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推进“质效双优”农业
绥化正积极推进质效双优现代农业建设,深化农业综合配套改革。
据了解,在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中,全市高度重视创新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工作,到目前,全市发展新型经营主体44712个,其中专业大户25099个、家庭农场6332个、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3022个、涉农企业259个。带动土地流转164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7.41%,积极建设科技示范园区,玉米大垄双行松卡旋耕高产模式、水稻“两供三精”高效模式、蔬菜园区棚室多茬栽培技术、马铃薯大垄高产栽培模式、测土配方施肥等一大批新技术、新模式得到有效推广,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全面辐射、全过程示范,促进作物高产、优质、增效的目的。
继续开展科技推广应用,把农时、农艺和农业科技注入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各个环节,全部按照农时规律和科学的种植模式开展生产,形成了具有该市特色的生产模式。尤其是智能催芽和大棚毯式育苗的大面积推广,实现了水稻生产抢积温、增产量、提品质。据统计,这两项技术集成可抢积温300度左右,实现了三积温带由种植11片叶品种向种植12片叶品种推广,实现了该市水稻种植面积的大幅增加。从2011年450万亩增加到今年的542万亩,增加了92万亩。全市水田面积增加和品质提升可增加农民收入8亿元。
推进减肥、减药、减除草剂,规划建设智能农业。目前,全市已规划建设智能农业试验示范项目21处,建成并投入使用11处,正在规划和建设中10处。通过智能农业建设实现了生产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品质溯源化,提升了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的可信度,进而提升卖点。该市减肥、减药、减除草剂试验示范,多点开展了智能农业试点,在品种、密度对比实验等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以绿色、有机、生态、安全为发展方向,试验面积最大,项目最全,点次最多,全市共落实2.9万亩、39点次。通过实验,可找到各个区域选用最适宜的种植品种、最合理的种植密度、最科学的施肥用药标准,达到最可能高的产量、最可能优质的粮食,为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郑鹏飞 史志强)