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对症施策开拓扶贫新路径

18.12.2015  07:43

  绥化市下辖的10个县(市、区)中,有6个是国家级或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截至目前,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尚有35.6万,贫困村308个,脱贫任务相当艰巨。

  “十二五”以来,绥化市精心谋划并制定精准扶贫方案,从组织领导、机制创新、资金投入、社会帮扶、责任落实、工作考核等方面强化扶贫开发工作,积极构建精准扶贫大格局,开拓扶贫开发新路径。

致富与治心结合

  扶贫先扶志、致富需治心。兰西县红光镇义发村农民王树俊,因夫妻双双患病而致贫,对生活失去信心。挂任义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兰西县扶贫办主任张辉多次来到王树俊家中,引导他树立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意识。同时,张辉还拿出1000元钱为王树俊购买了鹅雏,帮助他发展鹅禽养殖业。2015年,王树俊靠养鹅实现增收2.5万元。

  从2012年起,绥化市启动机关处科级干部挂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通过进驻农家开展“小康夜话”活动,在帮助群众致富的同时,更加注重从思想上、精神上进行帮扶,引导贫困群众学技术、找门路,用自己的双手拔掉穷根。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绥化市再次提出要重点解决贫困群众的贫困意识和贫困文化心态问题,要求广大干部群众拿出敢啃“硬骨头”的勇气和魄力,把扶贫攻坚的国家意志转化为脱贫致富的个人信念。

授鱼与授渔兼顾

  据统计,绥化市的贫困人口中有69.1%是因病、因残、因灾致贫。对因病致贫的,这个市加大大病救助力度,放宽新农合报销标准;重度残疾和年老体弱的,通过纳入低保及社会救助等方式,解决生计问题;因灾造成“火烧当日穷”的,动员社会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绥化市提出,扶贫要切实扶困,坚持分类指导原则,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十二五”期间,绥化市共落实“雨露计划”培训资金800多万元,培训贫困群众1.64万人次,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2634人,为4468名贫困家庭学生提供了每人每年1500元的中高职教育资助。望奎县火箭镇正兰四村通过集中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目前有700多人常年在北京、大连、哈尔滨、青岛等地务工,人均年收入逾2万元;海伦市共和镇农民初明芳,借助职业教育补助和“雨露计划”进入黑龙江省技师学院学习,毕业后月收入7000元;明水县兴仁镇农民郭永娟,在县里开展的电商扶贫活动中掌握了互联网营销知识,开设了一家销售当地土特产品的网店,每月营业额近万元……一批又一批贫困农民通过学习提高了致富本领,实现了再就业或自主创业。

  绥化市提出,“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使贫困户中的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种养殖技术或外出务工技能。同时积极开拓外埠劳务市场,实行“订单式、定向式”培训,确保贫困群众学得会、用得上、能就业。

输血与造血并重

  绥化市委书记张晶川说:“我们要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打响并打赢扶贫攻坚最后一战,在中央和省委要求的时限内,确保全市贫困群众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地脱贫奔小康。

  “输血”和“造血”并重,是绥化市扶贫开发工作的首要原则。“输血”即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发展条件。2015年,全市投入整村推进扶贫专项资金1.36亿元,为68个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建设塑料大棚1.6万平方米,节能温室0.8万平方米,购置农业机械18台套。

  “造血”主要是指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带动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通过投资投劳逐渐积累财富。“十二五”以来,这个市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3亿元,扶持发展了青冈县和牛养殖、兰西县棚室蔬菜生产、明水县农村电子商务、绥棱县食用菌培育、海伦市富硒作物种植等一批特色产业,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使贫困户聚在产业链、富在产业链,迄今已带动4.5万贫困户实现脱贫。

  明水县是我省“互联网+精准扶贫”第一个试点县。落户于明水县的黑龙江壹丰科技有限公司现已入驻阿里巴巴国际市场金品诚企频道,面向国外客商线上批发杂粮。今年公司与760贫困户签订了2万亩杂粮种植订单,拉动这些贫困户人均年增收2.5万元,实现当年脱贫。

  项目搭建了就业平台,引导一批批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增加了工资性收入;项目推进了土地流转,拓展了特色种植和养殖业发展空间,使一批批农民找到了新的增收途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在绥化市精准扶贫工作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