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 全力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先行区

11.08.2016  18:14

  洪家兴 岳海兴 黑龙江日报记者史志强

  绥化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核心区,充分发挥生态良好的优势,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文章,构建产品向中高端延伸、结构布局更优、质量效益更好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形成绿色食品全覆盖的“寒地黑土·绿色绥化”发展格局。

   做强基地

  在绥化市经济开发区宝山镇,建设了高标准农业示范园区10个,高端棚室蔬菜基地2340亩,日光节能温室发展到63栋,日光塑料大棚897栋,辐射带动周边露地瓜菜种植万亩以上。

  目前,绥化市形成了以肇东、兰西、望奎、青冈为主的优质加工型玉米基地,以呼兰河流域为主的优质水稻基地,以海伦、庆安、绥棱为主的非转基因大豆基地,以肇东、安达、兰西、北林为主的绿色蔬菜基地,以肇东、海伦、兰西、明水、青冈为主的优质杂粮基地等。

  庆安农民王德龙坚持多年种有机水稻,今年被县里的鑫利达米业公司“收编”——秋后以每公斤7元的价格收购。公司看中的就是他的示范意义,以点带面,保证公司对有机、生态原料的需要。

  认准了发展有机生态农业的农民群体不断壮大,绥化发展高效农业风生水起。到目前,全市绿色食品认证面积1123.6万亩,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13处、面积820万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14万亩,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1073万亩,占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6.7%。

   做深加工

  强化龙头牵动,着力把“工尾”做粗、做深。绥化市以绿色食品产业为主导,围绕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上项目,着力培育支柱型龙头企业,实现建好一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形成一个集群,不断提升资源深度转化能力,推动绥化市由原料产地向产品输出地转变,真正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玉米加工上,形成了以肇东中粮生化、成福赖氨酸、青冈龙凤、北林厦门象屿为代表的加工集群。在大豆加工上,形成了维维饮品、龙王豆粉、金龙油脂等为代表的加工集群。在水稻加工上,形成了中粮米业、鑫利达米业为代表的呼兰河沿岸100多家米业加工集群。在乳品加工上,形成了肇东伊利液体奶、安达贝因美奶粉、红星液体奶为代表的加工集群。在肉类加工上,形成了肇东大庄园肉业、北林大众肉联、望奎双汇北大荒肉业为代表的加工集群。在亚麻纺织上,以兰西县亚麻产品大市场为牵动的小规模大群体亚麻产品生产、销售体系闻名全国,以北林区继嘉亚麻、友嘉亚麻和青冈泊海纺织、望奎金品格等纺纱织布企业为代表的生产体系在国内外市场上有了一定知名度。

  截至目前,绥化市已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72户,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45.9%;实现增加值35.4亿元,占全市总量的49.8%。

   做大品牌

  绥化充分发挥“寒地黑土”这个品牌优势,用品牌力量进一步提升影响力、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绥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务副主任王明君对记者说,开发区内中粮米业、昊天玉米、维维食品、寒地黑土农业物产集团、白象食品等骨干企业涉及各类产品达120余个;商标有14个品牌,其中“福临门”、“维维”、“白象”、“寒地黑土”等为中国驰名商标;“兴贸淀粉”为中国名牌产品。

  在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建设中,望奎县出台奖励政策,对成为中国驰名商标的每个奖励20万元,对成为省级著名商标的每个奖励5万元,先后打造了“龙蛙”牌大米、“黑土根”牌大豆油、“升”牌马铃薯淀粉等一批有竞争优势的精品名牌,全县省级著名商标达到4个,龙蛙牌大米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

  目前,绥化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数量达到1016个,驰名商标5件,知名商标达到151个。

   做精市场

  绥化在高效农业发展上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今年4月,北林区由正大米业牵头组织,北林电子商务协会和绿色食品协会联合,历时11天、跨越6个省,开展了“五谷杂粮下江南”推广营销活动,通过线下体验、线上定货,共达成意向订单500多万斤。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绥化将传统营销网络与现代营销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推行众筹、物联网等有效途径,进一步扩大产品销售领域。

  截至目前,绥化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2400多家,去年线上线下交易23亿元。兰西县建设了投资5000万元的电商产业园,2015年“双十一”期间,黑土优选、黑土小镇等电商企业销售额一举突破千万元。去年,通过网络搭台,明水县壹丰公司与委内瑞拉的多明戈斯农业贸易有限公司,达成了总价1800万美元的大宗杂粮出口协议,每吨比线下出口实现增收400多美元。

  (据黑龙江日报)

编辑:孙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