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

07.01.2017  15:34

杨廷制图

  黑龙江日报记者桑蕾

  回望刚刚过去的2016年,龙江人心中无限感慨——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负重前行,持之以恒,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在保持平稳发展的基础上,以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的速度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在“三篇大文章”中再造新引擎

  扎实做好“三篇大文章”。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着力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培育壮大“新字号”,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逐步成为新的引擎。

  起飞、低空悬停、通场航行、加速变向……2016年12月20日10时,由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空中客车直升机公司联合研制的先进中型多用途直升机AC352成功首飞。作为代表当今世界最先进水平的中型直升机之一,AC352创造了在同类直升机中速度最快的记录,它的问世填补了中国民用直升机7吨级谱系空白。一度沉寂多年的“老字号”哈飞,如今在技术升级、产业重组后,再次焕发生机。

  技术改造是我省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路径之一,是我省“一号工程”的重要抓手。前10个月全省完成工业技改投资461亿元,同比增长11.9%。149个投资5000万元投产项目中,技改项目占49%。

  不但“老字号”频频技改,“新字号”也带来惊喜。

  3D打印,新兴产业的宠儿。并不为大众熟知的黑龙江鑫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走在做中国最大、最完备的3D打印材料供应商的梦想路径中。令人头疼的秸秆,通过鑫达的投资上亿元建设的增材制造加工生产线成了3D打印领域里炙手可热的木纤维复合材料。这一生产线所用工艺装备全部采用行业内公认的世界领先的设备生产商供应的新型设备。目前,鑫达已经完成了黑龙江、四川生产基地的建设,更在迪拜投资建设了1.6万吨生产基地。

  创新供给,培育新动能,龙江大地的新力量正在崛起。2016年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1%,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个百分点。

  发展“原字号”必须推动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抓好“五头五尾”是良方。

  2016年,我省通过放大“头”、拉长“尾”,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和价值链,通过扩增量、激活存量,带动工业结构的调整——大庆石化炼油扩能改造项目可研已报中石油集团,获批后即可启动建设;配合项目改造的实施,谋划了一批产业链延伸的重点项目。总投资35亿元的七台河宝泰隆30万吨稳定轻烃项目完成投资16.98亿元,预计今年底可实现单机调试。围绕“粮头食尾”抓升级,1-11月份,食品工业完成投资884.7亿元,同比增长6.4%,拉动全省工业投资增长1.8个百分点。围绕“农头工尾”抓扩量,1-10月份,全省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19.6亿元,占全省工业的24.4%。

  在“长与短”中寻找新平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去除没有需求的无效供给,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平衡。

  2016年我省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全省煤炭去产能1010万吨,封存炼钢产能219万吨。商品住宅库存比上年底减少909万平方米。完成企业直接交易电量39.1亿千瓦时,减少企业用电成本2.3亿元。发放助保金贷款16.2亿元。为395户企业续贷周转金35.9亿元。总规模101亿元的工业投资基金运营。营改增试点减税46.2亿元。建立全省PPP项目库,储备项目595个,总投资5539.1亿元。8家省属企业完成股权多元化改革。956个“三权合一”事业单位中179个省直单位准备启动转企改制。大力推动龙煤集团改革脱困,同比减亏20.3亿元。启动农垦绥化、哈尔滨管理局改革试点,将21个农(牧)场整合重组为15个北大荒集团子公司。启动森工改革,推动五营、柴河等4个林业局改革试点。

  经济转型,必将带来产业的重构。在去产能的同时,工业内部结构调整也出现积极变化,能源经济“一柱擎天”的格局正在逐步改变,从2006年占GDP总量的30%、2012年占21.1%,到今年大致降到不足10%。今年我省前三季度GDP增长了6%,呈稳步回升趋势。这回升来自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来自重点产业项目的发力见效,来自新动能的培育生成。仅以工业为例,与2012年比,我省食品工业中的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以及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4.3、1.7和1.4个百分点。

  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在2016年,龙江人论短长,补短腿。民营经济本是龙江的弱项,在今年却献上大礼——截至11月末,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35.4万户,同比增长9%。在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非公经济中,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增加值5315.7亿元,增长7.6%,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57.6%。更让人期待的是1~10月份,全省工业推进项目6627个,其中6042个项目属于非公经济,占工业项目整体比重的91.2%。正在释放活力的龙江民营经济成为2016年龙江经济发展的黑马。

  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高科技人才贡献的力量不可低估。就在2016年10月,哈尔滨工程大学组织13家科技企业成立哈船创业服务联盟。这个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创业联盟,在先期运行的四五家企业中共吸纳160位来自哈工大、哈工程、天津大学、大连理工、上海交大的专业人才,硕士毕业人才占1/5。“哈船系”是龙江高端人才改写雁南飞局面的缩影。在我省推进“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中,截至11月末,新注册科技型企业2864家,吸纳本科以上学历人才4391名。全省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47家,累计达158家。截至11月末,高校在校生及毕业生创业人数达11614人,注册企业939个,带动就业9358人。

  在传统与现代中寻找新机遇

  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振兴实体经济为基石,深化创新驱动,培育壮大新动能,激发内生动力。

  供给侧改革一面要减少无效和低端的供给,一面要扩大有效和中高端的供给。

  2017年1月1日,忙碌了一夜的小楠终于能在晨光中露出微笑。经过跨年加班,1万名会员的信息终于梳理确认。小楠就职的企业名叫哈尔滨壹村人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仅一年,员工仅有11人,地道的小微企业,却创造出销售120万斤大米,平均每人销售11万斤的奇迹。这家企业把传统农业的种植加工产业链和互联网销售嫁接,一方面打破龙江水稻集中加工的旧俗改为每月加工,引入吃“鲜米”72小时配送到户的新概念,在我省开创了会员定制销售模式;一方面利用社群营销,对接时下流行的视频和直播扩大知名度,打造“网红大米”,总播放量超过300万次,将五常大米销售到每斤25元的高价位。一年时间里,客户遍布除港澳台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

  传统的大米销售在“壹村人”手中玩出了新花样,他们是我省企业在供给侧改革中的先行者,打破常规的实践者。“壹村人”服务于中高端客户,让需求引领生产,弥补产业链的欠缺环,生产好产品,卖出高价格,皆大欢喜的同时,更在逐步加深消费者对于龙江制造的美好印象。

  2016年,我省供给侧改革多方发力。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项目比比皆是:全省水利项目完成投资200亿元,下达年度中央水利投资150.9亿元,居全国第一。铁路完成投资286.3亿元,哈牡客专、哈佳铁路和哈尔滨火车站改造顺利。公路完成投资185.4亿元。机场完成投资22.8亿元。哈尔滨地铁完成投资40.7亿元,完成电网投资40.7亿元,鸡西、七台河城市供水工程顺利推进……这些项目不仅促进了投资、稳定增长,还拉动了消费、扩大就业,满足民众需求。按照熊彼特的理论,创新是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我省在高铁、航空、公路、民生等方面的基础建设,无疑将为龙江的创新崛起打下坚实基础。更便利的龙江、更快捷的龙江无疑将催生出更多的发展机遇,老工业基地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据黑龙江日报)

编辑:孙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