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一都一城一地”谱写振兴新篇章
十八大以来,绥化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对我省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四个意识”。认真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及省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的目标定位,全力谱写振兴新篇章。
做好三篇大文章 打造绿色产业之城
五年来,绥化市产业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累计开工建设产业项目2741个,完成投资1721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6%。中粮、浙江金达、福建象屿、香港胜记仓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青冈、望奎与京粮集团、二商集团联合走出“双品牌合作”新模式。在产业项目拉动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76户,比2011年增加209户,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91%。绥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各县(市)开发区均进入省级开发区或省级工业示范基地行列。
确立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绥化各地依托自身资源、产业基础、区位条件等禀赋优势,逐步培育确立了有自身特色的主导产业,并有针对性地扶强扶壮。肇东的绿色食品、安达的新材料高新化工、海伦的富硒食品、绥棱的林产品加工、庆安的循环经济、望奎的农畜产品加工、青冈的亚麻纺织、兰西的蔬菜加工、明水的电商服务、北林区的现代物流已成为一张张独特的城市名片。
骨干龙头企业落地生根引领作用明显。通过招引和原有企业升级改造生成的一批大项目,已成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起到了引领发展的积极作用。如以肇东成福集团氨基酸扩产;安达安瑞佳集团围绕C4链条衍生项目;庆安东禾米业全产业链项目;望奎县龙蛙全产业链项目;北林区象屿金谷项目;市本级开发区昊天、三精制药(黑龙江诺捷)扩能改造为代表的一大批重点骨干企业落地生根,实现了升级发展。
绥化产业项目推进正逐步由单一项目向全产业链转变,由低端化向高端化转变。由单个企业(项目)向有产业链扩展关系的同集群企业发展。从重点招引项目,向培植优势产业发展。目前,全市产业园区规划面积34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近百亿元,目前入驻企业1000多户,2016年实现产值670亿元。
以旅游文化、养老服务、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兴业态呈加快发展态势。围绕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等旅游文化开发,社会化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迅速。近几年,绥化旅游产业项目投资呈跨越式发展。各县(市区)均设立了电子商务创业园,创业园区以产品展示、仓储配送、电商培训、创客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为主要功能。全市电子商务企业已突破1万家。
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打造寒地黑土之都
过去五年,是绥化市农业大发展、快发展的黄金期。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坚持创新体制机制,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发有为、主动作为,现代农业建设实现了新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五年内产量增长34%,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了300亿斤。农民收入实现“十二连增”,2016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1903元,比2012年增加近3000元,增长了32%。农村经济步入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新阶段,广大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全市稳增长、惠民生、促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亮点。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绥化市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和全社会的投入,充分调动各级政府重农抓粮和广大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积极性。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了300亿斤,肉类、禽蛋、蔬菜和水产品等产量也明显增加。被确定为国家粮食高产创建整市整建制推进试点市、粮食生产先进市和绿色蔬菜北菜南运核心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全面展开。全市已完成实测面积2718.6万亩,占全市农村集体耕地面积的104.7%。现已转入数据库建设阶段。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全市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总数达到了4.45万个,比2012年增长175%。
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农机化建设显著加强。现代农机合作社总数达到了272个,农机总动力达到609.43万千瓦,农业耕种收全程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94.69%,同比提高10.5个百分点。全市设施化建设长足发展,已建成水稻催芽车间87处,智能浸种催芽覆盖率达到90%以上,大棚育秧率达到99%,较2012年提高19个百分点。
绥化市推行了以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科研单位为主体的市场化建设园区的新模式。建成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02个。“互联网+智能农业”示范基地31处、“互联网+农业”绿色示范基地165处,农业科技支撑作用逐步增强,科技园区引领作用显著。
绿色食品生产势头强劲。绥化市组织制定了24种作物A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2016年按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种植面积1700万亩,比2012年增加600万亩,为“种得好”奠定了基础。全市绿色食品认证面积1180万亩,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16处、面积890万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23万亩,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1077万亩。绿色(有机)食品面积居全省前列,增幅居全省首位。“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到1471个。
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幅提高。初步形成了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蔬菜、亚麻、乳品、畜禽等八大类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由2012年的135户发展到现在的171户,增加了36户。玉米、生猪、亚麻加工能力位居全省前列。全市乡村旅游景点发展到71个,培育了11个观光休闲采摘园区。
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创新探索了工商资本引入、能人引带、产业带动、村集体主导、群众参与、社会帮建六种建设模式;探索建立了财政投入、农民自筹、帮扶共建、市场运作四位一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全面实施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规划重点镇60个、示范村和达标村470个。
农民双创工作健康发展。绥化市采取宣传发动、政策扶持、典型引带等措施鼓励支持农民创业。全市创业人员达到27.5万人,创办经济实体8.9万户,拉动就业53.8万人,在创业人数和创业收入上均走在全省前列,被评为全国十大创业基地。北林区大成福农工商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洪涛获得了全国百位“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荣誉称号;全市22人入选全省100名创业领军人物。肇东市的王福成、庆安县的赵宝林被农业部授予“新农民、创业、创新”百家成果奖。
宜居宜业宜养宜游 打造田园养生之地
绥化选准路径,合力推进,将特色小镇建设、休闲度假、健康养老、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生产生活生态一起抓,发展庭院经济,推行私人订制的共享经济,打造养身养心养生养老品牌,全力打造具有绥化特色的田园养生之地。
目前,绥化已有养老机构249家,总床位数26764张,总床位达到了每千名老人32张,为养老服务业提供了充足保障。各级各类卫生机构2203家,卫生技术人员21066人,乙类大型医疗设备56台。
市本级宝山“养生小镇”、肇东五站“卓达新城”、庆安柳河“五七小镇”、兰西河口“慈善小镇”、绥棱四海店“森林小镇”等一批健康养老旅游“三位一体”载体的建设,不但推动了城市人下乡共享田园风光、乡下人进城享受城市文明,涵盖中医治疗、体育健身、养老服务、乡村旅游等多种功能的健康养生集聚区,还普及了健康生活,优化了健康服务。
围绕绥化市委提出的打造“田园养生之地”发展目标,按照“依托哈尔滨、服务哈尔滨、融入哈尔滨,着力打造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圈农业,加速培育田园综合体”的宗旨,绥化正倾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六大旅游产品:以田园、生态、有机、绿色为突出特色的东北风味“美食绥化”美食品尝游;以果蔬采摘,大平原、大农田风景欣赏为突出特色的田园风光游;以兰西东北民俗文化旅游第一村、望奎满族风情园为突出特色的民俗风情游;以北林、望奎休闲滑雪、温泉养生为突出特色的冰雪温泉休闲游;以望奎皮影、绥棱黑陶、海伦剪纸和二人转为突出特色的历史人文游;以东林寺、红光寺、明净寺等寺观和海伦天主教堂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游。进一步打造沿松花江生态自然文化旅游带、西部草原湿地景观带、小兴安岭山区景观带、百里呼兰河休闲旅游景观带等特色旅游景观带。
与此同时,绥化市还充分发挥沿江万顷松江湿地、沿江百里原生态水面和稻米资源,加快开发千鹤岛、八里湖、大似海、蚂蚁河、大明水等初具规模和风情各异的景区景点,加快建设沿江专业文化旅游村屯。
美丽乡村建设同样是绥化市打造田园养生之地的重要一环。为此,绥化市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显可持续发展。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经济建设。
来源: 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