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互联网+”打通农业产销渠道
核心提示
“互联网+”这一经济新形态在绥化大地正蓄势待发。“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农业”等业态正成为各地创新创业,以及实现农业由“种得好”向“卖得好”的新平台。
明水农产品蹬上“互联网+”身价涨
明水大米、小米,这些寒地黑土农产品随处可见,农民时常为销售犯难。然而,这些农产品通过“互联网+”,不仅销出去了,而且还提高了价格,一斤小米卖到18元,每斤大米卖到10元。
明水县树人乡在通肯河西岸,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通肯河水浇灌的水稻含有数十种天然营养物质,大米米粒晶莹剔透,小米米粒金黄圆润,口感特别好。但时常是卖不出好价钱,一位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正驾驭“互联网+电子商务”,实现了好粮卖出好价钱。
27岁的姜大星是明水县树人乡人,2008年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小姜就接手了父亲的米业加工厂,在明水县城也有一家100多平方米的米业实体店,尽管米好但销售不畅。
2013年下半年,小姜注册了一家网店,起名为通肯河杂粮放心店。当时他推出的第一个精包装产品就叫“月子米”,姜大星全力推广产品,线上,借力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营销,线下,进行实体店农产品形象展示。他把自己的网店打造成“粮仓”,为100多个网上店铺供货。实现了一斤小米卖到18元,每斤大米卖到10元,仅去年一年,他网上销售的大米、小米、杂粮总量销售就达160多吨,不仅粮食卖得好,农村的茄干、土豆干经过网上营销一斤也卖到20多元、婆婆丁晒干后一两卖到0.6元多。
网上营销成功,姜大星谈起下一步打算,要将生活在南方的东北客户作为客户群,吸纳村里农户为这些客户私人订制农产品、农家菜。姜大星说,我要把监控安到种植基地,这样卖家和买家可以通过视频,遥看家庭农场,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今年姜大星确定了三个共一万余亩的粮食种植基地,准备大干一场。
望奎农产品靠“互联网+”种得好
望奎县的“龙蛙”公司着力打造全新的农业经营理念,抓住食品安全这个关键,建立了土壤改良为基础、水稻生产全程智能化监管和全程可追溯系统为保障、靠专业物流企业开拓市场的安全可追溯有机大米生产营销体系。
为了确保产品种植安全,“龙蛙”在水稻基地管理上,公司与哈市农业监理公司合作,实行可追溯系统,通过在稻田安装监控设施和气象站等传感装置,对水稻成长形象和生产环境的变化进行全过程记录,并由相关农业专家有的放矢的组织水稻施肥、防病等田间管理。建立农机设备保养维护和运行监控服务管理平台,能精准地反映出农机设备的所在位置、如何作业、是否需要保养等实时状态。同时,运用O2O新兴电商销售平台,以云智慧农业监管平台为依托,与大中型城市的连锁超市信息互联,打造全新的营销网络。“龙蛙”公司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科学管理模式,从源头上、标准上和科技上下功夫,全过程监督食品安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或手机就可亲眼看到所选购产品从育种、种植、田间管理、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产品上架的全过程。公司相继通过22000食品安全、绿色食品等认证,并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为了实现企业农户利益共享,“龙蛙”以先锋镇彦林种植合作社为纽带,全面创新土地流转入股机制和农企利益分配机制,按照“突出绿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保底分红建基地”的思路,坚持区域化布局、优质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实现农企紧密合作、利益共享的机制。在产加联合体中,公司对基地农户实行保底分红、增产分红和销售分红。加入产加联合体的农户,按每亩600元的价格三年一次性支付;确定亩产900斤为底数,高产部分按农企7:3进行超产分红。
绥棱打造“互联网+”创业平台
绥棱建立开发区电子商务产业园,拓宽绥棱特色产品销售渠道,同时增加创业、就业岗位,为电商创业者提供发展新平台。
该县充分利用开发区企业众多、产品丰富、交通便利等优势,县财政投入150万元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免费提供办公场所、电脑、网络、库房、集中公寓等生产生活服务。通过“零入驻”的方式,鼓励实体企业和群众入园创业。目前,已入驻电商50户,实现交易额2000多万元;辐射带动全县发展电商近200家、微商近500户。
为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该县依托金兰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成立绥棱县金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筹划利用中心地下室建设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及物流配送分拣中心1处,并准备依托县社农村供销网点发展电商服务站。目前,运营中心装修工作正在做前期规划设计。
为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提升农民在粮食交易中的话语权,引导农民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该县与天津粮油商品交易所合作,组织成立了黑龙江泰禾粮油物流有限公司,并在全省首家建立了粮食现货电子交易平台,为县域200公里范围内的粮食企业提供服务。目前,已发展会员75家,挂牌产品5大类20个品种,其中仅原粮就达1万吨。入冬后将迎来新一轮交易高峰。(作者:高伟 侯良 裴海涛 史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