿着T-shirt骑自行车甚至滑板车上班。科技公司会有很多开放式的,供大家合作的区域,是每天开会闲聊的好场所。至于文化,一般比较geeky(极客,在美国俚语中指智力超群,善于钻研但不爱社交的学者或者知识分子)。程序猿们一般智商高、话不多,如果对他们研究的话题有一些了解,也不难聊起来。

  科技公司的方方面面都会展示和科技相关的小元素。比如我上个暑假实习的科技公司,连洗手液的瓶子上面都写着if loop,也算是nerdy到家。如果准备以后去科技公司尝尝鲜,做好和程序猿们大谈特谈你更喜欢《星球大战》(Star Wars)还是《星际迷航》(Star Trek)这个问题,也做好准备破译墙上各种recursion.当然,科技公司也并不是只有程序猿,还有很多项目经理和其他人员。项目经理一般会负责一个项目的进展,时间上的统筹规划,以及和用户的谈判协商。如果你有机会在科技公司里面工作,别忘了和项目经历聊一聊,听听他们对公司的看法和对项目整体规划的感想。

  比较正式的白领公司(比如全球五百强企业,一些咨询公司,财务公司等等等),会有正式一点的cubical(即所有办公桌排排坐,每一行两人之间或许会有隔板)。总的来说小公司人和人之间比较熟络,互相叫得上名字,在茶水间里面碰上会聊几句开个玩笑。大公司的话很有可能名字都叫不全,同事之间是偏职业性的交流,只有和同团队的人交流比较多。

  至于中午吃饭,你再也不要幻想像在学校里面一样,一堆人端着盘子愉快地大快朵颐,同时聊聊闲天。在公司里面最常见的,是每个人拿这个三明治对着自己的电脑一阵敲,根本无暇和旁边的人寒暄一下。但一般新来的人或者关系比较好的,会三三两两一起出去买饭。不要小看吃午饭的时间,这是最好的和同事catch up,聊聊最近发生的事情,增进感情。曾经有一本畅销书叫Never Eat Alone,就在讲如何通过吃饭把你和他人的友谊推上新的高度。如果有时间,一定记得约小伙伴一起吃饭。

  还有关于公司文化最重要的一点是,美国公司里大家比较自我而独立,下班之后不会有一大帮同事一起出去玩耍,一般下班了之后就各回各家。除极个别行业之外,同事之间都是职业关系(即你做好你的部分,我负责我的部分,仅限于合作关系),周末也一般陪家人或者其他朋友。同事之间顶多会在周五的happy hour(公司赞助的联谊活动)一起小酌几杯,然后一两个小时候就离场接孩子做饭和家人出行之类的。

  作为公司里的新人,美国的职场关系给了你极大的自由,只要你做好自己的部分,不会有太多人对你指手画脚,但也很可能不会有人主动来介绍自己,邀请你参加新的活动。这种时候,就需要发挥你的主动性了。如果想对公司的哪一个分支更加了解,或者想认识哪些人,一定要记得主动约他们喝咖啡或者一起吃午饭。同样的,如果有什么想做的项目,也一定要及时向你的上司反馈,提出自己的意见。前文提到的Happy Hour也是了解同事的好方式,所以如果没什么时间冲突,一定要去露个脸跟人聊聊天。

  4. How to deal with boredom (应对无聊)

  当你面试的时候,听到的都是前辈们关于这份工作的溢美之词,并没有人教你怎么应对可能出现的倦怠或者无聊,于是小编在这里单开一个板块,说说新鲜感褪去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办。

  每个工作最开始的两周都是蜜月期,一切都那么新鲜,有大量新知识等待你去探索,有那么多新的面孔等待你去认识。但是一旦适应了整个公司的氛围和节奏,知道自己大约会做些什么任务,有时候工作就变得无聊。刚进入工作的时候想的可能是做估值,做定价,做企业整合,但这些大概念落到实处就是Excel的算算算或者是对着幻灯片头晕眼花地改格式。说好的影响力领导力,最后都成了和Excel干瞪眼和一封又一封邮件。

  大约四五周的时候是整个实习期的瓶颈,日复一日的重复变得单调乏味;也可能正好赶上大项目结束的空窗期没有什么事情做。当工作变得无聊的时候,如何应对,体现了一个人的处事方式还有对工作的热爱程度。

  如果正好有空闲时间,可以看看公司的内网,或者行业信息,看看有什么领域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或者仅仅是熟悉一下公司的其他部门,也是大有裨益的。再或者可以约高层的人一起喝个咖啡,了解一下他们对公司还有业务的看法。如果有大段的空闲时间,可以考虑学习一下以后在职场会用到的实用技能,比如数据库管理,简单的编程等等。每天给自己订个小计划,让生活有点盼头,总比无所事事地刷脸书要好得多。

  我们在“蜜月期”时的态度并不能反映我们对一份工作的喜爱程度,往往是在工作变得无聊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地反思这份工作对于自己的意义。如何应对日复一日的无聊,如何在平凡的工作中为自己寻找到意义,是不是可以忍受这份工作的繁琐细节,是值得每一个职场新人思考的问题。当我们对一份工作不满意的时候,往往是最好的认识自己的时刻;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也是权衡和取舍的过程。

  总的来说,职场就像一面镜子,你做什么,怎么选择,如何应对每天的重复,体现了自己的性格和处世态度。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工作,每一个看似光鲜的实习背后都有外人不知道的苦楚。如何取舍,如何面对不喜欢的部分,如何让自己的满意度达到最大值,是值得每个职场新人思考的问题。

编辑: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